2018-09-14 16:3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卜式——罕见的封建官吏


卜式画像

中国封建社会,讲究出身、门第与背景,如果这些条件不备,是很难当官的。西汉时代的卜式作为一个牧羊人(后来的农场主),既无显赫家世,也没任何靠山,且缺乏深厚的文化修养,却能走上仕途并一路攀升,实属罕见。

有关卜式的故事,最初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随后班固的《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也有类似的记载。

卜式,祖籍河南,生卒年不明,从小种田放牧。父母过世后,与年少的弟弟相依为命。分家时,他将田宅财物都给了弟弟,自己仅“取畜羊百余”。由于勤奋饲养,多年后,卜式的事业得到了发展,羊群规模不断扩大,达一两千头,并添置了田地与房屋。然而,不知是什么缘故他的弟弟却“尽破其业”,成为穷光蛋。这时,注重亲情的卜式毅然伸出援手,给了弟弟数量不少的产业,帮他渡过难关,此举让世人赞叹不已。

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派兵侵扰汉朝边境,给百姓生活带来严重祸害。为了反击这一侵略行径,汉武帝出师征伐。此时的卜式,在了解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后,作出了大胆的决定。他上书朝廷,表示要“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即要将家产的一半捐给国家,以资助抗敌。汉武帝知道后虽然很高兴,但心有疑惑——世间竟有这样慷慨爱国的人吗?为了核实情况,他派人前去调查。“调查人员”到了卜式家,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想当官不?卜式回答:我从小放牧,与牲畜接触,没有学过从政,官恐怕是当不了。来人又问:你家里有什么冤屈需要伸诉吗?回答:我生来与人为善,彼此间从未有过纠纷。老乡有困难的,我就资助,有不良行为的,我就劝教,所以大家都仿效我,跟我的关系极好,哪有什么冤屈要伸诉?听了卜式的回答,来人很不理解,便再问他:你既然不想当官,又没有冤屈要伸诉,为什么要将家产的一半捐给国家呢?听这一问,卜式来了劲,他侃侃而谈。说道:现在天子出师讨伐匈奴,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年富力强的应该毫不犹疑奔赴前线,参加讨伐;有钱的则应慷慨解囊,拿出一部分财富贡献给国家。这样,匈奴就不难被剿灭。

奉命前去调查的人听了此番言论,非常惊奇,回来后一五一十地将情况向朝廷汇报。汉武帝听了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先征求丞相公孙弘的看法。公孙弘的意见很明确,他说:“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意思是,哪有不想当官的?哪有不图回报的?卜式的话明显违背人之常情。这家伙有可能心怀不轨,值得警惕。敬请陛下,绝不能因他而扰乱法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他。汉武帝觉得公孙弘说得对,确实不能轻易接受这种人的捐赠,否则难免留下后患,于是很久都没有给卜式回复,几年后,干脆把他从京城打发出去。

呜呼,急公好义被说成“此非人情”,爱国志士被斥为“不轨之臣”。如此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话,竟然出自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公孙弘嘴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还听了进去,实在是让人遗憾。不过,这种情况,即好心反被猜疑,想做好事却面临指责,出现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倒也不足为奇。正是这种歪理的存在,否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良策,扼杀了不少杰出的人才。

卜式庙碑

事情过了一年多,由于战乱,加上水灾,大批生活艰难的老百姓涌入河南,政府缺乏承担救济的财力,难民生活十分困苦。卜式发现后主动向河南太守捐钱二十万,以帮助政府渡过难关。汉武帝从河南有关当局呈报的捐献者花名册上看到了卜式的名字,觉得很熟悉,猛然想起,这不就是以前那个要拿一半的家产献给国家的人吗?“不错,正是他!”此时,汉武帝对卜式的行为不再怀疑了,觉得应该表彰,便下令赐给他四百人的更赋钱。卜式领赏后将这些赏赐全部交公,自己一分钱也没有领取。当时社会上的富豪们,情况与此正好截然相反,他们为了逃避赋税,一个个想尽办法隐匿家产。两相比较,差别巨大,让汉武帝深感,必须为天下的老百姓树立榜样,以弘扬爱国精神,抑制损公肥私行为,于是决定封卜式为郎官。

皇帝赐官,对一般人而言,无疑是天降洪福。然而卜式却认为不合适,不愿接受。无奈的汉武帝想出了一招,对他说:我上林苑有许多羊,你不是很会放牧吗?那就请你到上林苑来,帮帮忙吧。圣上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卜式不好再推辞,只得答应。从此,他穿上布衣草鞋,兢兢业业地为皇家管理上林苑的羊群,结果是,所养的羊日益肥壮,又繁殖了许多幼仔。汉武帝路过上林苑,看到这个景象非常高兴,给予赞扬。卜式却告诉他:“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之,毋令败群。”一个放羊的人竟然说出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来,汉武帝非常惊讶,又很看重,当即封卜式为缑氏令(缑氏为古镇,地处今偃师县东南),让他去试试,看能否管好一个地方。

卜式上任后,果然不负汉武帝的期望,他勤政爱民,将缑氏治理得井然有序,受到了上下一致的称赞,并因此被调任成皋令(成皋为古县,治所在今荥阳市汜水镇)。换一个地方试,卜式照样干得十分出色,尤其是经他管理的漕运,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状态。这一切,汉武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觉得卜式既忠厚又有才干,应该重用,就封他为齐王的太傅,随后又提升为齐国的丞相。

两年后,南越(丞相吕嘉)起兵造反,西羌也乘机扰乱边疆,情势相当紧张。卜式上书朝廷。他说,皇帝有忧虑,就是臣子的耻辱。我们父子,愿意与齐国派出的官兵一起战死南越疆场。汉武帝听了深为感动,下诏曰:“卜式虽躬耕牧,不以为利,有余辄助县官之用。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式奋愿父子死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赐关內侯,金六十斤,田十顷。”并将这件事布告天下,想以此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然而却得不到应有的反应。诸侯虽然上百,竟没有一个愿意挺身而出。这让汉武帝大为失望,也加深了对卜式的好感。不久,他封卜式为关内侯,御史大夫。

至此,卜式的仕途一帆风顺,前途堪称未可限量。然而,官场恰似大海,波涛汹涌,这位牧羊人不知深浅,又毫无宦海驾舟经验,不免要出问题。

那是有关盐铁官营之事。作为御史大夫,卜式深入基层,关心社会动向。听到下面反映,说许多官吏在盐铁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觉得自己有责任让上头知道,便通过渠道,反映到汉武帝那里。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执政后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实行之后既起到积极作用,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管理盐铁的许多官员,从私利出发,产品质次价高,老百姓很有意见,又苦于投诉无门。卜式反映的是真实情况,本应得到重视,然而汉武帝却觉得,盐铁官营乃我钦定的政策,你卜式竟然说三道四,太不给脸了,从此对他有了成见。元封元年(前110年),皇帝封禅,派卜式经办此事。卜式本是个牧羊人,文化根基浅,对礼仪也不够熟悉,可能办得不尽如人意。汉武帝抓住把柄,把他贬为太子太傅。

这一年,桑弘羊任治桑都尉,兼领大农令,负责天下盐铁的经营管理。由于各地官员自做买卖,竞争激烈,价格忽涨忽跌,非常厉害,而全国缴纳的税款还不够偿还转运费。桑弘羊于是层层设均输官(调剂运输的官员)与盐铁官(管理盐铁经营的官员),并在京城建立平准机构(负责平稳物价),垄断天下货物,物贵则卖出,物贱则买入。就在这一年,有些地方发生旱灾,汉武帝为此派官员祈雨。此时,闷了一肚子气的卜式不再沉默,他说了这样的话:官员嘛,本该以租税为衣食,如今,桑弘羊却让他们坐在市场上买卖货物,从中牟取利润,这怎么行呢?我看,只有将桑弘羊下锅煮了,老天爷才会下雨。

这当然是一句气话,但卜式反对官员列市做买卖却不无道理。

纵观卜式的出身与生平,作为一个普通的牧羊人(后来成为拥有一定财富的农场主),身份卑微,能够走上仕途,从容为政,并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难得,这无疑是他的幸运。正如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列传》的篇末所指出: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意思是,卜式虽有鸿鹄之材,但初时奋飞的翅膀受困,为燕雀所轻视,只能混迹于猪羊之间。如果不是遇上好时机,怎么可能有今天这样高的地位呢?的确,没有汉武帝的不拘一格选人材,就没有卜式的当官从政。至于后来,因反映情况而受贬,虽然让人遗憾,却也是时代的必然。它说明,封建帝王对臣属的了解与处置,经常有偏颇之处,即便如汉武帝那样的“明君”,也难以避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出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像卜式这种封建官吏属于少数,做点介绍,让今天的人认识,并从中获得某些启示,或许并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