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少见的政治大辩论
——漫谈《盐铁论》
霍光
《盐铁论》是一本奇书,它记录一场政治辩论会的情况,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那是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托孤大臣霍光以年幼的昭帝名义发布诏书,让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等召集各地贤良文学(通经变达之士)60多人到朝廷,以问“民所疾苦,教化之要”为议题,对政府当时施行的政策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辩论。
大辩论的背景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统治者。他雄才大略,却又好大喜功,东征西讨,四面出击,特别是对匈奴的战争更是大量耗费钱财与民力。他还喜欢巡游。
汉武帝执政期间,灾害频繁,有记载的就有43次。这些灾害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为了战争及奢华生活,汉武帝花光了文帝与景帝留下的财富积累,进而向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儿童从三岁开始就要交人头税,成年人缴纳的算赋为原来的三倍。这样的人头税不仅大大超过文景时期,也超过了秦朝。
各种沉重税收,加上天灾人祸,农民只好向豪民出售土地,失去了人身自由,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很多人选择了逃亡。汉武帝执政初期,登记在册的人口是5000万,到后期,登记的人口只有2500万。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面对严峻的现实,汉武帝认识到自己从政中不惜民的错误。他颁布遗诏即《轮台诏》,说:“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废天下者,悉罢之!”与此同时,推行“与民休息”与“轻徭薄赋”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制定者与主要领导者是桑弘羊。他让国家以一个商业实体的形式参与经济活动,并把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与商业运作规律相结合,制定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在各地设立了盐铁机构与官员,使国家的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为西汉政府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大大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抗击匈奴。但官营加垄断是一种无法挑战的权力,官员有定价、收购、分配等一系列超市场的权力,这往往也意味着低效与腐败。地方诸侯与商业大贾,因利益受损,也不满与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桑弘羊
汉武帝临终时托孤,委托三公大将军大司马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及车骑将军金日禅、左将军上官桀扶助汉昭帝刘弗陵。霍光独揽军事与行政大权,金日禅与上官桀是霍光的姻亲,田千秋是有名无实的挂名丞相,桑弘羊就成为唯一可以与霍光对峙的人。霍光深刻领会汉武帝“与民休息”与“轻徭薄赋”的遗愿精神,决心认真贯彻执行。他采纳部下杜延年的建议,借助第三方力量,下诏召集全国的贤良文学进京,与桑弘羊面对面地辩论这些政策,借机打击桑弘羊,以压制桑弘羊的政治势头,为改变政策奠定政治与舆论基础。
公元前81年,有关盐铁经营的辩论会议召开,直到同年7月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
原计划讨论的主题是盐铁专卖、酒榷、平准、均输、匈奴等问题,但在5个月的时间里,双方见面就吵,想尽各种理由证明自己的正确,涉及的论题也不断扩大,不仅有盐铁专卖及抵抗匈奴问题,还延伸到社会、政治、思想意识多个方面。
提交的60篇文章,除《盐铁论》外,其余59篇,经济问题7篇,占12%;匈奴问题14篇,占24%;社会问题4篇,占7%;政治问题7篇,占12%;思想意识问题19篇,占32%;挖苦讽刺8篇,占14%。
作为辩论大赛,双方发挥聪明才智,利用一切论据驳斥、攻击对方,很多论辩精彩绝伦,但也有不少论辩仅是为辩论而辩论,有的言行举止还很可笑。
双方的论点
1.关于官营盐铁、酒榷、均输、平准制度
贤良文学一方,坚决要求停止这样的政策,理由是政府不应与民争利,况且不少官员老是缺勤,盐铁店门经常不开,害得老百姓买不到农耕及生活最需要的东西。平准均输的目的是调剂市场,控制物价,官吏们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强征贱买,导致奸商囤积居奇,物价飞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因此,盐铁经营权、酒类的销售权应该下放民间。
以桑弘羊为首的政府一方认为,盐铁官营能为讨伐匈奴提供充足的经费,如果允许盐铁私营,豪民与诸侯就有了反叛的经济基础。官方大批量生产铁器,有极好的规模效益。平准均输制度能够“平万物而便百姓”。另外,强调中国古代就有“名山大泽不以封”的传统,而盐铁来自名山大泽,所以只能官营。另外,盐铁官营能够开辟山林川泽,丰富物品供应,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对内的工商业能促进商品流通,对外贸易则能获取外国资财,削弱敌人的经济实力。
2.关于匈奴问题
贤良文学一方认为,目前士兵疲惫不堪,民怨载道,匈奴实力也不弱,与匈奴开战可能引起内乱,应该停止用兵,用厚礼与敌国讲和,缔结为姻亲,施行礼乐教化引导他们归化。
桑弧羊一方认为,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讲友好,搞和亲,助长了他们的骄横傲慢,匈奴反而越来越厉害地骚扰汉朝边境。以举国之力对付匈奴,就可以打败他们,消灭他们。
3.关于治国之道
桑弘羊一派认为,政府管理就是要用强力,用酷吏严法管理国家,治民要“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比如,收财产税应用“大棒”,实施算缗、告缗制度,不交钱就严罚,举报有大奖,被告发的财产一半归告发者;遇到匈奴这样的敌人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消灭它。
贤良文学的代表主张仁政,反对酷吏严法,要求对百姓轻徭役、薄赋敛、缓刑罚,以缓解社会矛盾,巩固政权统治。
4.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贤良文学一方嘲笑商鞅、李斯、吴起、申不害等法家人物,说他们最后都身败名裂,死得很难看。桑弘羊等官员则笑话子路、宰我、子贡、子羔等儒家弟子辅政水平差。
辩论的思路与手段
贤良文学一方特别强调复古,以周朝当年的美好时光为最佳社会标杆,认为今天应该学习过去;桑弘羊等执政者强调治理国家要从现实需求出发,强调因势利导的变化,认为因循守旧不能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双方吵架非常卖力,抓到什么就拿出来嘲笑对方。比如晁错,明显是法家人物,风格与桑弘羊他们非常接近,但看到贤良文学一方对他赞扬,桑弘羊就说当年为臣的晁错乱提意见,欺君犯上,大逆不道。
讲到赡养父母,贤良文学一方认为,对父母讲“礼”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则说,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才是第一位。双方互相揶揄,十分有趣。官员们说要把盐铁等关键物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防止豪强诸侯势力扩大,搞地方割据。贤良文学一方说,地方的豪强势力再大,也没有政府官员的权力大,“三桓专鲁,六亲分晋,不以盐铁,故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萧墙,而不在朐邴也”。桑弧羊一方说,实行盐铁政策,不用向老百姓征税,军队就可以有充足的费用。贤良文学一方驳道,“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况且财利不从天上来,不从地中出,全部取之民间),利用垄断地位把东西高价售卖,逼着大家多花钱买,还说什么没有征税!
攻击现有政权自然不大方便,贤良文学一方就把已经灭亡的秦朝作为对象,以其失败的原因作为镜子,审视现有的政策。“商鞅以权术危秦国,蒙恬以得千里而亡秦社稷”,他们认为,商鞅的严酷国内管理和蒙恬疯狂的对外战争,耗尽了民力与国力。严刑酷法与无休止的战争只会加重百姓负担,造成国家的快速灭亡。
辩论中双方动用一切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中医成了双方手中的一大法器,辩论中不少地方提到了中医,比如∶以“刺权”、“刺复”、“相刺”、“刺议”、“箴石”等为篇名,从多方面阐述解决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弊端,可以采用针刺疗法,还要如扁鹊一样,针灸时一定选取合适的针具;提及葶历、浚、茈、蓼、苏、荠菜、药酒等中药,说明治国如治病,要对症下药,忠言就如同苦口良药;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发现有成病的苗头,马上就诊治处理,对身体最为有益,治理国家也是这样。
至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对盐铁论辩记录加以推衍、增广,写成《盐铁论》。
论辩会之结局
在贤良文学一方的力争之下,政府官员做了一些让步,向皇帝提请取消酒权专卖,另外,撤销了长安城的铁管。这也算是本次辩论会的一个成绩。贤良文学一方的不少人员都获得了不同位次的大夫官职。
燕王旦谋反,被霍光粉碎,桑弘羊受到牵连遭灭门。因为最有力的政敌被消灭,霍光可以一心一意实施汉武帝的“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全力以赴“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霍光实际上是当时最有权势的执政者。在他的影响下,汉昭帝与汉宣帝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废除苛法,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经济与民心。这个时期史称“昭宣中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盐铁辩论会打造出来的政治局面,为后来荡平匈奴铺平了道路。
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之后,汉宣帝以谋反罪杀光霍家。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盐铁论》由桓宽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出来。由于双方的核心人物在出书时都已作古,因此辩论记录能够当做史料出版,内容也相对客观一些。可以说,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今天才有机会阅读到《盐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