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2 18: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宝川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88.林则徐与《林文忠公政书

 

 

林则徐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旷达胸怀的封建政治家,从政40年、历官14省、统兵40万,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总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他在虎门销烟的壮举与胜利锻造了中华民族坚毅顶拔的脊梁,展示了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外来侵略的决心,从而也成就了他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爱国者和杰出民族英雄的历史地位。同时,他还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繁忙的政务和激烈的斗争中,依然勤于著述,兼涉百家,遗稿宏富。其《林文忠公政书》收录了他为官期间的大部分奏稿,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与活动,真实、直接地记录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从而成为研究第一次鸦片战争最为重要的、弥足珍贵的史料。

 

《林文忠公政书》三十七卷,(清)林则徐著。

林则徐(1780—1850),字元抚,—字少穆、石鳞,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九年(1804),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十六年(1811 ),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二十一年(1816),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典试江西。二十五年(1820),调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为官清廉,不畏权势。由于遭受同僚猜忌与冷嘲热讽,遂于道光元年(1821),以照顅父亲为由辞官归籍。三年(1823),道光帝破格召复,擢任江苏按察使,自此深得道光帝宠重的林则徐青云直上,终可以一展抱负。七年(1827),改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仅一个月,又调任江宁布政使。十年(1830)秋,改任湖北布政使。十一年(1831)春,再调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十二年(1832)二月,又改任江苏巡抚。十七年(1837)正月,升任湖广总督。

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进京觐见。道光皇帝对他礼遇优渥,接连召问八次,商讨禁烟大计。随后,道光皇帝下诏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兼任两广总督,入广州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十九年(1839)正月抵广州。二月即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并在其《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中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明了鸦片未尽、誓不罢休的决心。但外商拒绝交出,林则徐遂发布两个谕贴,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随即包围商馆,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开始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与胜利,锻造了中华民族坚毅顶拔的脊梁,展示了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外来侵略的决心,从而也成就了他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爱国者和杰出民族英雄的历史地位。

林则徐出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充分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与赞赏。道光帝在阅览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奏稿后,欣喜万分。并在林则徐55岁生日之际,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

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派舰队封锁了珠江口,开始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不久抵达天津大沽口,直接威胁到了北京。道光皇帝得知后,大惊失色,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于是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直陈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在外来侵略者炮火威胁和朝廷内投降派的蛊惑煽动下,道光皇帝转而投降求和,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赶赴广东查办。不久,又连下两道谕旨,谴责林则徐禁烟抗英是“误国病民”、“办理不善”,将林则徐、邓廷桢召回刑部严加议处,随即下旨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查办。最终将林则徐等发配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道光二十一年(1841),林则徐踏上前往伊犁的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诗。其二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壮怀诗句,既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品质与思想感情跃然纸上。

林则徐到达新疆之后,还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为防卫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又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道光二十五年(1845),朝廷重新起用了林则徐,奉召回京候补,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后又授陕西巡抚。二十七年(1847),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到任后,以维护云南边境安定,加太子太保,赏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秋,林则徐因病重奏请开缺回乡调治,翌年(1850)三月,返抵家乡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他抱病从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往一切处分悉行开复。咸丰元年(1851),赐祭葬,谥文忠。

林则徐从政凡40年,晚年曾刻一闲章曰:“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同时,还第一个放眼看世界,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他在繁忙的政务和激烈的斗争中,依然勤于著述,兼涉百家,遗稿宏富。其主要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滇轺纪程》《使滇吟草》《畿辅水利》《荷戈纪程》《己卯以后诗稿》《林文忠公尺牍》《林则徐家书》《林文忠公日记》等等。

众所周知,作为一位封建政治家,其奏稿当是反映其政治思想与活动的最主要的著述,而《林文忠公政书》则收录了林则徐为官40年、历官14省、统兵40万履职期间的大部分奏稿,具有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

《林文忠公政书》三十七卷,分为:《东河奏稿》一卷、《江苏奏稿》八卷、《湖广奏稿》五卷、《使粤奏稿》八卷、《两广奏稿》四卷、《陕甘奏稿》一卷、《云贵奏稿》十卷。共收录奏疏151篇。该书在林则徐生前并未刊行,后由其家人辑录刊刻。目前行世的主要有清光绪二年(1876)林氏家刻本、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版、1936年世界书局版等。清光绪二年(1876)林氏家刻本,书牌页镌有“林文忠公政书”、“本宅藏板”等字。卷首依次有左宗棠《叙》《上谕》《谕祭文》《御碑文》等。左宗棠《叙》曰:“海内士大夫争相传诵,尝取而读之,有以知公生平居官行政之大略,如景星庆云,照耀天半,郁郁然动人瞻仰,而不能己也。”其中有关禁烟、抗英斗争史实,多分载于《湖广奏稿》《使粤奏稿》《两广奏稿》等各卷之中。大凡清查烟商、收缴鸦片、中英交涉、虎门销烟、定海抗英等等重大事件,林则徐作为主要当事人的角色,比较完整、真实、直接地记录了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从而成为研究鸦片战争最为重要的、弥足珍贵的史料。例如:

他在《使粤奏稿》卷二《外人夹带鸦片罪名应议专条片》奏曰:

臣林则徐前谕夷人出具甘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人即正法,货尽没官……此辈奸夷,性贪而狡,外则桀鹜夸饰,内实恇怯多疑,稍纵即骄,惟严乃肃……况鸦片之夹带,彼本自知理短,是以臣等此次痛加呵责,不但不敢狡辩,并闻退无怨言,是外夷亦有天良,尚非不可教诲。可否仰求敕部,将夷人带鸦片来内地者,应照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货物入官,议一专条,并暂时首缴免罪,如何酌予限期之处,奏请谕旨,通行遵办,俾得谕令各国夷人咸使懔遵,嗣后自必不敢犯法,似亦刑期无刑之意。

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之决心,并提请清政府应立一专门条款来按章管理与严惩再敢夹带鸦片之外夷。

再如:他的《使粤奏稿》卷二《复奏查察虎门排链炮台摺》, 是奉命到广东清查鸦片并加强虎门海防时的一份奏摺,其中颇为详细地报告了他在视察虎门海口的情况:

臣林则徐跪奏,为遵旨查察虎门海口排链炮台情形,恭折复奏,仰祈圣鉴事:

……

伏查粤东中路海口,以虎门为咽喉。臣此次亲至该处督收夷人鸦片,即住在水师艇,寄椗海中,四面形势皆可瞭望。当经留心相度,窃见重重门户,实属险要天成。自伶仃大洋过龙穴而北,两山斜峙,东曰沙角,西曰大角,由此以入内洋,是第一重门户也。进口七里,有一山屹立中央,名曰横档,其前有一巨石,俗名饭箩排。又其前小山一座,曰下横档。海道至此,分为二支。其右一支多有暗沙,左一支以武山为岸。武山亦谓之南山,山前水深,洋船出入,皆由于此,此第二重门户也。由横档再进五里,则为大虎山,其西为小虎山,再西则狮子洋,即由黄埔进省之路。是大、小虎山乃第三重门户也。此外如蕉门、芦湾山、三门口、新涌囗等处,港汊旁出,岛屿周回,尚非夷船出入要津,姑不具论。

由此亦可见,林则徐此次视察虎门是非常认真细致的,是对此后因此而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了充分的评估与准备。正由于如此,在鸦片战争初期,英军在广东进攻未能得逞,受阻后只能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所以虎门能够固守,与林则徐事先的整顿与筹划是分不开的。

然而,略有遗憾的是,该书所录之奏稿,并非是林则徐的全部奏稿,而当时可能由于拘于旧文的编辑体例,原奏稿中的具体日期大都被删除,且校勘亦有部分疏漏,为研究者造成了些许不便。

林则徐在政务繁忙之外,余事为诗,创作了为数甚多的诗词,行世的主要有《云左山房诗钞》八卷《附云左山房诗余》一卷,清光绪十二年(1886)福州林氏家刻本。该刻本卷前有《上谕》《谕祭文》《御碑文》《像赞》以及谢章铤的《序》等。

林则徐的诗词,至性至情,韵味悠远,率意直书,博雅健拔,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五评其诗曰:“余事为诗,缘情赋物,靡不裁量精到,中边惧澈;卓识阂论,亦时流露其间,非寻常诗人所及”。

尤值一提的是,林则徐有关反映鸦片战争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作品。例如:他任钦差大臣前住广州禁烟后,其《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一词,叙及虎门销烟的壮举:

玉栗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右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知年,最堪怜,是一九泥,捐万绍钱。

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搓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云左山房诗钞》附《云左山房诗余》)

上阕从吸食鸦片写到鸦片的毒害。下阕写虎门销烟的情景,从零丁穴的覆灭,海市蜃楼的气尽,点出了鸦片贩子的失败。一个“笑”字,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的极端蔑视,大长了中华儿女的志气。

林则徐的禁烟虽取得胜利,却遭到了主和派的攻击和诽谤。对此,林则徐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毫不动摇,不屑一顾。其《次韵和嶰筠前辈》称:

蛮烟一扫众魔降,说法凭公树法幢。

域外贪狼犹帖耳,肯教狂噬纵村尨。

(《云左山房诗钞》卷五)

就在禁烟取得节节胜利的喜悦中,林则徐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广东积极筹建海防,随时准备给入侵者以迎头痛击。其《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云:

转眸已失大小虎,须臾沙角风帆收。

是时战舰多貔貅,相随大树驱蚍蜉。

炮声裂山杂鼓角,樯影蘸水扬旌斿。

楼船将军肃钤律,云台主帅精运筹。

(《云左山房诗钞》卷五)

林则徐虽蒙不白之冤,但从不消极悲观、心灰意冷,而是时时盼望重新走上抗击外国侵略的战场,实现他杀敌报国的宏愿:其《七夕次嶰筠韵》诗吟:

漫道星桥七夕行,汉津波浪恐难平。

银潢只见填乌鹊,壮士何年得洗兵。

                                              (《云左山房诗钞》卷七)

诸此可见,林则徐的确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旷达胸怀的政治家,他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总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林则徐著作包括了大量的奏折、公牍文钞、诗词、信札、日记以及他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译作。这些著述散藏各地,长期以来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2002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来新夏等主编的:《林则徐全集》,分为“奏折、文录、诗词、信札、日记、译编”等六卷,共10册,是目前最为全面系统的林则徐著述的整理汇编,也最方便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