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86.齐鲲与《东瀛百咏》
齐鲲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以翰林院编修之身份充册封琉球国正使,也是清代第一位闽籍册封琉球正使。其在琉球期间,屡屡辞却琉球中山王的馈金,表现出廉洁清明、雍容大度的大国使者崇高风范,从而给琉球王国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所著《东瀛百咏》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作者往封琉球的沿途见闻、航海过程及在琉球的活动等等,以诗歌的独特体裁为视觉,描述中琉关系的许多史实。弥足珍贵的是:其《航海八咏》的组诗,依次记录了出福州太平港,临五虎门,过鸡笼山、钓鱼岛、赤尾屿、黑水沟,最终到达琉球的姑米山、马齿山的整个航海过程的情景,非常详细地理清了中琉海上分界的问题,开一次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所吟隽望清才,和平中正,即景抒怀,因情见性,时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此,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而且还颇具文学欣赏价值。
《东瀛百咏》一卷,(清)齐鲲著
齐鲲(1776-1820),字腾霄,一字澄潇,号北瀛。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式举人,荣膺亚魁。嘉庆六年(1801)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1808),以翰林院编修之身份充册封琉球国正使,与副使费锡章专乘两艘宝船前往琉球。按清朝惯例,册封琉球之宝船当有弁兵护行,或携各地杂物前往贸易,又有因缘随行前往强买强卖者,齐鲲则一律禁绝之。居琉五个多月,琉球国王沿旧例,设七宴招待,并送礼金。齐鲲受宴而却其金。往必夏至,复必冬至,又是明清册封琉球使往返福建与琉球两地的不成文规定,因此册封使从琉球归国,例均等到十一月北风劲吹时返还。然齐鲲在琉球期间,因见琉球地瘠物贫、民生疾苦,为了减轻琉球国对接待费用,见十月风信已可,遂婉谢琉球国王的热情挽留,决定提前一个月登舟由琉球那霸港出洋归国。齐鲲是清代第一位闽籍册封琉球正使,其却金与提前归国之举在中琉两国之间传成美谈,影响深远。诚如陈观在《东瀛百咏·序》所言:“天子命奉使绝域,必首以风节自重,使望之者如深山大泽之不可测量,然后外藩识朝廷之尊。”
齐鲲归国后,充日讲起居注官,记名御史,出为河南(今洛阳)知府。任上悉革除摊派车马的弊政,并勒碑宣示。嘉庆十八年(1813),河南大旱,齐鲲亲自视察所属各县,禁绝贪污,以济荒年。十九年(1814)秋,会调赴睢州(今河南睢县)为河工。历三年告竣,正议叙以道员起用,却因丁外艰归。齐鲲素孝,因操持劳累,过度悲伤,以致心力交瘁而成疾。二十二年(1817),卒于福州玉尺山房家宅,年仅四十五岁,安葬于齐安梅湖山祖茔之次,与其父母合墓。1986年,该墓被列为福州市郊区文物保护单位。墓前石柱上有齐鲲生前自撰联:“峰连凤岭开神穴,波绕梅湖种福田”。
齐鲲在往封琉球时,从京城出发,到居留琉球期间,有感而发,著有《东瀛百咏》,归国后又与副使费锡章合撰了《续琉球国志略》。
《东瀛百咏》一卷,共录往封琉球期间所吟诗作九十八首。是书首有阿林保、张师诚、景敏、王绍兰、陈观、朱桓、游光绎等人的序;诗作之后,附《致中山王札稿》一文;卷末附梁章钜跋文一则。该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作者往封琉球的沿途见闻、航海过程及在琉球的活动等等,以诗歌的独特体裁为视觉,描述中琉关系的许多史实,既具史料参考,又有文学价值。
从该书写作的内容上来看,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收录了《出都纪恩留别七律四首》《扬州吴太守于招游平山堂五律二首》《姑苏江抚军日章、舒关部明阿、胡方伯克家、李观察奕畴招饮沧浪亭即席赋诗》《阮芸台中丞招饮望湖楼赋呈七律二首》《苏岭和前使周文恭公韵赠实修上人》《倒叠前韵》《过仙霞岭和周栎园先生七律原韵四首》《南浦晤梁五芷邻赠七绝二首即和其韵》《五月二日抵福州省城喜作五古二首》等九题十九首诗。记述了齐鲲出京城的临别饯行,游历扬州、姑苏、杭州的情景以及抵达福州时的感触与荣耀。例如:在《出都纪恩留别七律四首》中,齐鲲表示了不仅要在翰林院勤修史书,而且也要担负起出使异邦的神圣使命:“不独輶轩勤史职,为敷天泽到蓬瀛。”接着回忆了儿时听祖父讲琉球故事的情景,“球阳故事臣能述,犹忆含饴膝下依。”京都临别之际,“诸公衮衮皆天上,游子劳劳竟海东。赠策难忘诗百叠,歌骊忍听曲三终。”描述了当时士大夫饯行之盛况。到达扬州游平山堂,在苏州畅饮沧浪亭,寓杭州饱览西子湖风光,所吟均表达了他以使命为重,无暇饱览名胜的心情。在阮元招饮杭州西湖望湖楼饯行时,作《阮芸台中丞招饮望湖楼赋呈七律二首》云:“更乞奇书传绝域,文光海外烛云霓。”记载了阮元馈赠新刻书籍数种带往琉球之事。五月初二日,抵达福州,作《五月二日抵福州省城喜作五古二首》曰:“六载宦京华,乡关萦梦寐。昔歌游子吟,今喜征夫至。薰风吹远陌,蒲艾交荷芰。西郊捧绛节,十里喧铙吹。迢迢迎恩亭,填溢来舆骑。圜观累二百,杂沓遍市肆。谓此故乡人,居然天子使。”描述了他的六年乡愁,一朝荣归的盛况,且此时正值端午节近,福州阡陌薰风远吹,家家遍插蒲艾的民俗节庆情景。
第二部分,收录了《闰五月初三日南台开行步费西墉给谏韵》《航海八咏》《渡海吟用西墉题乘风破浪图韵》《闰五月十七夜进那霸港和西墉韵》等四题十一首诗。记述了闰五月初三日从福州南台开航,十七日夜进那霸港的航海过程。其中《闰五月初三日南台开行步费西墉给谏韵》描述了册封舟启航时,“南台笳鼓迎龙节,夹道旌旄拥劲卒”的盛况与威严。尤值一提的是,其《航海八咏》由《太平港》《五虎门》《鸡笼山(山在台湾府后)》《钓鱼台》《赤尾屿》《黑沟洋》《姑米山(此山入琉球界)》《马齿山》等八首五律组诗构成,依次记录了出太平港,临五虎门,过鸡笼山、钓鱼岛、赤尾屿、黑水沟,最终到达琉球的姑米山与马齿山的整个航海过程的情景。如在太平港,“投金取水”,“载一石以应嘉名”。临五虎门,“云开程九万,潮射弩三干”的壮观。弥足珍贵的是:
《鸡笼山(山在台湾府后)》云:犹是中华界,苍茫四望空。万涛围凤舸,二发认鸡笼。独立云垂北,长鸣日在东。何当振双羽,轩举九天风。
《钓鱼台》云:钓鳌人已往,但见钓鱼台。绝岛重重峙,沧波滚滚来。谁邀湖海侣,独占水云隈。应笑披裘者,登临亦小哉。
《赤尾屿》云:赤尾连黄尾,参差岛屿分。頳鱼身半露,红日焰如焚。跳跃龙门浪,吹嘘蜃市云。夹舟有神助,三两自成群(是日有大鱼随舟而行)。
《黑沟洋》云:大海无中外,浑然划一沟。合黎通异泒,分水汇同流。金鼓昏中震,羔豚暗里投。冯夷原效顺,不必耀戈矛。(旧录云:过黑水沟投生羊豕以祭,且威以兵,兹但于昏时望祭,无所用兵。)
《姑米山(此山入琉球界)》云:忽覩流虬状,西来第一山。半天峰断续,八岭路迴环。海雾微茫里,船风瞬息间。球人欣指点,到此即乡关(舟中有接封球官望山喜跃)。
由《鸡笼山(山在台湾府后)》的“犹是中华界,苍茫四望空”,到《黑沟洋》的“大海无中外,浑然划一沟”,再到《姑米山(此山入琉球界)》的“球人欣指点,到此即乡关(舟中有接封球官望山喜跃)”为止,非常详细地理清了:钓鱼岛、赤尾屿都在“中华界”内,黑水沟是中琉的海上分界,入姑米山才到达琉球的国界,琉球人将姑米山比作家乡的“边关”。诸此与明嘉靖十三年(1534)册封琉球使陈侃所撰的《使琉球录》:“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的记载完全吻合,相互印证。可见中琉海上边界的确定,在相隔270 多年之间,中琉两国的认知毫无变化,此又一次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三部分,收录了《长风阁五君咏》《和西墉停云楼即事五古原韵》《谕祭追封礼成书事七律四首》《长风阁即事五律十首》《中山八景》《球阳秀才以海滨紫石见遗为赋五排一首》《七月初五日》《海外七夕七截三首》《偕西墉游善兴寺和壁间韵三首》《册封礼成书事赠中山王五古八十韵》《中秋宴夜归口占七截六首》《九月三日国相尚大烈、法司毛国栋招饮同游瓣岳五律二首》《初六日王叔尚容、法司马异才招饮同游末吉山七律二首》《红海松和西墉韵》《中山杂咏十首》《重阳宴即席赋谢》《重阳后一日为予生辰,中山王及球官馈物致祝,概谢未领,避客于临海寺,听潮竟日,赋七律一首留赠寺僧大真》、《秋杪游护国寺观潮和壁间周海山先生七律原韵》、《题黄觉庵悬弧小照》、《和前使徐澂斋先生赠中山蔡文若大夫七律原韵》、《濒行赠久米村诸大夫》、《中山留别四首》等二十二题六十八首诗。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册封使团在琉球的活动及所见所闻。
例如:在《长风阁五君咏》中,以张学礼、汪楫、海宝、全魁、赵文楷等前五任册封正使为对象,追忆故人往事。《和西墉停云楼即事五古原韵》曰:“君自登楼来,图书左右置。群经百家史,便便藏腹笥。”可以得知,使琉球者,除了使事游历外,他们居留天使馆的大部分时间,当以读书来打发日子的。《谕祭追封礼成书事七律四首》与《册封礼成书事赠中山王五古八十韵》则记录了册封使在琉球谕祭追封故王与册立新王等主要使事活动及其盛况:谕祭追封时,“夹道欢呼千骑过,松蕉如幄草如茵……龙节高擎瑞彩融,德音唱入五云中”;行册封礼时,“天书捧五云,海气迎初日。仪仗护重重,霓旌排一一。鸣驺拥入座,执戟列千卒……龙岗连虎崒,聚观齐屈膝……名王迎道旁,匍伏但屏息。诏书从天降,羽盖肃清跸。百尺开读台,瑞彩望葱郁。黄麻展玉检,高唱宣纶孛。”这是何等的壮观与威严的场面。而《球阳秀才以海滨紫石见遗为赋五排一首》,则记述了册封使在琉球居留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显得十分朴实动情。琉球国相尚大烈、法司毛国栋盛情招饮同游辨岳,琉球王叔尚容、法司马异才招饮同游末吉山,以及齐鲲一行对护国寺、临海寺、善兴寺等名寺的访问,宾主往来之情谊,均在其相关的诗作中,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其《中山八景》诗,十分传情地赞美了琉球那霸的“泉崎夜月”“临海潮声”“久米竹篱”“龙洞松涛”“城岳灵泉”“ 筍崖夕照”“长虹彩霁”“中岛蕉园”等八大景色。琉球的宫廷音乐与美酒佳肴也给齐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好感,其《中秋夜宴归口占七截六首》,就对琉球的美食与士民的歌舞表演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华筵嘉宴启中秋,殿宇高寒结绮楼。碧海青天凉夜静,此身真似到瀛洲。”“公子翩翩玉树春,锦衣罗韈十分新。歌喉不作莺声转,学步邯郸更效颦。”亦是彼时当地民间艺术之记载。《中山杂咏十首》等,更是对琉球民俗的进一步描述,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册封使团在琉球期间,琉球国王按惯例均设“迎风宴”“事竣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饯别宴”和“登舟宴”等七宴款待。每宴后,国王必馈以重金。齐鲲在琉,虽受宴而却其金,该书末附的《致中山王札稿》,表明了他辞却中山王赠金的原因是:“前者宴金屡却,非有他肠。只以贵国九年之中,两遭大故,封舟再至,卿行旅从,脯资饩牵,疲于供亿,春间陛辞,时蒙皇上申谕再三,凡事尤加体恤,至今谨识勿忘……违圣谕而润私囊,非惟寸衷所不安,亦实神明所不佑,惟王曲谅,下忱勿踵前事,免致临时唐突。”的确表现出廉洁清明、雍容大度的大国使者的崇高风范,从而给琉球王国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齐鲲的《东瀛百咏》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而且还颇具文学欣赏价值,时人给其很高的评价。如阿林保在所作《东瀛百咏·序》中言:“出所著百篇,皆和平中正之音,无海上纤尘染其笔端,抑何其实而不华,文而有体也。”张师诚亦在所《东瀛百咏·序》中云:“嘉庆之十三年夏,齐太史北瀛奉命册封中山五阅月,礼成而返。太史家闽中,因得俞旨归省。暇日,汇其近诗自出京至竣事,共若干首,末附偕西墉给谏与《中山王札稿》,都为一集,徵序于余……读其所著,则忠孝之悃,廉静之操,扬淑问于殊疆,极专对之俊选,一举而数善备焉……考我朝凡六封中山,以闽人而持使节者,则自林石来舍人始而太史继之。林舍人曾执业于新城尚书之门,以诗名今。太史以隽望清才,后先辉映,殆有过之无不及者,即可于此集卜之。他日者编词林之掌故,备来哲之楷模,当不仅为晋安风雅已也。”景敏《东瀛百咏·序》则赞曰:“捧瑶编而朗诵,真人间未见之书,镌玉楮而披芬,恍海上飞来之胜。”王绍兰《东瀛百咏·序》也评说:“因命序其诗歌,绍兰受而读之,自出都以迄蒇事,即景抒怀,因情见性……《航海八咏》,版图辽廓,中外一统也。”诸此所评,可谓知音。
该书行世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知今堂刊本。
另外,齐鲲出使琉球归来后,还和其副使费锡章合著了《续琉球国志略》一书。
《续琉球国志略》六卷。是以乾隆二十一年(1756)册封琉球正使周煌所撰《琉球国志略》基础上的续成的。卷一:表奏、国统,卷二:封贡、典礼、学校、政刑、官制、行署,卷三:祠庙、风俗、人物、物产、针路、灵迹,卷四、卷五:艺文上下,卷六:志余。尤值一提的是,其卷三针路部分,比较详细的记录了从福州五虎门过官塘出洋,途经钓鱼岛、赤尾屿,到达琉球姑米山、那霸港的航道:
今次封舟闰五月十一日早潮出五虎门,过官塘开洋,正南风单辰针行船三更三,见东沙。日入又行船一更,夜西南风单辰针行船四更五,见半架岛。十二日天明西南风,卯辰针一更五,见二林山,又二更,见花瓶屿,从山南过。午刻,午未风,用辰卯针,至下午行船一更半,入夜行船二更,见梅花屿。十三日天明见钓鱼台,从山南过,仍辰卯针行船二更,午刻见赤尾屿。又行船四更五,过沟祭海。申刻,转西北风,夜半转东北风,船欹侧危甚。十四日下午转东南风,仍不能进。十五日鸡鸣回西南风,仍辰卯针。十五日黎明见姑米山,行船九更五,从山南过,仍辰卯针行船三更五,至马齿山下椗。缒水四十托不到底,日入风微,起椗收篷,顺风荡漾。十六日行一更三至那霸港外下椗,十七日进港(共七日,实行船四日,以风暴停一日,以两处下椗,耽迟二日)。
该书行世有清嘉庆年间武英殿木活字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