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8 23:2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黎星 陈媛露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38.杨载与《杨仲弘集


 

杨载是元代著名诗文作家,曾以布衣身份被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登元代恢复科举后首届进士第。《元史》本传评价说:“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以自成一家言,而诗尤有法。”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他诗作的评价是:“杨载的诗风劲健雄放,主要体现于七言歌行,其律诗则以谐婉见长。”他与虞集、范、揭斯并称“元诗四大家”。杨载的诗文作品颇有散佚者,尚存的诗文作品收录于《杨仲宏集》中。

 

《杨仲弘集》八卷,(元)杨载撰。

杨载(1271—1323),字仲弘,元代著名诗文作家。祖籍福建浦城,后以父起潜补京诸学生,遂徙居钱塘,故又曰钱塘人。杨载少孤,年近四十还未出仕,在家侍奉老母。他读书勤奋刻苦,很有文名。在母亲死后,由于户部贾国英的力荐,他以布衣身份被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调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1315),杨载登元代恢复科举后首届进士第,授承务郎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英宗至治三年(1323),杨载逝世,时年五十三岁。与虞集、范梈、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杨载以诗闻名于世,今存诗《杨仲弘集》八卷。

皇庆元年壬子(1313),杨载实现了人生堪称“不朽”的大事,与修《武宗实录》,也因此而受到优厚的赏赐,旋即调管领系官海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开始其仕途之旅。此次京师之行,成就了杨载的诗文之名,“初,吴兴赵孟頫在翰林,得杨载所为文,极推重之。由是载之文名,隐然动京师,凡所撰述,人多传诵之。”(《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文道在杨载、虞集等人的推动下,一时文学兴盛。然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现实影响了文人的心态,对朝廷的不信任感,进而延及诗文创作,忧馋畏讥、叹老嗟卑的心态于是乎付诸笔端,对朝廷热情与淡漠的矛盾心态,在杨载的诗歌中呈现为豪放与沉郁,“名言落四座,大笑声如雷”(《雪轩》),“多少鱼龙争变化,总归西北会风云”(《次韵陈子久黄河》)等呈现出旷达豪迈,而“小子无奇气,先生有过誉”(《寄周御史二十韵》),“愧以不才同制作,诸公此日负高名”(《玉堂夜直》)则又表现其谦卑内敛。杨载任职期内,资料不多,检其集除《点义仓即事》与《赠王止善》两诗略及政事外,余则多为记其任上心情之作。《点义仓即事》乃其唯一记其任上政治活动的诗作,即记其检查义仓而作。杨载最终走的依旧是仕途经济的传统之路,他追求的“往往惟任真”的生活方式使他在诗中不止一次的强调“长把鱼竿钓海边”“亦有投竿意,还听孺子歌”,短暂的仕途经历,也没有留下显赫的政绩,“往往惟任真”“不为雪霜厄,不为风雨春”的耿直情怀,亦成为其游走官场的原因。

四十岁以前,杨载生活、游学于杭州,并以此为中心交游,这是他一生的最主要时期,他的性格思想、诗歌主张等都形成并成熟于这一时期,其晚年《抒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一,可约略知道其前期的生活与追求。正如这首诗所言:“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此时杨载的追求并非唯功名是图,而是与道家修身养性的人生主张相印,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我愿学仙道,积久乃有功”(《桶底图》),“昔年陶隐居,常作帝王客。挂冠神武门,作诗写胸臆”(《题金坛宋氏自怡轩》),“愿言从之游,淡泊心自足”(《赠执中允上人》),“遁世犹吾志,同盟欲自今”(《赠胡汲古》),杨载在诗歌中流露出任性适真的人生追求。

杨载在元代的文坛颇负名声。《元史》本传(《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评杨载云:“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以自成一家言,而诗尤有法。”顾嗣立曰:“先生(虞集)与浦城杨仲弘(载)、清江范德机(梈)、富州揭曼硕(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为有元一代之极盛。”评价颇高。可惜杨载文章基本已经散佚,今人整理《全元文》录其文十五篇,约略可见其文之风,另有为曹知白诗所作序一篇,元贡师泰《玩斋集》:“贞素先生(曹知白)有歌诗凡若干卷。浦城杨公仲弘为之序。”然不见其传。杨载还精研诗法,著有《诗法家数》。载以诗闻名于世,其七言歌行颇似李白,纵横驰骋、气势磅礴。其七律则较接近杜甫,有些诗歌感叹现实,写得沉郁顿挫,但深度不及杜甫。杨载五古诗歌则接近魏晋,惟有五绝杨载不善。明朝瞿宗吉的《归田诗话》对杨载评价也较高,说“杨仲弘以宗阳宫《玩月》诗得名,然他作如‘风雨五更鸡乱叫,江湖千里雁相呼’、‘挟书万里朝明主,仗剑三年别故乡’、窗间夜雨销银烛,城上春云压彩旗’、‘空桑说法黄龙听,贝叶翻经白马驮’,沉雄典实,先叔祖每称之。长篇如《古墙行》、《梅梁歌》,亦皆为时所推许” 。纪昀在《〈杨仲弘诗集〉提要》中说“元代诗人,世推虞、杨、范、揭”,“载生于诗道飏坏之后,穷极而变,乃复其始。风规雅赡,雍雍有元祐之遗音。史之所称,固非溢美。故清思不及范梈,秀韵不及揭傒斯,权奇飞动尤不及虞集,而四家并称,终无怍色,盖以此也”。纪昀认为杨载对元诗有首倡之功。但清代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因极力推崇虞集而对杨载批评较为激烈,认为“杨仲弘诗,骨力既孱,格调复平,设色赋韵,亦未能免俗”,而且不解何以与虞齐名,说“仲弘格力,尚在袁伯长、马伯庸之下。乃铁崖《西湖竹枝序》云:‘我朝词人能变宋季之陋者,称仲弘为首,而范、虞次之’,此真不可解也”。

杨载诗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他的反映现实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自然灾害之危害,揭露官府不赈济饥荒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次刘师鲁韵》、《酬子行初秋风飓之作》、《次景远学士立春日韵》。写景咏物之作在杨载诗歌中所占比例较大。诗人寄寓理想和抱负,慨叹读书无用,表现归隐情趣等,抒发了深深的人生感慨。如《梦读退之诗,颇奇诡,已觉记其大旨,作此篇》,诗人首先把神仙世界描写得非常荒凉,然后请示上帝允许他去改造荒凉,恢复神仙境界,从而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再如《次韵钱唐怀古四首》之一,诗人借景物描写,凭吊南宋灭亡。感叹兴衰,充满了无限沧桑之感。此外,如《奉题伯父〈双峰樵隐〉五首》描写的则是隐士生活,其中“草满三春绿,山留万古青。呼儿欣解意,应俗惮劳形。采菌敲寒木,收鱼炤夜汀。只应老崖谷,束带尚论经。”诗歌融写景叙事为一体,表现了隐士平淡、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杨载的羁旅行役之作,主要是表达自己或忧或喜及对家乡故人的思念之情,如《到京师》,又如《怀钱唐故人,柬应中父》,“草原思苦无人问,弹铗歌长只自悲”, 描写了自己久滞京师的失意落寞的情状,并抒发了自己对应中父等钱塘故人的思念之情。《杨仲弘集》所收诗篇,赠答送别、题画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送范德机》,诗围绕“相于道义最情深”叙事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范德机的依恋之情,又如《赋飞鸿送胡则大》,通过咏鸿赞颂胡则大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另外,杨载的诗作中不乏浪漫色彩,杨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受李白诗歌影响很深,他的诗歌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为善于夸张,想象丰富奇特。如《古剑歌为吴真人作》,“人言此是金铁精,良工锻炼久始成。动摇天地合变化,摩荡日月含光精”。用极夸诞的语言描写古剑的神奇,又如《纪梦二首》之一:“四面青山拥翠微,楼台相向辟天扉。夜阑每作游仙梦,月满琼田万鹤飞。”诗人极富想象地描写了梦中奇特优美的仙境,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元绝妙境”。 杨载诗尤以《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声名最著,后人评曰:“高华宏亮,即在唐音中亦是高调,昔人称仲弘诗,亦以此作为第一”。《刘将军诗》、《古木诗》、《到京师》等亦为怀抱别寄之作。且仲弘处延祐间,元代诗坛鼎盛之时,杨载合虞、范、揭之力,上承前人复古之功,终成元音。虞集说:“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后胡应麟解释道:“百战健儿,悍而苍”,“仲弘骨力伉健”,虞集对杨载诗风是高度精炼的概括,而范梈则充满感情的对杨载给予高度评价。在致和元年,范梈为杨载的《杨仲弘诗集》写了一篇著名的序,“余尝观于风骚以降汉魏,下至六朝,弊矣。唐初陈子昂辈,乘一时元气之会,卓然起而振之。开元大历之音,由是不变。至晚宋又极矣。今天下同文而治平,盛大之音称者绝少。于斯际也,方有望于仲弘也……盖仲弘天禀旷达,气象宏朗。开口论议,直视千古,每大众广席,占纸命辞,傲睨横放,尽意所止。众方拘拘,己独坦坦。众方纡徐,己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元诗选·仲弘集》)。序中既有对自己与杨载友谊的追述,有对挚友早逝的痛惜,更对杨载的诗歌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其诗是一代杰作,代表元代盛大之音。《元史》称:“自其诗出,一洗宋季之陋”,乃见其革故鼎新之功。

杨载诗集之明目,历代著录名不一。有《仲宏集》,见《国史经籍志》,有《杨仲弘诗》,见《文渊阁书目》、《季沧苇书目》等,有《杨仲弘集》,见《四库全书总目》、《汲古阁校刻书目》等,有《杨仲弘诗集》,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等,有《翰林杨仲弘诗》,此即嘉靖本本之标名。今传《杨仲弘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五年刻本、汲古阁刊本和《四库全书》三种版本。现代版本,则有余奎元、翁亚红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武夷新集杨仲宏集》一书,其《杨仲宏集》是以“清嘉庆梁章钜、祝昌泰校勘留香室刊本《杨仲弘集》为底本,参以民国祝焕波校点的酌海楼本(未刊稿)”点校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