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00:3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徐 杰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29.白玉蟾与《白真人集

 


白玉蟾是福建道教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是道教南宗正统丹鼎派中贡献最大的一位大师。对于南派的中兴,可谓是功魁千秋,号为“南五祖”。他改变了以前南宗只是单个人以丹诀传密的传统,开始较大规模地吸收门徒,创立了以修炼内丹为主,兼传雷法的教团和靖庵,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派系,其影响足以与当时已逐渐联合成为正一教的符诸派相抗衡。

白玉蟾博览群书,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著述不辍。为文制艺,无所不能,宣扬道法,抒发情感,下笔滔滔,奔放不羁,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道宗仙诗大家。其《白真人集》无疑是其影响最大的一种。

 

《白真人集》十卷,(宋)白玉蟾著。

白玉蟾(1134—1229),本姓葛,俗名长庚,字以阅、如晦、白叟,号海琼子、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曾被诏封为“紫清明道真人”。福建闽清人,生于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其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母改嫁白氏,遂改姓白。玉蟾幼年聪颖绝伦,谙九经,能诗赋,又擅长书画。后因任侠杀人,亡命之武夷,出家为道士。沿途历尽艰难,至建宁时已成为乞丐。到了武夷山,道士却叱其孤穷,玷辱宗风。他只好离开福建,前往江西龙虎山上清宫要求挂搭。上清官知堂又嫌其褴楼,与以馊饭冷汤。白玉蟾又北上渡江,遇淮西战乱,转南至江东,入两浙,赴武林。天降大雪,无衣御寒,冻得皮绽血流,云游了粤、赣、浙、闽诸名山大川。淳熙三年(1176),在东南海滨罗浮得遇金丹派南宗四祖翠虚子陈楠,拜其为师。一个月后,又奉师命远游学道。初至黎母山,再上武当山,复西入蜀之青城山。七年后,白玉蟾回罗浮复命,陈楠授以太乙刀圭之法和内丹修炼之术,尽得其玄秘。庆元三年(1197),白玉蟾“再入武夷,痴坐九年,然后出山”(《白真人全集》卷一《神仙通鉴白真人事业三条》)。嘉定六年(1213),陈楠卒于漳浦。陈楠仙化后,白玉蟾再次足履各地,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致力传播丹道,后隐居著述,称为琼绾紫清真人。曾于闽清梅城芹山观炼丹,又赴武夷山重修止止庵,为住持。大力弘扬金丹与雷法,为福建金丹派南宗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宋嘉定中,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1217)开始,先后收了彭耜、留元长、赵汝渠、叶古熙、陈守默、周希清等为弟子。十一年(1218),宋宁宗降御香,命“为国升座”,在洪州玉隆官建醮,观者如潮,师者甚众,在江南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金丹派南宗教团。绍定二年(1229),白玉蟾卒于武夷山,或云尸解于海丰县,终年96岁。仙化后,诏封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宋元时期,是全国道教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道教在道法承继不同源流的基础上,分衍宗派,应运而生。江南地区,道教各派尤为发达,山头林立。除了固有的天师(元代演为正一教)、上清(茅山)、灵宝三大派之外,尚有金丹派南宗、闾山、清微、神霄诸派。据统计,宋代福建兴建了道观40多座,为历代之首。各门派的著名道士.在八闽大地竞讴道曲,有力地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金丹派南宗的白玉蟾。

金丹派南宗属内丹派的一支,始祖为北宋的张伯端。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福建著名道士陈泥九(楠),上求诸师学说,兼习神霄雷法。将内炼金丹与外用符箓合而为一,并扫荡丹书纷繁的术语,力求简明,创一家之言,成了金丹派南宗第四祖。下传白玉蟾,号为“南五祖”。

白玉蟾是福建道教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是道教南宗正统丹鼎派中贡献最大的一位大师。对于南派的中兴,真可谓是功魁千秋,其对道教文化的主要贡献,大体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他在继承张伯端、陈楠等道法的基础上,吸收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和以禅宗为主的佛学,将内丹归结于心性,主张先修命,后修性。认为修炼到神全气和,阴尽阳纯之时,则金丹可成,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体系。

2他的丹法分炼形、炼气、炼神三关,从凝神聚气入手,是金丹派南宗清修丹法成熟的标志。

(3)他始为云游道士,改变了以前南宗只是单个人以丹诀传密的传统,开始较大规模地吸收门徒,创立了以修炼内丹为主,兼传雷法的教团和靖庵,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派系,其影响足以与当时已逐渐联合成为正一教的符箓诸派相抗衡。直至南宋末年,白玉蟾的法嗣弟子们在江南一带活动仍非常活跃,他们也留

下了不少颇有价值的丹书。

白玉蟾博览群书,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著述不辍。他在云游名山大川的漫长岁月中,与禅宗高僧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过往甚密,世人亦谓其“出入三氏,笼罩百家” (《白真人全集·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原序》)。未隐之前,其诗文丹诀就已经刊行了。宋末元初学者俞琰在《席上腐谈》中谈到:“白玉蟾有《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海琼集》《金关玉钥集》,又有留元子《问道集》、彭鹤林《问道篇》,皆门弟子所编。《群仙珠玉集》载张紫阳《金丹四百字》、石杏林《还源篇》,其文辞格调与玉蟾所作无异,盖玉蟾托张、石之名为之耳。陈泥丸《翠虚篇》亦是玉蟾所作。”传世道书有《武夷集》《玉隆集》《上清集》《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传道集》《白真人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等10多种,均为治内丹学研究者不可不读的重要典籍。

白玉蟾天才横溢,为文制艺,无所不能,诗词、书法、绘画、散文、论文,举世瞩目。他歌咏山水,记叙故实,宣扬道法,抒发情感,下笔滔滔,奔放不羁,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道宗仙诗大家。其足迹踏遍南宋半个天下,诗文也传遍半个天下。现存诗歌一千多首, 词一百多阙,文一百多篇,各体兼备,内容丰富,大致来说,一部分为阐释丹道理论的道教诗文,一部分是典型的“文人”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人文个性特色和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二者共同奠定了白玉蟾在道教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白真人集》十卷,清同治七年(1868)重刻本。卷一,赋;卷二,序、跋、题、辞、碑、铭;卷三,偈、颂、赞、传;卷四,表章;卷五,疏、法语;卷六,经、文、论、说、简、篇、书;卷七,记;卷八,丹诀道法、语录、注释、法帖;卷九,诗;卷十,诗余、杂著。在白玉蟾诗文作品中,《白真人集》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种。

历代学者对白玉蟾的诗文创作,大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例如:

清人王时宇《(重刻)白真人文集·叙》说过这样的话: “于是知真人固天仙才子,合而为一,洵非操觚家所能及也”。

清人彭翥在《(重刻)紫清白真人诗文全集·跋》中评价曰:“(紫清真人)文章诗赋之工绝,所谓仙家才子也”。又曰:“紫清古文雄伟排宕,缥缈离奇,纯乎大手笔。诗则有唐音,有宋体。其恺挚和厚味之无极者,唐音也;其清新颖异出奇无穷者,宋体也。要皆不失为大著作手,读者当自得之”。

晚清著名词学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评论其词曰:“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其贺新郎诸阙,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是“脱尽方外习气”的文人词作。

萧天石在《(影刊)白真人全集·序》中则赞许曰:“其余诸卷,如文、如说、如诗、如赋、如歌、如诗余、如经……等,亦多不朽名著,而可为后人之暗室明灯者”。

詹石窗认为:白玉蟾的诗词作品主要有题赠杂咏诗、修道歌谣、神仙人物及圣贤赞颂诗和丹功道意词四种类型。白玉蟾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良背”思想旨趣和诗歌的艺术结构。从“止止”的动静中捕捉诗歌意象,架构其艺术殿堂,形成了“止于物境,以物洗心”、“心物俱忘,道由真显”、“景随主化,因景寓玄”和“锻炼意象,火候天成”等四种相应的诗歌风格。而这些诗歌中所表现的独特的意象,又是白玉蟾在修道过程中无意于诗的内心的自然流露,可以从其中体认和领悟一个杰出道人在修道过程中内心的空灵。(《诗成造化寂无声——武夷散人白玉蟾诗歌与良背修行观略论》,《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3期)

白玉蟾诗之奔放浪漫,如《笔架山》:

吾是瑶台翰墨仙,操觚弄椠玉皇前。

翻云为墨海为砚,一片寒空如雪笺。

兔豪象管用不得,倒蘸昆仑醉钩画。

当年染罢八角芒,金阙上章求放逸。

三峰坐断江南天,临汝城头苍苍然。

状如笔架翠起伏,与吾阁笔齁齁眠。

山灵惊呼猿鸟乱,清魂复被风吹散。

起来叫问山前人,几度松枯白石烂。

在诗人的想象中,自是一位在玉皇大帝面前,操觚弄椠、翻云墨海、倒蘸昆仑、放逸纵横、啸咏风月的仙人。全诗豁达豪迈、意兴潇洒、比喻夸张、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独具风格。

白玉蟾诗之清新无尘,如《病起》:

我爱山水清,淘洗诗中俗。来山水间,白昼卧茅屋。

天公知此癖,复还我以病。病中山水,诗句觉愈胜。

我欲抱病吟,生怕病忽愈。锢口莫汤药,静对山水语。

君看病中句,不特苦且清。长如酒后时,雄吟畏酒醒。

行带琼台云,随风下山去。回首山上庵,记在猿啼处。

在诗人看来正是他所喜爱的清丽山水,淘洗了他诗作中的俗气。庆幸因病游山水,“诗句觉愈胜”。所以他坚持不饮汤药,“生怕病忽愈”。这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凡人的确难以企及。

其《武夷有感》十一首之八至十一:

月冷风清三径竹,猿啼鹤唳一窗云。

开门放入前山翠,试把星儿柏子焚。

千山猿叫月如昼,万籁风号天正秋。

雾湿苍苔烟漠白,白云飞梦过瀛洲。

岩下烟深人不来,白云寂寂掩苍苔。

松花落地鸟声寂,一枕清风送梦回。

道人心与物俱化,对景无思诗自成。

诗句自然明造化,诗成造化寂无声。

其《武夷茶歌》中写道:

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诸此皆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诗人浑然天成,不事雕琢,想象驰骋,心骛云天的诗风。尤其是《武夷有感》之十一首,“道人心与物俱化”,完美地描绘了诗人所追求的修心境界,以及这种心境下的所成之诗、所悟之道,必然是“造化寂无声”的造化之理、自然之道。

在白玉蟾现存诗作中,丹道歌也占了颇当大的比重,而且很多普通诗歌题材,笔下都熔铸了内丹修炼的旨趣。比如他的《水调歌头·自述十首》《咏雪》《晓》《暮》等等,看似寻常题材,但处处因景寓玄,无不营造了一个修炼金丹的超然世界。

白玉蟾的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水调歌头·堪笑廛中客》三首之一:

堪笑廛中客,都总是迷流。冤家缠缚,算来不是你风流。不解去寻活路,只是担枷负锁,不肯放教休。三万六千日,受尽百年忧。

得人身,休过,急须修,鸟飞兔走刹那,又是死临头。只这眼前快乐,难免无常两字,何似出尘囚。炼就金丹去,万劫自逍遥。

白玉蟾文章亦是文采清丽,对偶工整,语言优美,超尘脱俗。颇具代表的如:《涌翠亭记》。该文是白玉蟾于嘉定十一年(1218),携剑过玉隆,访富川。道经武城时,慕柳山之名,偕同桐城谭元振、上靖黄日新,登山游历,在涌翠亭中,欣赏山景,弹琴舞剑,酒酣之余,援笔写下的一篇绝妙散文。曰:

骚翁逸人,品藻山水,平章风月,皆曰:江南山水窟,江西风月窝。嘉定戊寅,琼山白玉蟾,携剑过玉隆,访富川。道经武城,双凫凌烟,一龙批月,憩武城之西,望大江之东,扶剑而长呼,顾天而长啸。

环武城皆山也,苍崖翠壑,青松白石,寒猿叫树,古涧生风,峭壁数层,断岸千尺,翼然如舞天之鹤,婉然如罩烟之龙者,柳山也!白苹红蓼,紫竹苍沙,鱼浮碧波,鸥卧素月,琉璃万顷,舳舻千梭,窈然如霞姬之帔,湛然如湘娥之者,修江也!

山之下而江,江之上而亭。亭曰:涌翠,盖取东坡“山为翠浪涌”之句。观其风物,披其景象,如章贡之郁孤台,如浔阳之琵琶亭者,涌翠亭也。飞际天,倒影蘸水,天光水色,上下如镜,烟柳云丝,高低如幕。绿窗漏蟾,朱檐咬雨,华椽跃凤,鳞瓦铺鸳,四榻无尘,一间如画。玉栏截胜,银海凝清,鸥鹭不惊,龟鱼自乐。适其酒量,任其诗怀者,亭中人也!

若夫风开柳眼,露桃腮,黄鹂呼春,青鸟送雨,海棠嫩紫,芍药嫣红,宜其春也。碧荷铸钱,绿柳缲丝,龙孙脱壳,鸠妇唤晴,雨酿黄梅,日蒸绿李,宜其夏也。槐阴未断,雁信初来,秋风无言,晓露欲结,蓐收避席,青女办装,宜其秋也。桂子风高,芦花月老,溪毛碧瘦,山骨苍寒,千崖见梅,一雪欲腊,宜其冬也。

复何所宜哉?朝阳东杲,万山青红,夕鸟南飞,群木紫翠,桐花尽落,柏子烧残,闲中日长,静里天大。渔舟唱晚,牧笛惊云。有时而琴,胸中猿啼,指下泉悲;有时而棋,剥啄玉声,纵横星素;有时而书,春蛇入草,暮鸦归庐;有时而画,溪山改观,草木生春。以此清兴,以此清幽,收入酒生涯,拥归诗世界,盖有得于斯亭,而不知有身世矣!

山光浩荡,江势澎湃,松声如涛,月华如水,萤火万点,俯仰浮光,禽簧一声,前后应和,飞青舞碧,凝紫流苍。于是四山涌翠,芦湾不尽,凫渚无穷,挽回亭前,酌以元酒,招入酒里,咏入新诗。名公钜儒,鳞踞叠副,骚赋如栉,峻韵如霜。

……

予亦酩酊,明日追思,世事如电沫,人生如云萍,蓬莱在何处?黄鹤杳不来!抱琴攫剑,复起舞于亭之上。

该文在结构上汲取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之长,但其句子多用四言骈句,行文流畅,控驭自如,浑然天成,汪洋恣肆,精雕细琢,清丽华美。

由于白玉蟾诗文集的流传比较繁杂,而清同治七年 (1868)重刻本的《白真人集》十卷,也是历经多次辗转翻刻且疏于校勘,因此该刻本中疏漏错讹难免。近年来,学术界也多有对白玉蟾诗文进行整理校勘。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董沛文主编、周全彬等编校的《白玉蟾全集》,颇便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