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来到了
——在福安感受福文化
林思翔
年关来临,福安城处处张灯结彩,红“福”临门。络绎不绝的人登上城中天马山上那巍峨挺拔、高高耸立的五福楼,俯瞰城池美景,祈盼“五福”广播人间。
福安是以诗得县,以“福”立县的,福安人对“福”感受尤深。五福楼之“五福”,蕴含着这座城、这个县来历的故事,也是福安人世代所期盼的。宋淳祐五年(1245),闽东长溪县西北乡申请析县已20多年,因县治建在何处有争议,一直悬而未决。在朝廷为官的福安人郑宷力主设县治韩阳坂,他利用亲近理宗皇帝的便利,呈诗曰:“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御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理宗阅后,深为所动,于是御批:“敷锡五福,以安一县。”析长溪县西、北两乡建福安县,县治设在韩阳坂(今福安城关)。
理宗皇帝敷锡福安的“五福”,民间理解为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文人则解读为福天福地福山福水福安,说的都是福安是一块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近年新落成的五福楼名冠“五福”,寄托着福安百姓盼福、祈福,对美好生活向往之蕴意。
春风秋雨,寒来暑往。数百年间,山还是这座山,地还是这块地,人们所期盼的“五福”只是愿望,没有临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依然过着受压迫、受剥削的日子。为了争取自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福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毅然奋起,反对外侵,反抗黑暗统治。跟随文天祥辗转抗元的爱国诗人谢翱,奋然举刀刺杀祸国殃民奸臣贾似道的郑虎臣,为保百姓舍生取义的抗清名臣刘中藻,数百年来一直为故乡人民所称道。
近代以来,为争取人民的幸福,陶铸、邓子恢、叶飞、曾志以及福安人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片热土上带领群众闹革命,许多党员和革命群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当年闽东红色政权所在地的福安柏柱洋,因此有了“闽东延安”的尊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站起来了,当家做主,有了政治地位,感受到了幸福。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生活虽然在逐步改善,但仍较为贫困,远离城区的山村和海边渔村以及少数民族村庄尤为困难。
20世纪80年代,“摆脱贫困”的号角在闽东大地吹响,“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鼓舞和激励着福安人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经过艰苦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安人盼望千百年的“福”终于降临人间,老百姓真正享起福来。春节期间,我们走进福安几个村落,感受新时代村民的幸福生活。
下岐村:上岸纳福
下白石镇的白马江畔有个新建的村庄,背山面海,楼房林立,黄墙红顶的房舍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地上。村子叫下岐村。这些外貌装饰一新的民居被称之为“望江楼”。从楼顶眺望,视线可随眼前白马江水流望向三都澳,直抵大海。
村中央有个宽大的渔民广场,墙壁上的炮仗花张开金黄色笑脸,迎接络绎不绝的来客。广场边上依山就势建起了公园,绿草山花辉映,海风香气交融,别具一番风味。穿行于新居、公园之间,如同在画中漫步,惬意极了!
下岐村容(林思翔提供,下同)
进入新居,一式的三层结构,每层40平方米,房内装修一新,厨具、冰箱、空调等一应俱全。一句话,城里人有的基本设施,这里渔民家也都有。在走道上我们见几位老大娘正在闲聊,就顺便问她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她们连声说:与过去比真是天地之别,过去的日子不堪回忆。她们指着腿部说,你们看,我们小腿弯弯的,就是当年在船上生活落下的,如今还行走不便。现在的日子算是享福了!
下岐村,是闽东沿海连家船上岸第一村。全村连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结束了祖祖辈辈在水上漂泊的“海上吉卜赛人”的生活。
对上岸前的连家船民日子,副镇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郑月娥记忆犹新。她说:我当年就是在海上度过的,无论狂风暴雨,还是惊涛骇浪,依靠讨小海,捕捞一些小鱼小虾维持生计。那只面积不到15平方米的小木船就是我的家,家连着船、船连着家,我们被称为连家船民。“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首民谣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写照。因为长期窝在狭窄的船上,渔民都是弓着腰,曲着腿,久而久之,腿就变成了严重的罗圈腿,被称为“曲蹄”。连家船民是无生活保障、无教育保障、无财产保障的三无群体。想起当年的船上苦日子,还会不寒而栗。
当我们问起船民是如何上岸时,不等回答,村党支部书记陈凌就领我们走进村里的展览室。展室里的图文再现了当年连家船民上岸的过程,解读“福”是如何进村入户的。
时间拨回20世纪80年代。1988年6月,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就深入基层走进贫困村落调研,沿海连家船民的困窘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98年12月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下岐村,猫腰钻进船民在白马江岸边临时搭建的棚屋,发现里面没有电,没有水,阴冷潮湿,全部的家当就是一口铁锅和一床破棉絮。他动情地说道:“决不能让船民再漂泊下去!决不能把贫困带进21世纪!”当天,在福安市召开的“福建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要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造福工程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
2000年11月,习近平再度来到下岐村看望上岸定居的连家船民。他深入船民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收入情况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了,还有人生活在连家船、茅草房里,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纪都无法交代。现在,我们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正是在党和政府的持续关心下,有关部门拨来专项资金,镇村干部与渔民同心协力,通过“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方式,解决了渔民上岸居住问题。下岐村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后,因地制宜发展海产捕捞、水产养殖等产业,人均年收入从1997年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2021年的27600多元。连家船民小孩过去都没上学,上岸定居以来,村里走出了260多名大学生。
我们走进渔民江成财家。这位朴实、憨厚的中年汉子,因常年在海上劳作,皮肤显得黝黑,人称“黑哥”。他一见到我们就高兴地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家,与我握了手,问我生活情况,还勉励我要好好干,我一直记在心里。他说,过去在船上漂泊,8岁还没穿上裤子。上岸后搞养殖,搞建筑,人均年收入达十来万元,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户。现在我一家住着100多平方米的新房,生活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今年我55岁,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7个孙子的爷爷了,生活美满幸福,真是有福气啊!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造的福。
东山村:下山得福
福安西部的穆阳溪畔有座山叫沙帽岩,山间散布着几个小村落,挤挤挨挨地住着200多户畲汉群众。他们住着破旧的房屋,有的还居住在茅草房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砍柴和种茶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这里到山下康厝乡政府所在地虽然只有五六里地,但路弯岭陡,七拐八绕,走一趟就得个把钟头,上下很不方便。如果就这样平平安安过日子,他们倒也习惯。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20世纪80年代末,这里出现山体裂缝,这些村落成了地质灾害隐患村。于是当地政府启动了整村易地搬迁的“下山造福工程”。
东山村貌
当地政府选了一块离乡政府仅3里地的平坦地块作为新村迁入地。按人口无偿划给宅基地,每人1分地左右,建三层楼房,按“统一规划,分批搬迁”原则实施“造福工程”。
建房缺资金怎么办?当地政府采取“三个一点”办法解决。即政府支持一点,乡村帮助一点,自家凑一点。先把房坯盖好,而后逐步装修,不断完善。经过4年努力,居住山上的230户900多个畲汉群众(其中畲族同胞占近一半)全部下山,迁至山下新楼居住。
1999年6月的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特地到东山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民缪廷藩家中,临时用几张课桌拼成一个小会议室,习近平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他详细了解了下山后村民的生活情况,勉励大家要“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奋发有为、再创辉煌”。此后,村民们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水蜜桃、茶叶和苗木,还依托建筑公司,培养了一批建筑行业能手,村里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达120多人。2018年底,东山村退出省级贫困村,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00元,超过了福安市平均水平。
如今,崭新的楼房,整洁的村容,村中央那壮观的畲族传歌台,吸引了许多畲汉群众前来观光游览、赛歌献技。歌台的楹联写着:“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东山。”真实反映了下山后这个村庄的新面貌。村支书缪石坤告诉我们,东山村下山后群众收入从无到有,从有到富。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村里长寿的人越来越多,涌现了一对百岁夫妇和13位90岁以上老人。这都多亏了“造福工程”,让东山人下山得福!
畲族妇女雷树玉激动地告诉我们,那年总书记来村里时我见过他,还与总书记握过手呢!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说,托党和政府的福,我们过上好日子,在山上住的是半倒将倒的破房子,现在住的是180平方米新房。她还自豪地说,我们家四代同堂,两个孩子都是大学生。问她还有什么想法时,这位中年妇女快人快语:想法就是希望身体健康、慢慢享福!
彭家洋村:畲汉同福
福安坂中畲族乡的山窝里有个彭家洋村。一进村就看到一个宽敞的“民族文体广场”和一幢三层楼的畲家农庄,这昭示着这是一个畲族同胞聚居的村落。全村350多户,畲族占260多户。同行的福安市关工委主任林青告诉我,这个村畲汉团结特别好,畲汉干部同心协力,畲汉百姓通婚联姻,汉中有畲,畲中有汉,团结如同一家人。正因为如此,这个村被省有关部门列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
彭家洋民居
畲汉一心,黄土成金。村支书吴云生说,近年来,村里组织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果、植茶、种畲药、发展食用菌;还组织安装空调专业队和泥瓦匠建筑队伍外出务工;利用优美的村容村貌发展旅游。多方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村民收入。202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多元。
收入逐步提高,自然就想改善居住条件。可有部分村民一时又拿不出这笔建房款,怎么办?村委经过讨论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高层楼房!这种只占天、少占地的建筑,村里从未有过。在当地农业开发公司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4年一幢高12层、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电梯楼在山沟的彭家洋村拔地而起。整座楼48套,每套120平方米。27户缺房的贫困户以宅基地出让方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按面积大小折算),轻轻松松地搬进了新居。新居中有汉族的,更多的是畲族的,共进新楼,畲汉同福。
村支书告诉我们,让村民享福的,还有村民互助孝老食堂。随着就业门路的拓宽,村里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吃饭成了问题。为解决年轻人后顾之忧,村里办起了互助孝老食堂,凡60岁以上老人,午晚两餐均可以到村食堂就餐,四菜一汤,饭热菜香,每餐仅需付5元钱,特困户、计生独子户以及退伍军人还可免收。其他人如果要来就餐,也只需每餐付10元钱。这种便民措施,既让老人享了福,也深受其子女称赞。
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市),透过彭家洋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在福安不仅汉族“全家福安”,畲族同胞也同样幸福感满满当当!
富春江悠悠,五福楼巍巍。江水流去了往昔的贫困,楼台迎来了当今的幸福。屹立在福安城天马山上的五福楼,承载着人民对幸福追求的历史记忆,宣示着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喜悦心境,成为一座昭示新时代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伟哉,五福楼!
(本文原载于《福建文学 》2022年第5期)
————
作者注:文中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活动及指示的描述,均来自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公开报道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