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同安 景秀诗美
——《诗话同安》序
卢善庆
同安日出
(一)
1956年,我考入厦门大学时,就听到“先同安后厦门”的故事。同安地处大陆板块,三面环山,东南临海,在没有五桥一隧前,与厦门本岛隔海相望,舟楫相渡。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同安之名始此”,迄今已有1720多年历史。厦门筑城、立市,距今626年。两相比较,自然有先有后了。1958年,同安县改隶厦门市,成为厦门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1997年5月,同安撤县,成为厦门市所辖七个区之一。2003年4月,行政区调整,原同安区分为同安、翔安两区,沿革至今。
(二)
上世纪80年代,同安与集美、杏林、思明、湖里、开元、鼓浪屿均隶属厦门市管辖。明清时期厦门有“二十四景”之说,一景在鼓浪屿,其余在厦门本岛。
1998-2000年间,厦门市完成了厦门市二十名景评选命名工作,同安有“大轮梵天”、“北山龙潭”两个景点入选。那时,主流的眼光还只是停留在以厦门本岛的视野范围内。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厦门”概念逐渐形成。2015年,厦门市开展新24景评选命名活动。同安区的“同安孔庙”、“金光林海”、“顶上人家”、“方特梦幻”四景赫然名列其中。这样算来,旧24景,同安没有一景,新24景,同安占其六。为了发展同安的旅游,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商业》启动了一个工程,依靠文献、旧址、诗词碑刻,邀请旅游文化专家、诗人记者一起,与同安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搞了一次“新开拓”,然后以《诗话同安》“亦诗亦话”的方式作总结呈现,书中搜辑了31个景点,把同安最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最有魅力的人文景观,作整体推出。
(三)
《诗话同安》的“诗”,由两方面组成。
一方面,辑录了历代古人诗作140首,按照五律、五绝、五古、七律、七绝来排列,并首推朱熹夫子及其诗作,极具文化旅游的战略眼光。
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朱熹乃仅次于孔子后的第二个文明高峰。钱穆先生在《学龠》中说:
在中国学术史上,若论博大、精微兼而尽之的学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孔子是大圣人,但距我们时代远了,他的成学经过,我们已无法详考。朱子离我们时代近,他的治学过程,却可以详考而知。
蔡尚思先生有同感,以诗代言,说道:
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福建,是800年前朱熹生于斯、学于斯、宦于斯、著于斯、殁于斯的一块福地。同安,与朱子更有着特殊的渊源,同安人民对朱子有着特殊的情感。“紫阳过化八百年”,即是同安人民对朱子的高度评价和深切纪念。2015年,同安“朱子阁”落成,邀我撰写对联:
公仕银城愍碌碌农夫;书梯金榜育莘莘学子。
现在《诗话同安》在古诗选中,把朱熹夫子及其诗作首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一方面,《诗话同安》依托听泉山诗社,深入同安各景点采风,撰写诗作100多首,与景点相配四十余首,蔚为大观。
这里,仅就同安整体,古吟今咏,作一点比较研究。
一首《同安城》,作者清代张际亮:
一代旂常胜武功,桓桓施李万人雄。
群山常自飞旌旂,战舰何当荡水风。
乡里盛名韩岳并,生死分义耳余同。
樵楼夜夜听寒鼓,西望重洋忆海东。
张际亮(1799—1843)字亨甫,号华胥大夫、松寥山人。福建建宁县溪口镇渠村人。是鸦片战争时期享有盛誉的爱国诗人。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张际亮“生性伉直负气,有奇才伟志”,“诗尤多激壮”。他笔下的同安城,火药味极浓。有醮楼、寒鼓、战舰、旌旂,有万人雄、武功。诗中有“施”(平定台湾的施琅将军)、“李”(向康熙举家保荐施琅的李光地内阁大学士)、“韩”(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岳”(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歌颂传扬,充分彰显了鸦片战争前后,闽台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奋起反抗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另一首为彭世团《千年同安》:
千年银城山水秀,地灵人杰闽乡风。
香梅古寺闻朱子,马厝元威晋府宫。
四海分炉根在此,五洲供奉愿相同。
保生超脱凡尘苦,致富平安耀祖宗。
彭世团曾为文化部部长王蒙秘书,以诗纪游。诗中既说到梵天古寺、朱熹夫子,又说到晋府元威(池王爷)、保生大帝,展示了千年文脉。
19年前我曾为彭一万兄《诗游厦门》撰写了《导游好伴侣,方志艺文篇》的序。如今,又为《诗话同安》撰写《序》,二者均以“导游好伴侣,方志艺文篇”10字相赠,不知读者诸君以为如何?
同安灵天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