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14: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沈黎明

福建云洞岩摩崖印章篆刻者何许人也


荆鸿讲课

福建漳州的云洞岩素有‘闽南第一碑林’之称。这里山峦叠翠,奇峰嶙峋,崖壁千仞,汇集明、清以来名人书法石刻180多处,其中有一处33米高、18米宽的崖壁上于1998年下半年始刻的1109枚《道德经》篆书全文印章。这些印章最小的0.4平方米,最大的达2.4平方米,整个作品结构严谨、恢弘大气,令人叹为观止。巨型摩崖篆刻古今少见,把1109方印章汇聚在一块山崖上堪称惊世之作,国内外许多金石家看后大加赞赏,认为其“设计构思之大胆,创作形式之新颖,篆刻规模之巨大,简直是天下一绝。”这一作品作者是现代我国著名篆刻家、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主席荆鸿。

荆鸿,1946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幼时随家移居大连。父亲是位书法家。受父亲耳濡目染,荆鸿喜欢各种印章雕刻,上小学一年级时,印章已刻得有模有样,备受美术老师赞扬。后来,在著名诗人、书法家篆刻家蓝菊荪的指导下,艺术天分进一步展露出来,到12岁时,他的印章已经刻得有相当水平了,曾给郭沫若刻了一方“沫若珍藏”印。郭沫若看后大为赞赏,十分喜欢,随后推荐荆鸿先后为茅盾、巴金、臧克家、欧阳山、关山月等多位文坛大家、书画名人刻印。这些大家、名人收到印章后,无不对他的意境构思、篆刻技法称赞有加,认为荆鸿发展下去,日后必定在篆刻界赢得一席之地,成为大家。

荆鸿的名字在大连书画界不胫而走,很快许多业界人士都知道了这个颇有篆刻潜质的小少年,从此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大连一些书画展上。上个世纪70年代初,荆鸿进辽宁日报社做了一名副刊编辑。80年代初的一天,领导突然安排给荆鸿一项紧急任务,要他去北京采访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胡风是中国文艺界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1955年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遭到不公正待遇被捕入狱,蒙冤20多年,直到1980年平反。能去采访这样一位人物,令荆鸿兴奋不已。他迅速赶到北京,找到胡风居所,谁知大门紧闭,上面挂着“遵医嘱,谢绝采访”的牌子。“胡风闭门谢客,我这采访任务可怎么完成?”荆鸿焦急地思考着对策。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办法。他为胡风刻了一方印章,将打好印模、写好联系方式的纸条塞进胡家门缝。不久,接到胡风家人打来电话,约荆鸿明天上午到他家见面。第二天,荆鸿按时来到胡风家,呈上印章,胡风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而后,胡风敞开心扉,愉快接受了荆鸿的采访,一口气谈了5个小时,说到动情事时,几度泪湿衣衫……荆鸿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此后,荆鸿在报界声名鹊起,成为小有名气的编辑、记者。

1992年,荆鸿萌生了将老子的《道德经》用印章这种艺术形式展示出来的想法,历经两年努力,于1994年4月16日,把《道德经》全文创作篆刻成1109枚印章,在全国巡展后轰动整个艺术界,很多同仁称:荆鸿为中国篆刻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然而,就在荆鸿事业平稳发展,篆刻技艺声名远播之时,1996年,50岁的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游走天下,行万里路,寻百家姓,刻万方印。很快,他办好辞职手续,购买了一辆面包车,将它改造成可生活、可工作的大篷车,在妻子的陪同下踏上了南下之路。

云洞岩摩崖篆刻

出发了,荆鸿给自己确立了一个课题——“搜集篆刻中国姓氏”。之所以选这课题,源于做编辑、记者时他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氏都很感兴趣,都想知道它的来历和背后故事,而有些姓氏史料中根本查不到,只存在于民间。一路上,荆鸿吃住在车里,每到一地,便免费为人刻名章,以此结交朋友,了解姓氏,千方百计搜集鲜有之姓。行至福建时,荆鸿听说,一个村子里有姓蚁的人家,这个姓史料中根本没有记载。第二天,他探访了村中仅有的三户蚁姓人家,高兴得几乎一夜没合眼。此后的一路上,他搜集考证了许多十分罕见的姓氏,不仅12生肖都是姓,仄、尸、虫、炕、酱、犬、粪、妖、兽,等等,也都是姓。后来荆鸿将这些姓氏刻成的印章与已刻成的常见姓氏印章汇集在一起,出版了一部《万家印典》。这部书对于中国姓氏研究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1998年6月,荆鸿抵达漳州,参观著名景区云洞岩时发现一块山崖酷似老子的形象,于是突发奇想:“我何不把篆刻好的1109枚《道德经》全文印章放大刻在这崖壁上,以表达对老子的崇敬!”荆鸿马上与当地有关领导沟通,领导一听立即答应。荆鸿准备好一切,很快开始在33米高、18米宽的崖壁上创作起来。精心设计,细心雕凿,经过8个半月努力,终于将1109方印章原样放大镌刻到约500平方米的石崖上。这一恢弘大气之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在“云洞岩摩崖篆刻”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篆刻作品。

年过七十的荆鸿,在自己钟爱的篆刻之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有好作品问世。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刻章入书最多的篆刻家,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