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艺术之都的荣耀
佛罗伦萨
受一首诗、一座雕像和几部歌剧的牵引,走进艺术之都佛罗伦萨。这座被世界各地艺术家不断追寻和念想的城市,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留存在我记忆中的一首诗是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翡冷翠”指的就是佛罗伦萨。由中国诗人徐志摩首译的“翡冷翠”似乎比“佛罗伦萨”译名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翡冷翠”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鲜花之城”,它的市花以及标志是一朵紫色百合。整座城市坐落在亚平宁山中部、阿尔诺河河谷,四周环抱着丘陵。这里也是托斯卡纳地区最典型的天气,常见的情景就是阳光下的蓝天白云。色彩鲜艳的外墙,纯白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把佛罗伦萨丰富多变的色彩宣泄到了极致。
我所景仰的一座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它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央,属于复制品,真品收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内。这之前这个雕像我只在各种精美的画册上见到,就已经为之倾倒。如今实地仰望着这尊用整块大理石雕成、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更让人感到震撼。我知道,米开朗基罗倾注了三年的心血才得以完成。《大卫》雕像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显示出人在改造世界中喷发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倾注入了对生命的理解,塑造出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表达。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永远定格在艺术巅峰之上。
关于《大卫》雕像,法国思想家、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公元1500年,佛罗伦萨开采出一块质地精美的大型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观很适于雕刻一尊人像。石料放在那里很久,没有人敢去尝试。后来一位雕刻家试着动手,但他只在石材背面打了一凿就因信心不足而停手了。这块大理石冥冥之中仿佛在等着米开朗基罗的出现,雕刻家没有辜负石头的等待,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旷世之作——大卫像。由于先前那位雕刻家的一凿打得较重,竟在大卫的背上留下一点伤痕。有人问米开朗基罗:“那位雕刻家是不是太冒失了?” 米开朗基罗说:“不,那位先生相当慎重,如果他不负责任的话,这块材料早已不存在了,我的大卫也就无法产生。这点伤痕对我未尝没有好处,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每下一刀一凿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正是这两位雕刻家对艺术心存敬畏,才促成了一座雕像的诞生。
我所赞叹的几部歌剧都与佛罗伦萨这座艺术之都有关。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剧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意大利歌剧,回响着咏叹调优美深情的旋律,给人以快乐和慰藉,也荡涤着世人浮躁的心灵。16世纪末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歌剧,让我知道了意大利有座叫佛罗伦萨的城市。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名人经常在贵族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应运而生。在剧院欣赏歌剧是一种享受,那是真正的精神贵族,每位进剧院的观众都盛装出席,男士西装革履,女士长裙落地,当剧情演到高潮处,震撼人们心灵的咏叹调响起,全场鸦雀无声,静静地聆听着歌剧灵魂的出现。国内一批又一批热爱美声唱法的青年才俊奔赴意大利,就是为了学会用纯正的意大利语演唱,汲取意大利歌剧的精髓。遗憾的是由于旅程匆匆,没能进佛罗伦萨剧院,听一场纯正的意大利歌剧,但我还是在夜幕之下,绕着佛罗伦萨剧院走了两圈,寻找在这里欣赏意大利歌剧的感觉。
佛罗伦萨一景
佛罗伦萨最早只是阿尔诺河岸一个宁静的农业小镇。13世纪,但丁著作《神曲》诞生,使这个平静的小镇从此变得不平静。之后画家乔托所掀起绘画革命,薄卡丘《十日谈》的创作及大量的公共建筑与平民建筑陆续建成,使佛罗伦萨逐渐成为“意大利雅典”,被一致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传说,佛罗伦萨最早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在位时期,公元前59年佛罗伦萨成为罗马的殖民地,后又被伦巴第人统治,13世纪时,因羊毛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成为当时意大利重要的城市。那时佛罗伦萨的政治权力由各行会控制,1282年建立起共和国,国家的权力转移到最有权势的贵族手中。到了15世纪,被誉为“玉簪花”的佛罗伦萨,被当地巨商美帝奇家族这只狮子所守护,这一守护就是三百年,而美帝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佛罗伦萨的市徽。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长达三个世纪的佛罗伦萨历史可以说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值得庆幸的是,美帝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达·芬奇、但丁、伽利略、米开朗基罗、马基亚维利(《君主论》的作者)等都在其中,正是有了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创造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才成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佛罗伦萨重又陷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中。
直到今天,佛罗伦萨仍保存着但丁的故居,许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被称作文艺复兴艺坛“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1506年聚会于佛罗伦萨,成为艺术史上的千古美谈。人们从多达43个博物馆、65所宫殿、大量的教堂建筑及各类藏品中,依然能感受到佛罗伦萨丰厚的文化蕴藏,世界上第一所美术学院堪称世界美术的最高学府,就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意大利绘画精华在这里荟萃,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重要保存地之一。全世界到过佛罗伦萨的人都认为,这里就是艺术博物馆。不论您是漫步在佛罗伦萨的大街小巷,还是到博物馆、美术馆或教堂参观,一定会感受到佛罗伦萨古城散发出浓郁的艺术芬芳。
此时此刻,我和几个同伴正坐在建于1296年的弗洛雷大教堂前的台阶上,吃着佛罗伦萨色彩诱人的冰激凌。这里的天气很冷,吃着比天气更冰的冰激凌是为了记住在佛罗伦萨做过一件可以回想的事。我身后的教堂是一座辉煌的罗马式建筑,从设计开始到整座建筑完工,凝聚着几代艺术家的智慧。白、绿和粉红色条纹大理石砌成的外墙,独特的大圆顶和宏伟别致的钟楼,都是教堂的精华所在。最让人愉悦的是,我们遇到了佛罗伦萨的金发女郎,长得很像玛丽莲梦露。金发女郎和一群青春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坐在台阶上休息,边说边笑,十分开心。金发女郎长得实在漂亮,男人爱看,女人也爱看。男性驴友更是蠢蠢欲动,拿着照相机尽量往金发女郎身边靠,假装给同伴拍照,其实镜头对的是金发女郎。这样有距离的拍照大家都觉得不过瘾,于是让教英语的平伟老师与金发女郎对话,希望她和我们一起拍照。金发女郎爽快答应,立刻成为焦点人物,记不清有多少人与她合影,只见她始终保持着玛丽莲梦露般甜美的微笑,她被中国游客欣赏的目光宠爱着,赞美着,却把她的同伴们冷落了,我们赶紧要求和她的同伴们一起合影,她们笑着我们也笑着,青春真美好,佛罗伦萨的金发女郎让我们相信什么叫作“倾倒”。
最具女性风采的教堂当属花之圣母大教堂,这座佛罗伦萨的地标性建筑,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称为“花的圣母寺”,大教堂于1296年建造,中央巨大圆顶由著名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设计,为第一座文艺复兴式圆顶,花了14年时间才完成,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圆顶建筑的楷模。米开朗基罗在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时曾说过:“我可以盖一个比翡冷翠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却无法及上它的美。” 教堂建造于1248年,佛罗伦萨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想把教堂的穹顶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尽管教堂完工的日期因此被推迟了将近20年,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座前后花了150多年时间,经过好几代人努力才最后完工的大教堂,成了佛罗伦萨的代名词。
在西尼奥列广场上,有一座建于13世纪的碉堡式旧宫,是市政厅的所在地。旧宫上的塔楼有94米高度,是意大利最抢眼的公共建筑之一。旧宫侧翼的走廊,当初为修道院院长和行政长官宣读文告的会场,现在连同整个广场成为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各种石雕和铜像作品阵容强大,形象传神。漫步在阿尔诺河的古桥上,走在乌菲齐美术馆光彩夺目的画廊前,想到意大利的艺术之都曾经也是王国的首都,还有那些年代越久越耐看、稳重厚重、花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建成的建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是有艺术享受之福啊。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堂前的广场上,十几个画架一字排开,让我误以为走进了美术学院。每个画架旁边,都坐着一位透着艺术气质的画家,长发披肩的肯定是老画家,年轻模样的显然是美术学院在读的学生。画架上铺着一叠画纸,地上支着几幅画好的油画或水彩作品,等待着出售。我看见许多游客在画架前停下来仔细欣赏,也有游客索性坐下来,让画家现场画肖像素描。他们熟练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观察能力,善于扑捉人物个性的眼睛,都让我看得出神。他们必须在20分钟或半个小时之内迅速画好一张素描,因为游客没有太多等待的时间。他们中一定潜藏着很有才气的画家,说不定哪天名扬天下,那些花30或50欧元画的素描可就身价百倍了。我发现坐下来让人画像的都是欧洲女孩,她们富有立体感的脸庞和飘逸的长发,很快就被勾勒到画纸上。此时我的感觉好像是在美术学院上素描课,可这是在露天广场啊。此外,也有单人或多人在一起演奏小提琴的,他们的跟前放着琴盖,琴盖里躺着几张游客给的小费。高雅艺术在欧洲是可以挣钱的,而且挣钱挣得有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