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6 16:0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演 静

寒山、拾得禅师的故事


宋朝,寒山和拾得成为佛教界公认的文殊菩萨和暜贤菩萨在世间的化身。多部佛教著作都记载他们的事迹。寒山诗受到王安石、朱熹、陆游等人推崇。宋元间寒山诗传入日本、朝鲜。明朝《全唐诗》收入寒山诗311首,拾得诗54首。

清朝,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圣”成为和睦、幸福、不离不弃婚姻爱神,受到民间,特别是新婚夫妇顶礼膜拜。

美国20世纪50年代“垮掉一代”和60年代嬉皮士在寻找东方智慧中,喜欢上寒山,奉为祖师爷。寒山诗译成英文、法文,风靡欧美。

本文根据史料略述寒山、拾得生平及其诗偈艺术成就。

一、天台国清寺三隐

唐朝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丰干、寒山、拾得三位禅师,史称“国清三隐”。 明永乐十三年,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记载重建的寒山寺塑立“国清三隐”像。

宋高僧赞宁所著《高僧传》记载唐朝丰干(亦称封干)禅师同时介绍寒山、拾得两位苦行禅僧。

丰干禅师出家以来就驻锡国清寺,住在藏经阁后面僧寮中,“唯事舂谷,供僧粥饭,夜则唱歌,(丰干现存二首证道歌)讽诵不辍。”

丰干禅师在一次山行往赤城道侧,听到小儿啼声,寻声找到一个被遗弃的数岁男童。丰干禅师把男童带回国清寺,告诉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众僧为这弃童取名拾得。拾得在有诗偈造诣的丰干禅师调教下成长,拾得现存54首诗偈,其表达佛心禅意的艺术成就可与寒山比肩。拾得长大后,“寺僧令知食堂”,即拾得担任僧厨斋堂部分管理工作。

寒山隐居在天台翠屏山寒岩幽窟中过着头陀苦行僧的禅修生活。(头陀即抖去烦恼)寒山常来国清寺吃饭并寻求食物,有时也到僧厨帮忙。“在僧厨有二苦行,曰寒山,曰拾得,多于僧厨执爨。(爨即烧火煮饭)爨讫,二人晤语,潜听者多不体解。”寒山与拾得成为心意投契的道友。拾得“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来时,即负而去。”

寒山“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在国清寺吃完饭,或在寺中长廊下徐行,或混在牧童中嬉戏,或望空漫骂。虽给人以风狂感觉,“弗可恒度推之”,因为,寒山“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

丰干、寒山、拾得三位禅师关系有诗为证;

寒山诗曰:“惯居幽隐处,乍向国清寺。时访丰干道,乃来看拾公。(拾公即拾得)独回上寒岩,无人话合同。寻究无源水,源穷水不穷。”

拾得诗曰:“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询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二、习儒访道终归佛

1912年,日本学者在韩国海印寺发现失传的《祖堂集》。《祖堂集》是公元950年福建泉州招庆寺静、筠二位禅师所著,流行不久就失传。《祖堂集》记载:

公元793年,福州长溪人,23岁的灵祐禅师前往国清寺朝礼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遗迹时遇见寒山,“寒山执师手,大笑而言:‘余生有缘,老而益光。逢潭则止,遇沩则住。’”灵祐禅师在国清寺,“拾得唯喜重于师一人。…… ”灵祐禅师下山后就遵守寒山指引,前往江西泐潭依止百丈怀海。一次,灵祐路过沩山,想起寒山的话,就结茅住下苦修,开创了沩仰宗。

这则史料和有关寒山各种史料及其诗歌进行综合研究,专家学者基本认定寒山生活在公元690-800年,寒山禅师寿命长达一百多岁。

从寒山的诗可以追寻寒山从儒入道终归佛的三段人生轨迹。

“弟兄本五郡,父子本三州。”“少小带经锄,本将兄共居。”“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等多首寒山诗中可知:寒山出生在长安附近耕读之家。其父兄在各地,他从小与兄长一起生活。寒山下田耕作都带着书,抽空学习。少年寒山有时结众骑马游猎平陵(即长安附近汉昭帝陵)。寒山俗姓,诗中无迹可寻。

“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筮遭连蹇卦。”多次参加科举的寒山自认为书法、文理都符合标准,只因身貌不佳而落第。(唐朝取仕有身、言、书、判四标准)“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寒山想依靠入幕求仕也落空。(入幕是唐朝士人入仕又一途径)落第书生寒山落入“缘遭他辈责,剩被自妻嫌”的窘境。

“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尝,西证武不勋。”作为书剑客,浪迹四方的寒山终于当官了。但是寒山认为自己文官武官都当得不理想。

“出生三十年,尝游千万里。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修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此诗是寒山总结自己习儒求道归隐读书的人生经历,“三十而立”目标落空的寒山在天台山停留下来。

“自从出家后,……愿与佛相遇。”此诗揭示寒山愿意精勤修行,让自己佛性呈现。

“闲自访高僧,烟山万万层。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此诗是寒山记载自己在高僧指引下,顿悟明月般清静圆满的佛家境界。

三、“挂在青天是我心”

早寒山一百年的诗僧王梵志白话诗被王维称为“梵志体”。唐宋诗评家都转录王梵志诗。王梵志诗明清后失传。19世纪初,敦煌佛窟出土唐宋手书写本王梵志白话诗336首。寒山诗是继承发扬“梵志体”,形成自己独特的白话诗风格,史称“寒山体”。中国白话文学史中,王梵志和寒山二位诗僧都占有重要地位。

历代诗评家评寒山白话诗“如空谷传声,乾坤间一段真的天籁也。”“俚语俱趣,拙语俱巧。”“一似阮公,ー似太白,天然成章。”寒山把佛教教义、术语、典故,日常所见所闻“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311首寒山诗,佛理禅诗占了一半还多。寒山诗内容警励流俗,驱恶向善,诙谐评论世俗,妙述山林幽趣,洋溢禅机三昧,所以寒山诗在历代中深受佛教界内外的喜爱。

例如:“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此诗是寒山禅师但愿众生心和我心都似圆月般挂在青天,焕发光明能量。

四、寒山拾得名留青史

拾得禅师说:“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仔细。”

例如:“君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圆晖挂太空,空净能潇洒。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状形摩尼珠,光明无尽夜。”此诗是拾得劝人不要执着人生潮起潮落,坚信自己有摩尼珠能量,总会发出光明。

拾得诗风与寒山一样都不事雕琢,针对情境所作诗偈能够启迪人心生善,人生智慧。佛教界流传寒山拾得默契唱和的禅机。

公元753年进士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使苏州寒山寺名扬天下,寒山拾得妇孺皆知。至今,寒山钟声依然名闻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