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模式新,激发闽都文化新活力
福州市全力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系列报道之二 福州:模式新,激发闽都文化新活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2015年以来,福州市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单位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面实现与福州市经济水平、人口状况和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目标,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创新机制与供给模式,群众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公共文化事业步入蓬勃发展时期,目前已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 “数字 ”,公共文化服务更精准 7月20日,福州上空飘来一朵文化“云”——福州文化云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汇聚文化活动、文化地图、精品展示、惠民活动、志愿活动等功能为一体,市民只要通过电视和手机即可随时随地了解各文化场馆的服务信息,观看精品文化视频内容,实现“线上预定、线下确认”的订单式服务功能。 通过扫描电视或手机上的二维码,进入“福州文化云平台”,有“文化动态、活动视频、活动报名、公益课堂、志愿服务”等窗口可供选择。点击“文化动态”,近期福州的文化资讯一览无遗,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关注“福建文惠卡”享受福州文化云服务。 该平台由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福州分公司合力打造,借助“互联网 ”,发挥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城乡千家万户的优势,让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这是福州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州积极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发挥“互联网 ”的创新驱动作用,推进服务模式数字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水平。 鼓楼区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化图书馆。围绕“突出数字、涵盖传统”,完善图书馆设施网络、互动体验,并率先启动“数字公民”试点运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目前,福州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出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市图书馆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网络的中心馆,统筹制定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等,实现公共图书馆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图书馆的利用率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人气爆棚;“书香台江”已累计吸引了4.5万余人次参与;大梦书屋举办线上线下各类艺文活动超过200场……如今,随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推进,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软硬件不断升级,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共享 ”,公共文化服务更均等 近日,永泰县同安中学初二学生陈家荣把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的“鸟巢书屋”交换。 “图书就像鸟儿一样,可以‘飞’出去,也可以‘飞’回家。”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鸟巢书屋”是具有公益性质的迷你图书馆,24小时开放,读者在免费借阅图书的同时,必须遵守“拿走一本,留下一本”的原则。 “鸟巢书屋”设置在中小学生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分散部署小型图书箱,鼓励中小学生自购一册换读多册图书,创新了流动阅读的新方式。“鸟巢书屋”2016年在永泰县等地试点,2017年底在福州全市推广。福州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作为首批推广单位,与市艺术扶贫挂钩的25所中小学共建100个“鸟巢书屋”。 去年6月,在文化部督查组中期督查中,专家组对30个创建城市的20个具有典型示范和借鉴意义的特色亮点予以充分肯定。其中,福州市永泰县“鸟巢书屋”创造流动阅读新方式被列为亮点之一,专家组认为“鸟巢书屋”是农村、基层阅读推广的有效形式,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 如今,随着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福州各县(市)区创建办、图书馆也广泛组织,在各自辖区内设立“鸟巢书屋”。目前,福州市共设有近600个“鸟巢书屋”,并依托“鸟巢书屋”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福州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鸟巢书屋’的设立,进一步丰富基层阅读方式,提升全民阅读水平,提高图书借阅率,创造更高的阅读效益,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榕城。” 近年来,福州创新文化共享模式,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成效显著:2016年全市通过个人捐资、社会力量联合兴办、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的戏曲进乡村,场次达1万场以上。各地普遍配齐流动服务车,采取流动文化大篷车、流动文化馆、移动阅读等新方式,把惠民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特色 ”,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 一节歌舞可以抒发爱国情怀、一段戏曲可以讴歌身边感人事迹、一出小品逗笑全场却又引人深思……这些平常的文娱活动,如今在晋安区王庄街道“百姓讲堂”中都化身为基层群众汲取理论文化的载体。 “我们将紫阳社区朱熹讲学地‘讲堂前’诗词文化与理论宣讲进行了有机结合。”紫阳社区党委书记吴晓莉说,通过举行“讲堂底蕴,诗韵紫阳”主题诗会、“百姓讲堂——校园诗词大赛”活动等,传播党的理论的同时,也培育了社区品牌文化。 传统书院焕发新活力,成为培育社区品牌文化的载体,是福州市充分发挥优势,突出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一个缩影。 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造福百姓。三坊七巷片区的林则徐、冰心等近现代名人故居,现已逐步辟为纪念馆、展览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仓山区在烟台山历史文化建筑群、林森公馆等处添加公益文化场所功能,开设图书馆、博物馆等,对市民开放,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不断加大对闽剧、评话、伬唱为代表的福州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和扶持力度。2017年5月,福州市闽剧青年演员吴则文喜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福州市成功取得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举办权。福州市12县(市)区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播下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 发挥近台区位优势,搭建了“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等对台文化交流平台,其中“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被国台办评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促进榕台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文化交流。 从折射中国近代史风云变幻的三坊七巷、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船政文化,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都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生机勃发,一路焕发荣光,为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灵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顺应改革大潮,福州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为建设新福州夯实精神根基,奠定文化基础。(蔡传春周兰林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