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4 21:0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勤暖



虎丘文化福泽万家

 

黄勤暖

 

 

中秋节那天,我受邀参加虎丘文化座谈会,兴致勃勃地来到闽清千年文脉的发祥地——梅溪场盖平里凤栖山,今塔庄镇秀环村。

这里,曾经是闽王王审知部将黄敦(后世称“虎丘”)辞官归隐之地,现在是凤栖山公园的核心区。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山上一片麓林遮天蔽日,郁郁苍苍,一条石板路墓道弯弯曲曲,通往山顶那处传说千年虎葬之异的虎丘墓。沿路边上建有六个石亭,供游人休憩欣赏风景,是虎丘六个儿子后裔分别集资兴建的,按长幼次序一路排开。远远望去,似遗失在碧绿海洋中的一串亮丽的珍珠。

 

微信图片_20221204205818.jpg


微信图片_20221204205831.jpg

虎丘六叶祠(作者供图)

山脚下,就是虎丘古厝,后由虎丘三世孙黄彦荣奏请朝廷敕名的“护国积善院”旧址。

这个“护国积善院”,是闽清历史上第一个祠堂(家祠),也是第一个教育场所,说她是闽清千年文脉的发祥地一点也不为过。一千多年前,闽清还是有待开发的蛮荒之地。虎丘带着家眷归隐凤栖山后,响应闽王王审知的号召,带领乡民大规模开发山地资源,“结庐垦田,辟园亭,艺花木,志乐山林”。同时在这里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和农耕知识,宣传“护国积善,诗礼传家”家国文化。大家都说闽清千年古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曾经出过三个状元198位进士,特别是宋代,闽清出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如福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许将,还有状元黄唐、郑性之,用毕生精力撰写巨著《礼书》《乐书》并被朱熹誉为梅溪千古两先生的陈祥道、陈旸兄弟,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著名诗人肖德藻等等,璀璨辉煌了整个宋朝文化的星空。大家不解,小小闽清山区县为何在宋代会有这种文化现象?实际上,这就是虎丘文化的福泽滋润了闽清大地,他们深受虎丘“护国积善,诗礼传家”家国文化影响,晴耕雨读,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虎丘的家国文化实质上就是福文化。虎丘归隐后,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风家教,他认为家风好了,子孙成才了,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于是他亲自在厅堂墙壁上题写“六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回为弟兄”的训子诗,教育子女要和为贵,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家和才能万事兴,开启了闽清“诗礼传家”的优秀传统。之后虎丘后裔的家国文化教育氛围愈加浓厚。如虎丘一叶行第辈分用联“承祖训翼孙谋裕大荣昌永作熙朝硕望,隆国栋振家声敬勤忠孝弼成盛世宏模”,就是体现家国文化的最好写照。它把家国文化融入子孙后代每个人的名字之中,作为区别辈分之用,让每个子孙都烙上家国文化的烙印,像基因密码一样代代相传。如下联“隆国栋”,就是希望子孙能成为“泱泱大国的栋梁”。“振家声”,是希望子孙后代事业有成光宗耀祖,把美好的“家声”传扬得很远很远。“敬”,就是要求族人尊老爱幼,做事要爱岗敬业,对法律法规要有敬畏之心。“勤”,就是要求族人要勤奋勤劳,勤俭持家,要勤政廉政。“忠”,就是要求族人要“精忠报国”,忠于职守,要“忠诚、干净、担当”。“孝”,就是要求做子女的要孝顺,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弼成盛世宏模”,就是说,如果能达到上述要求和期盼,那么你一定会成为盛世的大模范。元代梅邑著名诗人黄坚有诗赞曰:虎丘来自古光州,诗礼传家第一流。虎丘的“护国积善,诗礼传家”的家国情怀,不仅成为虎丘黄姓薪火相传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久而久之也成为闽清人家庭幸福观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八闽通志》说到当时闽清的风俗是:“家相率而学,人相率而善。才俊辈出(卷之三,地理)”。

许将就是传承和践行虎丘家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生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佑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7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

据梁克家《三山志》记载,许将曾在护国积善院读书习文,他在未进京赶考前,写了一首《别师——留题积善院》诗:“为爱山居乐,居山又忆家。菊黄来日蕊,梅白去时花。水阔离情远,霜晴别路赊。前程回首望,空指暮天霞”。写出了状元郎未及弟前依依不舍离别护国积善院和恩师的复杂心情。据传许将在中状元前一年中秋节,他正在积善院读书,晚上梦见老虎闯入他的梦乡,突想起虎丘“虎葬之异”传说,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用诗《句》记述了此事。《句》诗云:“昨夜虎入我园,明年我作状元。三素云飞依北极,九农星正见南方。楼台随地尽,江海与天浮。”翌年,公元1063年,许将进京赶考果然状元及第,成为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诗人许立初有诗赞曰:训子遗诗传万代,别师题句自千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许将的影响下,人们把“护国积善,诗礼传家”作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晴耕雨读,考取功名,蔚然成风。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诗赞:本是凤栖一草庐,八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山长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虎丘六个儿子后裔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外几十个国家,世称“六叶传芳”。虎丘“诗礼传家”到第七代,就出了闽清第一个进士黄稹。科举制度终止时,有据可查的虎丘后裔就有380多个进士,仅宋代就出了黄唐、黄裳、黄定等5个状元,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栋梁之才。明末诗人黄文焕赞曰:圣主而得贤臣,派皆此出;一经以贻百代,善固可为。民族英雄、状元宰相文天祥在《黄氏世宦谱序》中也盛赞虎丘家族:人诗书,世簪缨。

虎丘之后的闽清历代先贤,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虎丘的家国文化。除了许将、黄唐、郑性之、陈祥道、陈旸、白玉蟾、肖德藻等人,还有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侨领黄乃裳,甲午英雄黄乃模,当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等等,他们无不都是传承和践行家国文化的杰出代表,用实际行动把虎丘的家国文化不断发扬光大。闽清早期的教育场所崇文书院(文泉书院)、全国最大古民居宏琳厝、福建省最大祠堂六叶祠等,也是承载和寄托了多少古代先贤的家国梦想,代表着闽清地域特色的福文化符号。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这里还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护国积善院”、虎丘陵园古迹,作为虎丘福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传承,寄寓着200多万虎丘后裔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凤栖山下旧衡茅,桑梓千年未忍抛。水木关心正何限,夕阳一抹挂松梢”。“三十年前祭祖来,山川地脉独徘徊。而今策杖经行处,惟有前踪掩翠苔。莫道前踪掩翠苔,旧家剩有卧龙回。风云峥起山河色,报道淳熙祭酒来”,说的都是虎丘后裔八月初一至十五祭扫虎丘墓的情景。千百年来,尊祖祭祖,爱国爱乡,成为良好家风,成为人们信仰,成为传统风尚,绵延不断,薪火相传。他们无论人在哪里,哪怕是在天涯海角,在侨居海外,每逢中秋佳节,他们都纷至沓来摩肩接踵来到虎丘祖地,烧香、祭祖、扫墓,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形成闽清每年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是的,家山哪怕只剩下一块墓碑,一座重修的古厝,都是一个割舍不掉的念想,他们络绎不绝,从国内或海外不远千里万里赶到这曾经出过那么多状元、进士的地方来,上一柱香,磕一个头,鞠一个躬,许一个愿,祈求祖上守护万家灯火,保佑、赐福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正值中秋,一轮明月初升,松涛阵阵,凉风习习,站在重修的虎丘古厝堂前,目送当年高考状元如今担任省直机关要职的祭祖下山的虎丘后裔远去,心中不禁涌起古代流传的一首诗:“清风明月照高堂,积善人家福寿长;天仙送来麒麟儿,金榜题名状元郎”。这里真不愧是有福之州的一块福地呀!

凤栖山的今夜,一定又是一个唐诗宋韵的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