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15: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孔屏



云生雾长绿雪芽

 

陈孔屏

 

 

都说灵秀山水育佳茗,这话在太姥山得到了验证。

太姥山素有“海上仙都”之美誉,与武夷山、雁荡山并称闽越三大名山。太姥山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石奇、洞异、溪秀、云幻,终年云雾飘绕,特别是太姥山面朝大海,山岚与海雾在此奏响山海交响曲,形成了有利于佳茗生长的独特气候环境,好比淡河水与咸海水交会地带的鱼最鲜美,这海雾与山云交融地带必产好茶。驰名中外的福鼎白茶的千年母树绿雪芽,就长在太姥山一片瓦景区鸿雪洞的岩头上。

绿雪芽,多么美妙的充满诗意的名称,让人情不自禁地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早春时节。在南方佳木还覆盖着皑皑白雪时,从那积雪的翠绿丛中便绽出春茶嫩芽,这是蕴含着春天生命力的新芽,这是吸纳着太姥山天地灵气的新芽!以这样的嫩芽制作成新茶,该有多么美妙的味道啊。

几回回,登上宛如仙境的太姥山一片瓦景区,面对鸿雪洞岩头那株经历了千年风霜雨雪的绿雪芽古茶树。我的眼前便会飘忽起岁月的烟雾,渐渐和身边飘浮的云雾融会在一起,让我的思绪如腾云驾雾般穿越时空进入远古时候——太姥山古名才山,相传尧帝时(前2358-前2257年),有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她在一片瓦下的鸿雪洞上种下一株茶,用丹井之水辛勤浇灌,在她精心照料下,那株茶长势喜人。有一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传统药物施治均不见效,许多少儿因之夭折。蓝姑见此情势心急如焚,夜不能寐,梦中有仙人指教,称可采摘她所种那株茶,煮汁服用,为治疗麻疹的良药。她依照仙人指点,用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戴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

如果说福鼎白茶的始祖“绿雪芽”,系太姥娘娘亲手所植,只是一段远古的神奇传说。那么根据权威历史记载,太姥山白茶“绿雪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明代谢肇浙 “借问僧何处,采茶犹未还”(《天源庵》) 、“野猿竞采初春果,稚子能收未雨茶”(《太姥山中作》),以及明代周千秋“几处茶园分别墅,数家茅屋自成春”(《游太姥山道中作》)等诗句,可见早在明朝,茶已与太姥山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读着这些诗句,仿佛感到太姥山绿雪芽新茶的清香,正透过岁月的重重云雾,向我们隐隐飘来。

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茶,名绿雪芽。”清代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载“福宁府(闽东旧称)茶区有太姥绿雪芽。”这许多记述表明,绿雪芽在清之前就已名闻遐迩了。

这株历尽风霜雨雪的千年古茶树,至今能挺立于太姥山一片瓦旁的鸿雪洞顶,真乃天意,是上天对太姥山的厚爱。据说20世纪曾被山下某一愚莽官员滥用职权砍倒,用砍下来的树干做成茶盏泡茶,不用茶叶而“茶水”依然芳香四溢。所幸树干砍了树头与根还在,残存的树头又长出新株,以不可遏止的蓬勃生命力,很快又长成碧玉妆成一树高,神奇得让人惊叹。

好一株神奇的绿雪芽!在太姥山镇街头,多处张挂着这样内容的宣传广告——“正山脉,千年母树产于核心景区”。太姥山上千年母树绿雪芽,成了福鼎大白茶的亮点与骄傲。这株充满仙气的神树,直根深深扎在岁月岩层中,而繁茂的根系,向太姥山四周延伸着,繁衍了蓬勃发展的福鼎白茶。与绿雪芽结下不解之缘的当地茶农,以这株老茶树为母本扦插,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推广繁衍,遍种太姥山脉,使福鼎成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移植推广绿雪芽,见诸记载的是,距今150多年前,柏柳乡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其实更多移植绿雪芽是生活在太姥山之麓的众多村民。一位老专家告诉我,在太姥山下的磻溪黄岗村,就因种植太姥大白茶享有盛名,当地村民像种果树一样种茶,每株大白茶都长成二米多高的大树,采摘要架梯。这样的茶树,不但其芽叶自然丰厚,富含养分,是制作好茶的原料,而且树大根深,会更好地保存、传承绿雪芽母树的优良基因,确保品质不会退化,并经过优选,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大白茶。有关部门曾在黄岗大湾头自然村作过黄壤分析,土层厚度达150厘米,质地为壤黏土,有机质含量1.58-2.33%,是种茶的好地方。因种植大白茶出名,1959年春天,全国茶叶现场会在黄岗村召开,那位老专家被抽调住村筹备会议展览,亲身经历了当年的生动情景。那时乡镇到黄岗村山路弯弯,行走艰难,当地政府动员群众,靠锄头扁担,以惊人的速度很快修成一条通往黄岗村的大路,全国各地有100多名代表参会,现场会开得十分成功。全国性现场会能在偏远小山村召开,其盛况可想而知,也验证了当时该村种植福鼎大白茶的成就,这是福鼎大白茶发展的闪光点,载入了闽东茶业发展的史册。

源于太姥山的福鼎白茶能成为茶中珍品,缘于上天赐予母茶优良品质,也离不开良好的茶叶生长环境与精心的栽培管理。

在太姥山上,我见到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的题字——云生雾长绿雪芽。书法精妙。云生雾长,这四字是对太姥山大白茶生长特点的高度概括。生于云中,云端高处是仙境,清新无染,母树绿雪芽生于斯,自然非同寻常。长于雾里,则凸现了太姥山气候特点。太姥山临海多雾,一年365天,雾季达100多天,茶园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之间,早上雾气散得迟,傍晚湿雾来得早,云雾缭绕,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最适合优质茗茶的生长。

太姥山周边森林覆盖率90%,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这一带地形以缓坡丘陵为主,土壤土层深厚,以黄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质地疏松,微酸性,各种微量元素含茶量高,许多地方还分布着紫色土,其母质为紫色砂页岩,适合种植优质茶树。

太姥山下的茶园,用心做好无公害管理,从一个个细节入手:茶园施用饼肥、菜籽饼和专门生产的有机肥。不使用除草剂除草,全部采取人工除草。茶树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物理诱杀等措施。

站在太姥山核心景区的岩头上,就可以看到半山坡上分布着1500亩高标准茶园,而四周望不到尽头的绿色远方都是茶园。2016年福鼎市茶园面积21.5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达18.5万亩。

我国茶叶专家骆少君评价福鼎白茶之所以品质上乘,“由于其特定的水土、特定的小气候、特定的品种等先天优势加之特定的传统加工工艺、特定的冲泡方法等因素所决定。”

源于太姥山的福鼎白茶能成为茶中珍品,还由于工艺天然性,使用独特而精致的采摘与制作工艺。福鼎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以优良品种的茶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包括并筛、拣剔)、干燥工序,不揉不炒的特异精细方法加工而成。白茶加工不经炒揉,关键程序是萎凋。萎凋过程是茶叶内含物发生活跃变化的过程,是形成白茶色、香、味的关键。萎凋过程细胞活力逐渐下降,氧化酶逐渐活跃,导致茶多酚类化合物轻度延缓的自然氧化。整个过程既不破坏酶促作用、制止氧化,也不促进氧化,生物化学变化活跃,逐渐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福鼎白茶顺其自然的萎凋、干燥工序,不揉不炒,表面看加工不多,似乎相当简单,但制作过程极为讲究,要下很精细的功夫。采访中,听当地一位老学者介绍采制过程,就像是吟诵一首精彩的诗篇:

采摘——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只采晴天的鲜叶,雨天不采。要求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特别让人惊叹的是,采摘“白毫银针”时竟讲究到要用竹筷子,夹着摘下嫩芽而不用手摘,以免伤了白毫。

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从鲜叶管理始,就一丝不苟,把一个芽和一芽一叶不同等级的鲜叶分别开来,进行摊凉。摊凉时要摊放薄而匀,上架时间5-10小时,根据气温、湿度、摊凉厚度、鲜叶含水量和适制情况而定,以叶质萎软,发出清香(花香)为准。

烘干——严格分四个阶段对温度与时间进行控制,以确保质量。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晾: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福鼎白茶堪称茶中珍品,确有祛火败毒、清脾提神、养精健体之功效。茶香似兰花而芬芳长久,有人称赞道“一杯在握,满室兰香”;茶的汤色嫩绿,清澈鲜亮;其滋味鲜爽甘醇,回韵长久而齿颊留香,有鲜橄榄的回甘,喉韵感强。它的叶张肥厚,持久耐泡,三泡四泡不走味,五泡六泡味犹存。

源于太姥山的福鼎白茶,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多年来远销海外,曾为英伦女皇所独好。目前福鼎白茶发展形势良好,2016年白茶产量1.25万吨,比增9.6%,涉茶总产值32.6亿元,比增7%。福鼎白茶正冲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如今这句话不是广告词,已成为真实的写照——中国白茶在福建,福建白茶在福鼎。

本文原载于《走进太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