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13:2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苏振芳



跟着习总书记回望严复


苏振芳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走进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对严复思想非常了解,非常关心,有过许多精辟论述,对严复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穿越时光隧道,回望习总书记对这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深邃思想的论述,对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2001年11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自主编了《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并写了序言,对严复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启蒙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为救亡而进行思想启蒙,是严复思想启蒙活动的一大特色。严复所处的时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泱泱华夏竟摆脱不了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严复把救亡与启蒙、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历史经验。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严复求新声于异邦,引进了西方文化、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在严复看来,翻译西方著作的目的,决不在汽机兵械天算格致,而是要直探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脉所在,所以,他不仅翻译和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等,还介绍了西方政治、文化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在严复一生所翻译的170多万字的西方著作中,约有十分之一的内容是他自己撰写的按语,它们或对名物做诠释;或对原书观念做补充与纠正;或对国内外实际问题提出见解,突出地反映着严复的政治倾向,强烈地表现着他的政治态度和主张,体现了严复的爱国热情与科学精神。

 

把眼光转向西方第一人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林则徐、魏源、严复等人把眼光转向西方。”充分肯定严复等人把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翻译介绍到中国,开始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我国社会问题的思想。

100多年前,面对中华民族生存危机,年轻的严复用《天演论》等一系列译著,唤起国人救亡图存意识,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在西学东渐中输入兵法工艺这类应用科学成为主要方向,其译著不在少数。但在人文科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著作还鲜被翻译传播。甲午战败使得精通西学的严复认识到西学命脉在于“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提出的“天道变化,不主故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以人持天、与天争胜”等观点,不仅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而且为国人带来了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看到了西方还有比中国先进得多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学说,大大拓宽了人的眼界。在思想界中影响之深广是罕见的,所接受的主动性和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随后,西方的哲学、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学、新闻等人文科学著作被源源不断地引进,改变了西学东渐过程中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使得西学东渐有了明确的内容,不仅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启蒙了人们的思想,也为中国人救亡国存提供了理论武器。

 

首倡变革、追求真理

 

1997年12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自为“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对严复的社会改革与社会创新思想给予高度评价。

严复认为,社会犹如生物有机体,“物竞天择”是人类保存自己的必要条件。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只有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进行社会变革。社会变革的前提是要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更重要的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西方文明的基础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即自由是西方社会的实质,民主只是自由在政治上的表现。个人自由和自由竞争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社会进化最终要归结为个人的自强。因此,中国必须变革才能实现自由与民主。

严复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结合具体实际进行改造和运用,成为一种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新的认识方法。有人认为,严复在《天演论》中阐述的进化论思想,是“对旧哲学的突破,成为了从封建主义旧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成为从变易史观发展到唯物观的重要中间环节”,显然,这种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一点也不过分。

 

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成为转型时代的最强音

 

在《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序言中,习近平指出:严复提出的“开民智、鼓民力和新民德”思想,对“因引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清王朝统治下的旧中国思想界,宛如巨石投入深谭死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甲午战争爆发后,严复痛定思痛,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严复认为以“八股取士”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弊端。必须“废除八股,大讲西学”,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社会教育思想来提高国民的素质,这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类未来的百年大计。严复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在严复看来,中国未来的年轻一代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

严复提出的“鼓民力”就是锻炼体魄、禁止恶习,认为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 “开民智”在于以“用”为本,提倡科学民主,实际上是强调以智取胜是国富民强之原,大力提高国民的智力,才能使国家立于世界之林而不败。 “新民德”在于打掉奴性,倡导爱国,讲民主,是要求国人要深刻认识旧道德的缺陷,学习新的道德文明,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

 

缅怀先哲历史功绩,促进民族全面复兴和祖国统一大业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向第六次福建省严复学术研讨会发去的贺信,指出:“纪念严复缅怀先哲历史功绩,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全面复兴和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意义。”强调严复研究要在缅怀先哲历史功绩的过程中,“促进民族全面复兴和祖国统一大业”。

严复在1921年逝世前给后人留下三条遗嘱:“1.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2.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智;3.两害相叙,已轻、群重”。从这三条遗嘱中可以看出,严复认为个人的历史不过沧海之一粟,“已轻、群重”,国家民族的前途大业是壮阔的大海、巍峨的高山,为祖国人民的利益,“则舍已为解”。分居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严复后人,遵循着这一遗嘱,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两岸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品牌。

2021年是严复逝世百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1921年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中华大地的红旗漫卷,从“一大”的13位代表到9100多万党员,从嘉兴小红船发展为领航中国未来的巨轮,带领中华民族傲立在世界东方。

百年来,严译《天演论》开创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一个新纪元,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上闪耀光芒。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站在百年历史的时代窗口,回眸百年历史巨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对历史的告慰,也是对未来的告白。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全面复兴和祖国统一的“中国梦”必然是空想。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