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与《石仓十二代诗选》
潘 群 高祥杰
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年),作家、翻译家、藏书家、教育家和考古学家,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人。
郑振铎对旧版书籍颇有研究。有一部令他寻觅几近一生的明版书籍,即明末福州著名文学家、诗人曹学佺编纂的诗歌总集《石仓十二代诗选》。
郑振铎在《西谛书话》中介绍:“《石仓十二代诗选》明曹学佺编,存六百六十卷,二百四十七册,明崇祯间刊本。”
这里所说的“存六百六十卷”,是郑公苦心收集20多年之所得。他在抗战期间所著《劫中得书记》中,详述了收集《石仓十二代诗选》的艰辛:
“余七年前,尝在北平邃雅斋见此书一部,亦有七集。渴欲得之,以索价奇昂而止。但终在他肆得次集五十余册,载之南归。合肥李氏书散出,中有明诗四集。余未及知,已为平贾所得。秋间,偶过传新书店,得清人词五十余种。徐绍樵云:有《石仓十二代诗选》一百余册,正在装订,其中明诗有八集、九集。平贾欲得之,议价未妥。我闻之,心跃跃动。即嘱其为余留下。时未见书,亦未询价也。数日后,绍樵持《魏宪百名家诗选》来,余即购之。宪书盖续《石仓》者。不意竟先得之,叶铭三闻余购《石仓诗选》,亦至,云:彼亦有残本《石仓诗选》百余册。余促其携来。不数日,书至,凡一百十六册,反先于绍樵书归余。”
收集旧书,有时一次百多册,有时仅一册,郑公都不放过。某次,“三集仅有一册,然余竟以高价收之”。还有的书“久不送来,数次速之。一月后,书乃至”。
这些旧书买到手还要整理与修补,“经数日之整理,剔除重复,凡得六百六十卷,二百四十七册。独七集竟无一册,续集则仅存第四十五卷一册;三集亦仅存一册(四卷)。其他各集,阙卷,阙页,比比皆是”。收藏虽然艰辛,“然余已感满意”。郑公感叹:“以斯类材料书固不能斤斤于完阙与否也。惟不知何日方得配齐全书耳。即借抄亦不易也。一书之难得如此!岂坐享其成者所能想象得之乎?”
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石仓文选》卷首,有郑振铎的亲笔题记:“《石仓诗选》,余求之二十余年,尚未得其全。礼邸(礼亲王昭槤)藏本东去(日本)是终天之憾。”
解放后,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说:“最全的一部《石仓诗选》,已被我们不肖子孙卖到海外去了。我着意搜集此书,将近三十年,已有三大箱,所缺尚多。”
那么,这部让郑公花费毕生精力孜孜追求的《石仓十二代诗选》,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名其为《石仓历代诗选》,为明末曹学佺编选。
曹学佺,福建侯官(福州洪塘)人,万历进士,曾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因著《野史纪略》触怒权宦,被劾,削职为民,家居20佘年。清人入关,参加抗清斗争,殉节而死。
曹学佺编选《石仓十二代诗选》,是他自四川回闽后,在老家洪塘的石仓园完成的。
《石仓十二代诗选》是明代诗选中最宏伟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此书所选历代之诗,上起古初,下迄于明(代),上下二千年,作者皆略存梗概,不乖风雅之旨。但《四库全书》所收仅五百又六卷,至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止。万历以后的诗集,或因当时已经散轶,或因曹学佺晚年写了抗清扶明的诗篇,不给收入。
清代礼亲王昭槤所著、约成书于1815年的《啸亭杂录》记载:“(《石仓十二代诗选》)今余家所藏则一千七百四十三卷,较《四库》所收多至千余卷矣。”
昭槤还在文中列举了所收藏各集的具体卷数或册数,从中知道,《石仓十二代诗选》名曰十二代,其实明代以前的诗计280卷,仅占全部诗选的一成多,明代的诗则占了八成以上。有人评其“详于当代而略于古代”,这应是这部诗选的价值所在。正如郑公所赞赏的,“《石仓十二代诗选》为明代诗选中最宏伟之著作,其明诗一部分尤关重要”,“明人诗赖此而活者多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社集”部分,所收者凡二十九卷,使许多孤本得以传世。比如:郑邦泰《木笔堂集》、徐熥《幔亭集》、林叔学《蒹葭集》、颜容轩《鸣剑集》、林祖恕《山房集》、陈宏己《百尺楼集》、陈鸿《秋室集》、游适《游草》等,都是福建籍明末诗人的诗作。当时,他们与曹学佺一起结社吟诗,故以“社集”名之。这些诗作,曹学佺若未收集,恐已散佚。
复旦大学古籍所朱伟东的《〈石仓十二代诗选〉全帙探讨》介绍,目前国内有九个图书馆藏有《石仓十二代诗选》,但均为不全之本。它们全部相加,舍去重复之卷数,共存九百二十四卷。礼亲王昭槤家所藏一千七百多卷那套书,《劫中得书记》载已流落日本:“后来兰泉书铺所藏丛书,悉售之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此书亦东去不返。”
《石仓十二代诗选》全书共有多少卷,至今没有定数。考查前人对该诗选的有关论述,一种可能是,当时已刊刻完毕,只是散佚太多,没有传下完整的一套。另一种可能是,当时就没有完整地刊印过,足本目录与已选并已刊印的诗作也不完全相符。
郑振铎与家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