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23:0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名山不朽 古道长存 


   

 


上得山来过石门,谒灵特地乞真言。

再三许我前程事,敢不留得荷圣恩。

以上这首七绝,乃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许将(1037——1111年)所写的《留题徐真君祠堂东西二室》。

据传,宋嘉佑七年(1062年),年仅二十五岁的许将在高盖山名山室读书,夜宿道教祖师爷徐真君的祈梦榻,梦见一老虎迎面扑来,遂奋力与之搏斗,并最终予以降伏。醒后,他赋词一阕直抒胸怀:“昨夜虎入东园,明年我作状元”。

第二年,即宋嘉佑八年(1063年),许将果然高中状元。《留题徐真君二室》是他金榜夺魁后喜极而作,诗中充满感恩之情。

timg.jpg

永泰高盖山名山室

高盖山,位于永泰县大洋镇旗杆村境内。之所以有此名称,一说因顶部酷似冠盖,或说高处常有紫气聚集。唐文德元年(888年),山腰间建起了一座用于敬拜仙人徐登、赵炳的殿宇,原称崇福宫,融道、佛、儒于一体,为“天下第七福地”。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 敕封高盖山为大闽“西岳”,赐额崇福宫为“名山室”。

名山室有一系列石窟,坐南向北,由主室、东室、西室等组成。主室乃祖师殿,悬崖复盖,能容数百人,内有对联:“登斯山也,目极屏障千里外;游其景哉,人在高盖别有天。”颇能反映观赏者的心情。即俯视山下,景色尽收眼底;仰观碧落,感触涌上胸间。

祖师殿侧后偏僻处,有一间土地庙引起我的注意。原因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也非庙内的布置是否精致,而在于门联相当特别。笔者以前看过的土地庙,门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这间土地庙,两旁写的却是:“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既通俗生动,又耐人寻味,堪称土地庙门联的另类杰作。怀着浓厚的兴趣,我反复背诵把它记下。

东室也称灵龟洞,峭壁上布满宋元时代的浮雕造像,高3米,宽10多米,造型简朴。认真辩识即可发现,有呈流动状的长河;有象、狮、虎、鹤、喜雀、龟、鱼等动物;有普贤菩萨坐骑大象(残迹);有佛教传说的故事,如“萨埵那太子舍生饲虎”;有上古时代儒家先贤的传说,如帝舜躬耕于历山;有道教的人物,如关帝爷与他的桃园结拜兄弟刘备、张飞,等等。这些雕像线条简洁,刀法稚拙,应该是出自民间工匠之手,为福建所少见。

中国历史上,佛、道乃至于其它宗教,向来都是和谐共处,没有所谓的宗教纠纷与战争。名山室本是道教观院,内部的摩崖浮雕,内容却多为佛教故事。各种神态的佛教人物组成了一幅连环画般的长卷。壁面中部的下方,并列着七比丘,皆为圆肩宽袖,穿交领袈裟,拱手而立。七比丘头部之上,刻有莲花多枝。据国家级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这组浮雕极可能是宋元时期的民间组织“白莲菜”所信奉的“莲社七祖”的造像,是全国仅存的一处白莲菜宗教遗迹,也是我省唯一发现的石窟寺艺术瑰宝。有人说,“白莲教”源自古波斯的摩尼教,唐时传入我国。行善去恶,众生平等,崇拜明尊(即火神、善神),又称明教。也有人认为,它源于佛教的净土宗,始于东晋。教规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合称五戒。因食素,也叫“白莲菜”。南宋时盛行于江南一带,“连社七祖”为宗门之祖。“白莲菜”随后发展为白莲教,成为一股强大的民间宗教势力,并渐渐为统治者所不容,被视为“邪教”。元、明、清三代,朝廷都曾派兵对其镇压,但这个教藏于社会底层,如野火似的,时隐时显,从未完全消失过。

西室即金水洞,也称血盆洞,置于悬崖之上,内中有一座小型的木构佛殿,歇山顶,单开间,室内石板铺地,坐东向西。柱头用重拱,上出华拱,抬梁式木构架,单檐九脊顶。虽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整个建筑不腐、不朽、不烂、不毁,人们因此刮目相看,将它与福州华林寺、莆田三清殿、罗源陈太尉宫一起,并列为福建省尚存的四处珍贵的宋代木构建筑。

从金水洞往西走,崖顶上有股细流飘然而下,似小雨霏霏,再往前走,便到了观音洞。洞内有石阁,其梁、枋、柱均为仿木构榫卯搭接,横楣则用青石制成,雕有花卉、串珠等图案。案几上,一尊观音石像端坐在那儿,头戴冠,眼微闭,两手交叉于身前,双腿赤足,各蹬在一朵莲花上。笔者走近前细看,惊奇地发现,此观音与通常所见的观音不同,乃男儿身。

观音怎么会是男的呢?原来,所谓“观音”,即“观世音”,乃梵文的翻译,意为观察众生疾苦,听取吁请;也称“观自在”——“进退无碍”,“一切自在”。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那里的观音(观自在)与其他菩萨一样,都是男的。《华严经》还说,“勇猛丈夫观自在”。然而到了中国,可能因为信众的“需求”(如乞子),观音菩萨则逐渐地演变为女性。(据学者考证,这种演变始于北魏,完成于宋代)。以前,我只见过女性观音,男性观音乃第一次看到。那么,名山室的这尊,是否为全国范围内同类观音的“仅存”?我没有调查研究,不敢妄说,但从石像前的香炉座上刻有“淳熙三年”(1176年)分析,这尊男性观音属于宋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即便不是“仅存”,也非常难得。

游名山室,不能不提“一山存三龟”。所谓三龟,即三块形似乌龟的岩石,分别称“迎宾龟”、“玄灵龟”、“向天龟”。女主持在给我们介绍时说,玄灵龟原本栖于洞内,徐真人辟该洞为石室,才将其赶到了如今的屋檐下。听后我脱口而言,“这可能是传说吧?”女主持当即否认,坚称“实有其事”。对于她的虔诚与执着,作为一个界外人,我予以尊重,既未争辩,也没苟同,而是选择默然,轻轻带过。

游名山室,我不由想起早年曾经去过的洛阳龙门、大同云冈和甘肃敦煌等三大石窟。据实而言,无论规模或雕刻水平,这里的石窟都难以和它们相提并论,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但是,也有其独特甚至是唯一之处,如前面所介绍的道教徐真人传说,白莲菜宗教遗迹,男性观世音石像,宋代木构佛殿,等等。因此千百年来,它能够不断地吸引境外的人到此游览。对于这个现象,唐代诗人刘禹锡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拿它来作解释,似乎也说得过去。

游名山室,倘若只看石窟,收获多为宗教文化;如果再登古道,就有另一种感受与体验。记得2007年初,我与几位作家朋友走访永泰,那时去名山室没有公路,只能登山。行前我问主人,登山难不难?主人回答,“如果说难,难就难在于要走一条古道,登一千三百多级石阶”。我想,张家界两千多级台阶都上过,还怕什么?走!实践的结果更出乎意料,即拾级登名山室古道并不太难,甚至可以说比较“轻松”。为什么?原因在于古道的石阶铺得非常科学,即每级的高度和距离都很适当。

如今,上名山室有了公路,古道已经无需借助,但作为历史与文化的遗存,仍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古道上的石阶,留有许多姓名和时间,如“宋大中甲子元丰”、“大斗造堦五级”,等等,此乃当年工匠们特意刻上去的,目的是以示负责,便于检查;另些石阶,记录了当年为修路捐钱捐物者的名字;还有些石阶,刻着历史名人(如上面提到的宋代状元许将以及太常博士陈祥道等)的题字。这三种內容的石刻在一千多级的古道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长廊。难怪许多专家对其评价很高,说是,即使没有石窟中的历史文物,只要有千年古道,名山室也能评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用事实说话的论断,并非溢美之辞。不过,我还想对读者说的是,充满宗教神秘色彩的名山室石窟,以及体现人文精神的千年古道,二者相得益彰,堪称绝佳胜景。如果你还没有来过,就请找个机会,到此一游,定能让你满意而归!

(本文选自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永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