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的时代强音
欧孟秋
高 适
盛唐诗坛,流传过一则故事。说是有一天,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趁天寒微雪,相聚于旗亭小饮,恰好有一批演戏的人也来到这里,稍后又有歌妓数人惊艳登场。王昌龄对高、王说:“我们听听看,谁的诗被采用作歌词的多,谁就赢。”众人于是都高兴地等候开场。王昌龄那首“一片冰心在玉壶”获得头彩。高适的“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获得第二。接着,王昌龄又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得了一票。自负的王之涣这下按捺不住了,说“这些潦倒的乐官只懂得用巴人俚下的诗。”于是赌气地说:“下面唱的如果再不是我的诗,从今以后我不敢再与你们抗衡了,要是我的,你们就甘拜下风吧!”须臾,选了一位最佳的歌女献唱。果然是王之涣的《出塞》:“黃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博得满场喝彩。这一天,三人竟日而饮,直至酩酊大醉。
王之涣这首《出塞》,神气骨力,意韵格调,历来为人称赏。它与王昌龄的名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让人读来同样铿锵在耳,荡气回肠。这三首诗表明了一种时代的品格;唐贞观至开元一百多年间,新气象激励着一代代雄心壮志的文人向往军旅生活,大量边塞诗的涌现,承继建安风骨,悲壮而雄浑的英雄气概和进取精神。边塞诗人的杰作自然地进入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视野。
王维、李白、杜甫也都有过动人心魄的边塞题材的杰作。而就这一类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言,当属高适和岑参。
高适曾在河南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职,对边塞生活有切身的体验。他的名作《燕歌行》气势沉雄,音调流畅。“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的渲染,直至“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浩叹。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以及对英雄的思念。同样是这位诗人,他的《塞上闻笛》又是一番壮美明净的景象:“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笔力雄健,构思奇特,诗情澎湃地讴歌英雄主义。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诗篇,历来为人传诵。他的笔下有“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大漠狂风的描摩,又有“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情感抒怀。
我们既可以欣赏到“黄沙百战黄金甲”,“走马西来欲到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篇佳作,又可以领略边塞诗里高频率出现的“大漠”、“孤城”、“落日”、“龙城”、“楼兰”、“玉门关”、“李将军”等富有时代特质的历史内涵。尤其在“娱乐至死”的侵扰下,更应当提倡从盛唐的诗中读出灵魂、气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