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诗人郝凤升的故事
王 英
长汀卧龙山公园
郝凤升(1468-1521年),字瑞卿,号九龙,出生长汀,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举,官至严州知府,著有《九龙诗刻》《梅花百咏》等诗文集。
汀州郡守吴文度(1441-1510年),守法饮廉、虚怀礼士、兴学课农、重建长汀县儒学等惠政。他耳闻郝凤升聪颖好学、聪敏过人,决定对他进行一次面试,出上联道:“酒美花香,主意却嫌来客少。”凤升立即对了下联:“天空云净,月明何用众星多。”吴文度听后,拍手叫好。从此,他与郝凤升常咏诗唱和。久而久之,两人成为了一对忘年交。
百梅亭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郝凤升父亲郝胡子被人诬陷,押送到赣州虔台。为了救父,他从汀州一路跟到虔台鸣冤。虔州臬台大人,见13岁的少年为父伸冤,心中感佩同时,很想试试他的才学。他抬头看了一下屋顶的瓦,随口出了一个上联:“阴瓦阳瓦瓦盖瓦。”郝凤升一听,指着对面墙,对了下联:“横砖直砖砖砌砖。” 臬台大人见凤升穿着青色褂子,又道:“井底蛤蟆着青褂”。凤升立刻回道:“锅中螃蟹穿红袍。”臬台听后,对郝凤升文采加以称赞,请他坐下,问起他父亲案由。郝凤升如实禀报。案情大白,父亲获得释放。事后,人们把凤升比作13岁上书救父的缇萦。缇萦是西汉一女子,因救父亲而闻名。
郝凤升与父亲郝胡子回到长汀。长汀人得知郝胡子平冤昭雪,全仗儿子的孝心与才学,于是奉上一道特色美食——长汀豆腐圆以贺。从此,长汀豆腐圆,用以纪念郝凤升,并流传至今。2018年7月,长汀豆腐圆,被列为了第六批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郝凤升对故乡汀州有深浓的情感,虽然身在外地从政,但心系汀州。他在《隘岭亭碑记》写道,长汀与瑞金交界的隘岭道路难行,“噫吁嚱危哉,难于上青天”,赞扬汀守东汇邵公开路之功。在《新迁建上杭县儒学碑记》中,他对上杭县大力办儒学赞扬有加。在《重建太平桥记》一文中,对明正徳十四年(1519年),汀州郡守胥文体贴民情,带头捐俸,修建废弃了二十年的长汀太平桥的善举,加以肯定。他还热心家乡的文献整理,于嘉靖年间辞去柳州知府官职而回归故里,全身心地投入整理家乡诗文掌故,先后编成《岳阳楼诗集》《洞庭湖君山诗集》。对此,家乡人“设利涉亭以祀之”。身为大理寺副,郝凤升还以汀州子民的身份作诗《题太平桥》:“三十年来废典修,长桥今复壮吾州。二仪气自震宫出,一脉泉归丁向流。世路更谁生感慨,杖藜从此足优游。千秋不尽贤侯徳,都在鄞江江上头。济川功自此时修,上下天光映一州。苍玉百年飞蜃气,彩虹千丈跨江流。只容云雾朝相护,不放蛟龙夜出游。今日吾汀满容色,宛然关锁水东头。” 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郝凤升秉公执法,与刘瑾奸党作斗争,昭雪冤案,被誉为"郝铁笔"。正徳十四年(1519年),郝凤升受刑被贬,仍然热情洋溢地为桑梓抒写赞美诗。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农历三月,发生了武宗南巡政治事件。郝凤升与大理寺正周叙等16人联名上疏,极力死谏。武宗震怒,下令将他们于午门外各鞭四十大板。凤升被打得血肉模糊,随后被贬为都察院照磨(正八品)。此事平息后,郝凤升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辞官回家医病治伤,后复出为浙江严州知府(四品)。他带伤上任,在职五个月,廉洁奉公,广施仁政。奉命入京复命时,船开至扬州瓜州渡时,因旧伤复发,伤口迸裂,流血不止而病逝,终年54岁。
郝凤升生前最爱梅花。他借梅言志,以梅寄情,写出了《寒梅》《疏梅》《瘦梅》《落梅》《烟梅》《雪梅》等100首咏梅七律诗,即《梅花百咏》,被当时的读书人争相传诵。近年,长汀乡人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长汀唐宋古城墙旁,建了一座“百梅亭”,纪念郝凤升这位著名诗人。
长汀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