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视域下的文化传承传播路径
——以侯官文化为例
李 雪 陈 玮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2024年10月,总书记再次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2],为福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位置超脱的独特优势,在推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打造“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组织委员调查研究、咨政建言,推动有关协商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选项,通过搭建文化论坛等平台载体广泛凝聚共识,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中彰显了人民政协作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福建文脉绵延不息,朱子文化、侯官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汇聚于斯,凝聚成这地域独特的文化脊梁。其中,侯官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富有鲜明特色,蕴含深厚内涵,集聚精英先贤,卓有历史贡献,是福建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国近代史上闪耀着璀璨光芒,锻造过历史辉煌。在当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福建省政协独特优势,做好侯官文化深化、转化、活化工作,能够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彰显时代价值,展现因应时代的精神特质和现实影响。
一、侯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贡献
“侯官文化”这一概念,最初由学者何绵山于19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意指近代侯官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涵盖诸多学科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侯官文化历经多个历史阶段,可归纳为三次重大贡献。
一是南宋时期的儒学复兴与地方文化积淀。南宋时期,侯官地区在文化教育方面贡献显著,在儒学传播及本土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侯官成为福州乃至福建省内的文化中心之一,士人阶层对儒学思想及教育的重视,推动儒家经典广泛传播,促进地方文化积淀。侯官地区士人以儒学为核心,不仅传播经典文献,还通过讲学、科举等途径培育大量儒学人才,进一步推动福州和福建地区的文化发展。此外,侯官培养众多学者,他们在地方政务与文化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极大促进儒学在福建的本土化与普及,为地方文化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著名文化人物林景熙,积极推动诸多儒学书院的建立,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二是明清时期的福建文化大繁荣。这一时期是福建文化的全盛期,侯官在文化、思想、艺术、民间信仰等多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如漆器、刺绣、陶瓷等工艺领域。福建漆器自唐宋时期开始发展,至明清达到高度繁荣,侯官地区涌现众多漆器工艺师。所制漆器以工艺精湛、雕刻精美和装饰风格独特著称,尤其在制作技术上创新不断,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福州刺绣精美细腻、色彩丰富、图案典雅,凭借精湛的工艺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地方特产。
三是近代思想启蒙与民族复兴。以林则徐、严复等杰出人物为代表,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思想动力。这一贡献不仅影响福建地区文化,对中国政治、思想和社会改革亦产生深远影响。林则徐推动禁烟运动,提倡“自强”“图强”,为中国思想启蒙和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严复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引入进化论思想,深刻影响当时知识分子,推动中国思想界转型。侯官文化在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更是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石。
二、政协在推动传承发扬侯官文化中的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侯官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与创新意识,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益启示。政协工作中蕴含的协商、大同文化,与侯官文化中的守正创新、交融互促精神相通,能够深入挖掘和弘扬侯官文化的时代精神与当代价值。福建省政协通过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侯官文化在创新路径上的探索,使其不仅能够传承传统,还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为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政协在这一过程中,以“创新、融合、发展”为核心,推动侯官文化的跨时代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推动文化融合:打造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当代文化创新需与现代需求和趋势契合。近年来,福建省政协通过积极组织有关协商议政活动,推动侯官文化与现代艺术、科技、产业等领域融合;倡导其与文化产业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将其精神内涵与现代生活相连,促进产业繁荣和文化传播。
比如,通过组织委员调研、考察、民主监督,深入挖掘侯官文化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提炼侯官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解读侯官文化丰富的内涵底蕴。调研组发现,侯官文化以独特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导向,成为福建人民的文化追求。这种文化传承延续的力量,使福建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发挥拼搏精神,互助合作。但长期以来侯官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潜。经过分析论证,委员在福建省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提出,建议以侯官文化为主导“串珠成链”,将朱子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文化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更有历史纵深感、传承延续性和对外辐射力的侯官文化,进一步打造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精神纽带。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协商成果的转化,有力助推福建充分利用侯官文化资源,发展手工艺、旅游、表演艺术等侯官文化产业,为地区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未来,建议进一步完善调研流程,如,在调研中和协商议政前,联合公共图书馆,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政协可组织图书馆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相关领域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前期大量查阅主流官方媒体、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信息,选取有深度、重实际、可借鉴的相关文章,精心编制决策参考,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发送给调研组成员,助力委员精准高效履职,全方位参政议政。在每个两会信息服务点,代表委员都可以现场取阅纸质专题资料。
(二)推动文化创意:以创新驱动侯官文化的新时代转型
侯官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意的支持。近年来,福建省政协通过组织委员开展调研、撰写提案、进行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推动侯官文化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挖掘历史元素、现代技术和文化需求,为侯官文化注入创新动力。比如,在2025年1月举行的福建省政协全会上,有不少委员通过大会书面发言、小组讨论、大会提案、大会快报等提出,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侯官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侯官文化产品的开发,贴近当前文化偏好与社会流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人、事、史、地、物等元素为题材,开发侯官文化形象娃娃、徽章、帆布袋等侯官文化产品,让侯官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打造出具有福建形象特色的侯官文化IP,不断提升其美誉度和亲和力,让侯官文化形象IP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文化创意,有效促进IP转化和全价值链提升。将侯官文化IP深度融入旅游品牌,积极培育侯官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福建特色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他们在旅游的同时感受侯官文化的魅力与内涵;积极开发“福的故事”文化旅游线路图,将知名的侯官文化旅游景点串联,设置“福气打卡点”并广泛推广,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探索发现侯官文化资源,培育特色凸显的“游福”文化“风景线”。这些建议得到了职能部门的采纳,系列“网红爆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方式更好传播福建文化、展示福建新形象。未来,建议借鉴湖南“省图代查”平台经验做法,在这些“网红打卡地”推出侯官文化数字图书馆模块并嵌入“政协云”等平台,方便委员和界别群众即刻了解侯官文化基本知识、历史沿革和传承革新等。
(三)推动文化传播:拓展侯官文化的多维传播平台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积极推动建设各类文化传播平台,确保文化的影响力能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得到体现。闽侯县政协通过举办线上文化活动和互动式展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展现侯官文化的历史遗产和时代价值。这不仅提高了侯官文化的知名度,也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高校的省政协委员小组积极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侯官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参与,邀请海内外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共同研讨侯官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一过程中,政协通过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和交流平台,提升了侯官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加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等等。主要有以下几个平台载体:
1.文史资料。出台《福建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委员深入开展文史工作专题调研,出版《百福具臻——福建工艺美术福文化》《纪念严复诞辰170年系列活动特刊》《“严复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论文集》等文史书籍,传播侯官文化。
2.界别调研。根据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界别特点,组成调研组围绕文化强省建设主题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认真起草调研报告。探索采用省市县三级联动调研、界别联合调研、新老委员合作调研、小分队“微调研”、入户走访座谈、历史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新方式组织调研活动,力求研在深处,落在实处,不断提高调研质效。《关于福建省加强“福”文化宣传推广的调研报告》在《发展研究》《调研文稿》发表,直接进入党政决策。
3.重点提案督办。组织“打造具有时代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的严复思想文化品牌”重点提案的督办工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有关部门认真吸纳提案意见建议,大力推动严复思想文化品牌在研究阐释、思政教育、社科普及、文艺创作、展陈策划、媒体传播、文物遗址保护修复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取得较好成效。
4.名人纪念活动。举办“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学者、严复后裔亲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配套举办的文物展、翰墨展、参观严复故居、严复塑像揭幕仪式、“先生回家”专题展等10项系列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超过十万,各项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社会反响强烈,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新媒体视频阅读量突破两千万人次。两岸嘉宾纷纷表示,要以严复学术研究为纽带,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增进文化认同。通过“纪念一个人,团结一大片”,达到了广泛团结凝聚共识的良好社会效果。
(本文原载于《炎黄纵横》2025年第5期,系2025年省社科基金省政协特别委托项目“政协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FJ2025TWZX001。作者李雪为十三届福建省政协委员,集美大学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特约专家;陈玮为福建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宣传教育处一级主任科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人民日报》2021年3月25日。
[2]《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扭住目标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