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00:0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黎星


·“福文化概论·

 

06.《尚书》论福祉


 

儒家核心经典《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历代儒家传习的基本书籍。《尚书》中出现“福”字共有6处,试举几例。

《商书·汤诰》有:“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

《商书·盘庚上》有:“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周书·君陈》有:“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周书·毕命》有:“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

值得注意的是,《尚书·洪范》中提及的“五福”及其相应的解说,通常被视为福文化理论源头。《尚书》所记载的箕子为周武王陈述的洪范“九畴”,被推崇为古代圣王流传下来的经世大法,历代学者进行过非常丰富的阐释,乃至于形成独特的“洪范学”体系。其文曰:

我闻在昔,鲧陛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教。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此后五福概念形成,历代不断演绎。

孔颖达《尚书正义》疏解曰:

“五福”者,谓人蒙福佑有五事也。一曰寿,年得长也。二曰富,家丰财货也。三曰康宁,无疾病也。四曰攸好德,性所好者美德也。五曰考终命,成终长短之命,不横夭也。……五福、六极,天实得为之,而历言此者,以人生于世,有此福、极,为善致福,为恶致极,劝人君使行善也。五福、六极如此次者,郑云:“此数本诸其尤者。福是人之所欲,以尤欲者为先;极是人之所恶,以尤所不欲者为先。以下,缘人意轻重为次耳。”……人之大期,百年为限。世有长寿云百二十年者,故传以最长者言之,未必有正文也。人所嗜好,禀诸上天;性之所好,不能自已。好善者,或当知善是善。好恶者,不知恶之为恶,谓恶是善,故好之无厌,任其所好。从而观之,所好者德,是福之道也。好德者,天使之然,故为福也。郑云:“民皆好有德也。”王肃云:“言人君所好者,道德为福。”《洪范》以人君为主,上之所为,下必从之,人君好德,故民亦好德,事相通也。成十三年《左传》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言命之短长虽有定分,未必能遂其性,不致夭枉。故各成其短长之命以自终,不横夭者亦为福也。'

第47页-37.PNG

(唐)孔颖达《尚书注疏》,明崇祯刻本

后世论五福的含义,大体上不离长寿、富裕、健康、品德高尚、不遭横夭这五项基本内涵。五福之说包含了人生的基本追求,比较全面而系统,因而成为源头,为后世论人生者所祖述,遂成为福祉的基本定义。我们今天常说的“五福临门”,仍然指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发财致富、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值得注意的是,“五福”思想的基本内涵除了人生追求的寿富康宁之外,还包含了“德福一致”,倡导个人修为的主张,把道德观与幸福观结合起来。这为后世福文化的开浚源头打下基础,影响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