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22:1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 焱


·“福文化概论·

 

03.从祭祀肇端的中华文化

祈福活动的发展与福文化展与福文化的产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五六千年前先民迈进文明门槛开始,不但发明祭祀祈福的精神文明与信仰意识,而且循此继进,创造了甲骨文字、礼乐制度,造就了最初的知识群体巫、史、卜、祝。由此发端的中华文化,不但有了文明记录的载体,而且有了规范的秩序、伦理、规则和纪律,终而出现了传承、传播上古文明的知识分子。在此基础上,在自由的学术氛围中逐渐产生了最初的学术文化,形成诸子立说、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华文化由此蓬勃发展,惊艳于世界。由祭祀祈福活动而发明的文字,记录了先人的思想、追求、问询和社会活动,如战争、生产、生育、年成、水旱、雨旸、气候等等。

上古先民的祭祀活动和祈福行为,不期而产生的积极成果就是中华文化。

 

    一、上古先民的祭祀祈福活动,顺应地产生了文字

 

商周时期的祭祀祈福活动,是由其王室专职的巫、史、卜、祝主持并记录的。钻灼龟甲牛骨,审视裂纹、观察走向,作出吉凶否泰、是非可否的判断,久而久之,这些占卜的规律性答案或结论刻在龟甲上,就形成了最初的表意符号,积渐成为文字。历史学家研究认为,早在商代前期,中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文字体系。学界的共识是,至少到商王武丁时代早期(即距今3200多年前),殷商文字就已发展成熟,具备了后来汉代学者所概括的“六书”造字特征,在文字的形、音、义等方面均已定型。因此学者们认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由此可见,古人原初的祭祀祈祷活动,不仅是中华民族迈进文明门槛的第一步,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因和标志,而且甲骨卜祀的记录作为先人表达思维意识的符号,就是汉文字的滥觞,由此奠定了汉语思维的基础,这是殷代文明的伟大创造。可以说,福文化的产生,标志着先民已经跨越蒙昧与野蛮阶段,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发明了表达意识内容的载体,跨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成就如同开凿鸿蒙、盗取天火那样的惊世壮举,产生了巨大的反应。《淮南子》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当然把汉字的发明归功于个人是不可信的,说他是“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也不符合事实,以之比喻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奇效,则近似之。

 

    二、随着祭祀祈福活动出现的就是礼乐和礼仪制度

 

祭祀祈祷是一项神圣肃穆的活动,其礼仪和节序也是历经累积而逐渐周密的。祭祀过程不但有渐趋繁缛的程序,更有严格的伦理次序和行为规范,先民以为非如此不能表达对天地神祇和祖宗神灵的恭敬景仰之情。古人认为,人类与天地和谐共生,逝去的先祖依然有灵魂伴随左右,因此自己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求都可以告诉、祈求于天地鬼神。传说天地鬼神会赐福降祥于下民,祖宗神灵也会庇佑自己有孝思的子孙,以满足他们的诉求。祭祀是祷告的一种方式,也是必要的仪式,由主祭官统一指挥,按部就班,恭敬肃立,跪叩鞠躬,行礼如仪。众人的班次按爵秩尊卑、血缘亲疏排列,行礼依号令起兴进退;过程还伴有音乐,鸣钟击鼓、敲磬弹奏、祝颂吟唱,庄严而热烈,让人产生敬畏、思慕和缅怀之心。古人云:“礼别尊卑,乐殊贵贱。”庙堂之上、宗祠之中,最讲究的就是贵贱、尊卑,因此礼乐制度是我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标志,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其流风余韵绵延传承,至于今日。因为礼仪制度肇端于上古的祭祀活动,所以历史悠久;其内容虽已由繁趋简,但其形式或程序仍相沿而成俗,留存于民俗活动之中。

中华文明的两大基本标志文字和礼制,都源于上古初民时代的祭祀祈福活动,有力地证明中华福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文明的产生发挥了巨大的启导和推动作用。嗣后,诸子学说、古典文献正是借助文字的表述而流传播扬的;儒家从巫使的身份脱胎而出,成为专司整理、诠释和传播古代坟典文献的群体。商周以后中华文明的迅速发展与广泛传播,颇赖儒家与诸子学者的精心撰著与热情教化。

 

    三、在祭祀祈福活动的基础上造就了一批专业知识人士

 

随着活动内容的繁复、要求的提高,那些主持祭祀祈福活动的巫使等人也在充实知识,传承业务,扩大队伍,在世代传衍中形成可观的群体。有专家认为,这一群体的人就是后世儒者的滥觞。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称:“儒,柔也,术士之称。”唐代颜师古曰:“凡有道术者皆称儒。”这实际上正如今日所称之“学者”。上古占卜过程和对占卜结果的释读、解说,包含了广泛的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因此而培养出了具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层累地积聚起来的知识,分野成多种学科与门类的专业文化。由此经过夏、商、周三代1000多年的知识积累,其丰富与深刻程度可以想见。因此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王纲解纽,再无知识垄断与神道设教的思想钳制,自由的思想研究与知识传播,开明的学术交流与学派争锋,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诸子立说、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人们可以设想,没有以前长期的学问积累和人才储备,没有旧有专制制度的解体和常态传播、自由争鸣的社会文明条件,如此文化盛世还能出现么?福文化在其肇始阶段因为促成了众多学术群体的形成,如儒、墨、道、法、兵、农、名、医、杂、纵横、小说等上百种学术门类,中国文化因此空前繁荣。

由上可见,中华福文化由祭祀祈福发端,进而有文字出现、礼仪制度产生,更进一步而有作为知识载体和文化传播者的出现,这一系列文明事象与文化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而且日渐壮大的历史进程和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