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22: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戎章榕


·“第二届文化论坛·


福文化创建之思考

 

戎章榕


 

福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又是福建省的鲜明文化标识。福建省以实施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总抓手,以劳动创造幸福、奉献就是幸福和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主题,整合朱子文化、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福建显著特色地域文化的共性追求,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开展“寻福”“送福”“造福”“享福”行动,让“福”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从2021年岁末起,主导福文化宣传推广创作和资源转化利用,在全省上下初步形成了关注福文化、参与福文化、乐享福文化、发展福文化的浓厚氛围。

下面就福文化创建提几点管见,借此论坛之际,向诸位方家汇报与请教。

中华福文化中对“福”的理解,“福者,百顺之名也。”(见《说文解字》)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福、追求福的民族,自古中国人就有祈福盼福、崇福尚福的习俗,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尽管每个时代对“福”虽有不同的诠释,但其中最早、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五福”。“五福”之说最早载于《尚书·洪范》中(“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是商周易代之际,周武王向商纣王之叔萁子请教治国理政之道,萁子所说的“五福”,明确指出执政要满足民生福祉的五个目标。这也是“萁陈五福”典故的由来。

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活状态,当幸福感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终极关怀时,就会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中国。幸福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依托,我们探讨中华福文化创建,只有放在这种背景下,意义才显得格外重大。

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我国唯一以“福”命名的省份,拥有多样、多姿、多彩的福文化资源。

“福建”二字的由来,始见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唐玄宗设置“福建经略使”(统管全省的兵民事务),将所辖福州和建州(今建瓯)的合称,这是“福建”名称第一次出现。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福州是“有福之州”,但谁知道这句评价出自哪里?不是福州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外国人。1865年,一位叫卢公明的外国传教士,在他《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个目光传教士的晚清福州见闻录》,译者翻译该书第一句为:“福州——有福之州,是福建省的首府。”

 

新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从今往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两个重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而丰富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精髓,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主动提供了思想指引和价值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现代从传统走来、从历史中孕生。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讲述“中国故事”。

 

新拓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课题。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是开放包容还是封闭排他,是多彩多样还是唯我独尊,是转化创新还是固化保守,是交流互鉴还是隔阂冲突?针对这一系列文明之问、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首次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中华民族要实现从文明蒙尘到文明重光的伟大转折,必须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从而强有力地延续了文明之脉,走出了文明转型新生之路。

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共同倡导”,找到了不同文明间的最大公约数,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哪里拓展?关键正确对待“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对此,我同意马未都先生的“文明求同,文化存异”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追求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而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文化是可以多种多样的。福文化创建必须具备求同存异的思维。求同存异意味着尊重以及磨合,是一种弱化偏见、达成共识的有效方式。

 

新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众所周知,今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科学回答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所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不妨作个简约的回顾梳理: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是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2017年9月28日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进一步强调,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上,又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确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通过梳理,不难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创造幸福生活的全人类的共同理想非常契合。2012年6月,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为此决议将今后的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次年3月20日,中国在福州举行首个“国际幸福日”暨“世界福”发布会;当年6月11日,“世界福”便搭乘神舟十号飞船上天,向世界宣告“中国梦,世界福”的理念。其实早在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每一次的神舟上天,都把“福”字放在机舱最显眼的位置,“载福上天”实现了中国人洪福齐天的梦想。与此同时,“福星高照,福佑中华”的福文化标识,2022年春节期间还连续三天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所有这些证明,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造福人类社会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也得到各国有识之士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和积极支持。

福建省提出建成全国领先的新时代福文化创新发展高地、实践阵地,这不仅有时代的折射、文化自信的追求,更有“有福来建,有福还要共建”使命担当的彰显!

之前有人在福文化宣传中提出“福建福,福天下”,这个口号不能说不对,但格局小了,有自说自话的意味。福建虽然是福文化的孕育地,但福文化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曾国籓说过:“成大事者首重格局。”高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中华福文化,福建来担当。”宣传福文化,是抓住福文化这个切口,是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广泛的方式去推广、深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福山福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中华福文化绽放璀璨的时代光芒!

(作者系福建省政协研究室综合处原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