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18:1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福建传统的福文化·


41. 悠远的祭祀,光大的祈福


 

祭祀起源于悠远的混沌年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祭祀活动是先民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礼仪性、制度性的规范。祭祀的主要功用不外消弭灾祸、祈祷丰年、富贵寿考、子嗣兴旺、宗族显赫等等。其中的祈祷丰年,简称祈年,北京天坛有祈年殿,非常有名,无疑是传统祭祀行为在政治、社会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佐证。

“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就是说,除了祭祀神灵之外,还要祭祀祖先。祭祀的名目不一,规格各异,但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即祭祀须用酒,酒是先人用来与上天沟通的媒介。《诗经》中有大量以酒祈福的描述,如《大雅·既醉》就是一首关于祭祀之后饮酒祝颂的诗。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大意就是周王诚恳地向上天表白以德约束自己与臣民的饮酒行为,以求上天赐予大福大禄。从中也能隐约看出,周王已经意识到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以“礼、德”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演化为“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萌芽。

第3页-3.PNG

《清俗纪闻》之家庙祭祀之图

《周礼·膳夫》曰:“凡祭祀之致福也。”也就是说,“福”字的原始意义还有表示祭祀用的祭品之意,后世遂将祭祀用的供品称为“福物”或“福食”。如宋代南安九日山祈风典礼活动结束后即“散胙饮福”,乃至于皆大欢喜。人们认为,祭祀过神灵的供品最有福气,因而争相分享,甚至发扬光大,比如一些地方甚至演化出抢福习俗,至今仍以与时俱进的方式存在着。

《说文解字》解读“福”字说:“福,祐也,从示,畐声。”“示”本义为祭台,“福”就是祭祀后得到保佑的意思。《左传·成公五年》载,赵婴梦见上天派使者对自己说:“祭余,余福女(汝)。”你祭祀我,我降福给你。《左传·庄公十年》载:“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几处提到的“福”字,显然都是上苍保佑的意思。

史载,先民的祭祀活动是极为隆重、极为庄严、极为虔诚的,祭祀之目的诉求也极为直白。《诗经·小雅·楚茨》描写了周王率王室子孙祭祀神灵与祖先的盛况。从诗中可见,由于粮食大丰收,仓廪饱满,因而酿酒祭祀祖先,“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第4页-4.PNG

宁德市畲族传统祭祀文化祈福仪式——起洪楼。起洪楼,即叠桌为楼,要越高越好,俗称“九层洪楼”,将近10米高。然后,技师在上面舞蹈,以祈求风调雨顺

祭祀祈福如文化因子深深地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生活规范而不可分离,可谓逢节必祈福。如春节祝福,又称作福,作年福,作冬福,就是“岁落谢年、谢祖神”的意思;岁终,家家必祀年神,送神而后,合家团聚饮食,名曰散福。祝福除了报谢祖神保佑一家过去一年平安外,更重要的是对来年幸福的祈求。福建各地祈福习俗五花八门,蔚为大观。比如在福鼎市“做福”的习俗沿袭至今——在城乡,老百姓仿效春社的做法,集资宰杀猪、羊、牛祭祀神祇。福鼎还有由“做福”“吃福”而拓展成固定的“祈福”节会活动的,如店下镇溪美村的“六月六”祈福会习俗,其用意都在于禳灾祈福。南靖县书洋镇一些村庄有“春福”“秋福”“冬福”习俗。宁德畲族有一传统的祈福习俗起洪楼、跳巫舞,很是惊险。

第5页-7.PNG


第5页-6.PNG


第5页-5.PNG

福州市晋安区元宵灯会场景

第6页-8.PNG

清水祖师信俗之迎春巡境活动

福建的福神信仰习气特别浓烈,王审知开闽以来,福建崇文重教风起,另一方面闽越人崇信鬼神的传统基因强大,故福建各地宫庙林立,神灵众多,动辄祈求神灵保佑,渐趋沉淀为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祈福活动。比如,在福州地区,供奉的果品中少不了福橘。福橘产于闽江下游两岸,大而红,很有吉利气氛。据《清稗类钞》载,清宫皇帝过年赏赐,有时有福橘、广柑等。福州过年习俗中有吃太平面的习惯,就寓意年年平安;“迎春四味”中有红年糕、白年糕、菜头粿、肉丸等,菜头粿寓意好彩头,肉丸取“禄”之意。至于民间各类接财神、游神赛会、择吉祈福等活动就难以计数了。元宵节的外婆送灯习俗,寓意添丁之意,多子多福。

连江县横槎村张氏清代家规载,元旦值年,“福首”(主持祭祀者,在族人中轮流担当)要虔诚地备好香烛、箔炮、酒菜、福橘等,整齐地摆放在神龛之前。合族大小,整肃衣冠拜祖。祭毕,“福首”将福橘分给众人,一人两个,60岁以上者与有功名者再添两个,意为一年吉庆。

神仙信仰是中国百姓极富特色的文化创造,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福建民间神祇文化的氛围非常浓厚,地方神灵众多,经过历史的积淀,这些神灵已经成为民众心中的吉祥神。民间信俗中的神,生前多是为百姓行医治病、祈雨禳灾、慈悲济世之人,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临水娘娘、康仙祖等。

第7页-9.PNG

妈祖祭典场面

第8页-10.PNG


第8页-11.PNG


第8页-12.PNG

福州梁厝游神情景

游神,或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迎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进香、菩萨行乡、抬佛、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他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

福州元宵节期间,民间游神活动很是热闹。闽侯、连江、长乐等地的游神风俗,各有特色而又彼此关联。莆田、闽南等地的“妈祖绕境”场面震撼。龙岩连城的“游大龙”“走古事”等活动也极为壮观。至今,福建民间大量保存着春祀秋尝、春祭秋谢(作秋福)传统,极具地方特色,如三明宁化客家的“轿封、过样、偷青”,宁德霞浦的“阿公走水”,漳平的“迎仙妈”等习俗都是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举行的。各类游艺习俗中的舞龙、舞狮、采茶灯等习俗都寄予了民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祭祀中的许多优秀因子得以传承,国家级的祭祀如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公祭大禹陵典礼,程式严谨,肃穆庄重。祭孔大典、妈祖祭奠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也各具特色。民间祭祀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祭祀祖宗的活动规范严谨,祭祀仪式、祭文、祭品等以及宣读祭文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