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22:5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福建传统的福文化·


38.匾额里的福文化

 


匾额,是悬挂在中国传统建筑物门楣上方、厅堂正中和墙上的题字方形牌,它把中国古老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雕刻、建筑艺术、民俗礼仪融为一体,是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往往与楹联结合而相得益彰,被誉为“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据载,匾额在我国已经流传2000多年。早在宋代就被列入官方《营造法式》的制作规范中。明代书法家费灜在其著作《大书长语》中说:“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曰颜其堂。”

匾额题词引经据典,字字珠玑,是中国文化中“道器合一”的载体,匾额文字承担着“文以载道”的功能,做成方形器物,“器以传世”,讲述的是历朝历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方匾额,或标榜名号,或歌功颂德,或明志勉励,或警示后人,内容相当丰富。

在传统社会里,人际交往中的礼尚往来离不开匾额的赠与受,通过赐匾送匾挂匾等仪式祝福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连城县明清牌匾陈列馆是福建省首家以匾额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馆内藏品丰富,其中有许多关于福文化的匾联。

169228373956617.png

“颕福堂”匾额

“颕福堂”匾额,原是悬挂在祠堂里的,将“颕福”作为自家的堂号匾,表达了对家族和子孙后代寄予聪颖智慧、吉祥如意、幸福常在的美好愿望。堂号,是一个姓氏家族的代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也是各姓氏族人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尊老风气日盛,对长寿老人可谓是推崇备至。清代寿高百岁的老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会受到朝廷的嘉奖。

祝寿习俗包括对寿者的年龄、祝寿的礼品、祝寿的用词等等,都在匾额中一一体现。寿者年龄称谓有:50岁称半百,也称为“艾龄”“杖家之年”;60岁称花甲,也称为“杖乡之年”;70岁称古稀,也称为“杖国之年”;80岁称耄耋,也称“杖朝之年”;百岁称期颐。

客家人敬重长辈,当老人到花甲之年或古稀乃至百岁大寿时,子孙们都要设宴庆贺,以祝老人长寿永康。因此,为长者祝寿几乎是客家地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喜事。《尚书·洪范》将“寿”排在五福之首,可见寿在人们心目中至关重要的地位。

169228393873689.png

伊秉绶遗墨“福寿延年”扁额

在传统的祝寿礼仪中,较为普遍的寿礼形式有寿桃、寿糕、寿面、寿幛、寿屏、寿联以及钱款之类的物品,寿匾在其中居于显著的位置。比如,为老人祝寿送上“遐福”匾,祝贺寿星永远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祉。“遐福”是非常古老的祝福之辞,出自《诗经·小雅·天保》:“降尔遐福,维日不足。”为父母贺寿悬挂一方“福”字方形匾,祝福父母长寿富贵、福气多多。寿匾题词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富有文学色彩,既显示寿者的喜庆心情,又表达了亲友们的尊崇之心。寿匾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底色大多为红色,字为金色,有些寿匾边框雕刻福禄寿三星、天官赐福、麻姑献寿、东方朔偷桃、龙凤呈祥、富贵牡丹、蝴蝶(寓意福气叠加)等吉祥图案,充满着喜庆祥和、欢乐幸福的气氛。

“儿女尽英雄,剑胆琴心,竭力趁添梁孟福;春秋周甲子,孤威帨矅,追踪遥占木金天。”从联文看,这是一对夫妻60岁大寿时亲戚们送的贺联。上联说这对恩爱夫妻的儿女们都非常有出息,该是到享福的时候了。“梁孟福”出自成语“梁孟相敬”,说的是东汉时期,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孟财主30岁的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帮人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都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联文引用“举案齐眉”的故事,祝福这对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耆英集福》匾,寓意年高有德的人是有福气的。耆英为高年硕德者之称。唐代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记载:“宾筵备礼,耆英尽缀于词林;将略求材,剑戟自森于武库。”宋代辛弃疾词《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曰:“看长生,奉严宸;且把风流,水北画耆英。”

中国的福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在每年丰收的季节,就把五谷杂粮盛放在礼器里,祭拜天地祖先和神灵,祈求和期盼他们对子孙后代的庇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诗经》里有许多关于祭祀祈福的诗句。比如《诗经·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经过一年的艰苦劳作,终于取得了农业生产的好收成,丰收之年,五谷杂粮堆满了粮仓,把这些粮食酿成美酒,敬献给祖先和神灵,请求他们保佑来年的丰收,普降洪福给人们。

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最深入人心的大众文化,它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衣食无忧,健康长寿,多子多孙,和谐幸福,平安是福。

与福有关的吉祥语很多人都能信手拈来,比如知福惜福、积德积福、享福造福、福如东海、五福临门、福星高照、福气多多、幸福美满。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愿。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取向,几千年来,受到华夏儿女的认同和推崇,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动力。

第66页-93.PNG

连城县明清扁额陈列馆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