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3 00: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福建传统的福文化·


29.从《四留铭》看家风家训中的福文化


 

距霞浦县城不远的赤岸村,历史上名人辈出、文风鼎盛。现如今,赤岸村以楹联形式把乡贤王伯大的《四留铭》挂在大门上,以此教诲后人正直做人、清廉做事。

王伯大是北宋时人,在朝廷任职三十余年后辞官回乡。他静心总结自己前半生做人、做事、做官的心得体会,写就《四留铭》,即:“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铭,本义是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后来衍化为警戒性的文字或座右铭,如著名的刘禹锡《陋室铭》、张载《西铭》等,所展示的价值观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伯大还在赤岸村建造了留耕堂,时刻提醒其子孙后代为人处世要“留余”。王伯大认为人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要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谋正当利,适可而止。“留余”这一颇具哲学智慧的思想,不仅成为王伯大的子孙修身齐家的行为规范,还成为霞浦王家世代传承的家风家训。

第39页-62.PNG

            《留余匾》

家训,实际上就是治理家的规则,所谓“家有家规”也。家训是传统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宗祠等可谓中国文化的一个奇观与国粹。家训内容不一,但主旨大致不离承家报国、襟怀天下、尊祖睦族、力学如穑、修德体仁、勤俭济人、应事谨慎等,其根源是传统的儒家思想。

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如今还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有人说,“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是很有道理的。

第40页-63.PNG

















朱熹家训刻铜墨金

 

永泰中埔寨林氏家训说得明白:“家法能整齐,自然天赐福。”福州郭柏荫为官清廉,颇有政声,家训曰:“要使子弟知货力艰难,不敢存暴殄之心,所以养其福基者甚大。”郭氏乃福州望族,其家族留下的大量家训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鉴。

还有些家训对传统的福文化思想正本清源,或做出新的解读,读后很受启发,如晋江《青阳科甲肇基庄氏族谱》就对常用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诠释为“庆,非福利之谓也”,实则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就是人际秩序的和谐,才能保证家族的顺利繁衍。家风家训,实乃为子孙造福的规范。

王伯大的“留余”思想,对后世齐家处世影响深远。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的先祖将王伯大的《四留铭》做成匾额,高挂在庄园的大堂上,以此来召训和教育家族后人。江苏省苏州市潘氏家族、吴江区同里镇王氏家族、广东省梅州市梅城张氏家族也都奉留余、留耕思想为族训。籍在福州市盖山镇齐安村的齐弼是乾隆年间进士,为官时以廉洁著称,留有家训,承继了王伯大的《四留铭》精华,“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福以待子孙”。齐氏家风纯正,子弟品格优异。齐弼子齐鲲嘉庆十三年(1808)以翰林院编修身份充册封琉球国正使,出使琉球时齐鲲一改之前规矩,坚持多带书画等文化人士,少带兵丁,不带私活以贸易。在琉球国期间,齐鲲目暏该国地瘠物贫、民生艰辛,不忍给琉球增加负担,遂提前一个月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