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山 秘 境
沉 洲
十几年前,为了完成一部《走进周宁山水》的电视风光片,我曾经四上周宁,各为春夏秋冬。记得初夏的那一趟,准备好了挑夫、向导和干粮,几个人一早便直奔县城东部,30分钟后,我们停车前坪村,轻装上阵,踩着草没路径往山里走,准备下官山溪谷拍摄满溪漂亮的石头。
路上走着的时候,带队的旅游局肖局长介绍起来:官山像竖起的手掌,一个指头就是一座山峰,由南到北5座山峰相连,先到的头峭是拇指,老百姓依次叫过去,二峭、三峭、四峭和龙岗尾。很早以前,这里土匪占山为王,一般人进不来。土匪散伙后,当地两个村相争山林归属,各说各有理,县衙断不下来,便将这片山林收归官府,大家共同使用,遂取名官山。
官山五峰都是花岗岩石山,巉岩峥嵘,临溪兀立而起。狭窄的深谷底,龙亭溪依五峰绕行,形成牛轭型曲流,把官山围成一个半岛。20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县城周边的树林基本被砍伐一尽。官山险峻,上下艰辛,问鼎者甚少。加上这里的小气候,雨水丰沛,草木葳蕤。目前下山的几条小路,都是樵夫们踩踏出来的。
嫌草径窄小,为了方便并排讲话,我往边上没踝的草地蹚,猝然间,脖颈边嗡营声骤起,本能躲闪,作抱头鼠窜状,同时双掌在耳边飞快拍扇,不让野蜂落脚,无奈脖颈还是被打了一针。那个疼呀,跺脚连天。
肖局长当即叫起来:官山的蜂啊,你太不懂礼貌,怎么敢咬我们尊贵的客人呀!看他发自肺腑地脱口而出,大家忍俊不禁,紧张心情也随之松弛下来。
同行的摄影发烧友洪老师迅速捣毁蜂巢,查看了尸体,万幸,不是马蜂。
出师不利。看来老天阻止我们探险有深意,扛几十万摄像设备,亦步亦趋跟着向导走危险山道,谁知道会不会前途叵测。等疼稍消停下来,大家一致改弦易辙,往前面山脊走,到了三峭、四峭之间,从上往下,拍罢绿树丛里露出来的石笋、金龟爬壁几个镜头,打道回府。
后来,一直有落地谷底想法,就近亲抵一看那些摊开在河床上的石头,也许机缘未到,总是遇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始终未遂。
这回,我领了一篇写官山文章任务,实现梦想,那是铁板钉钉的事。
与十几年前的一派蛮荒相比,官山基础设施已有了很大改观,树林里修起两公里多的石阶路。进山一路上坡,两旁茂密树林遮蔽了8月的太阳,此地海拔730多米,阴凉且松涛阵阵。
走了近两个小时后,在三峭观景台往溪谷俯瞰,前面山冈的树梢把河曲分成弧形的两截,除了碎玻璃似的翡翠色潭水,便是一溪蚂蚁一般大小的白石,这是与福安市的界河,苍翠包裹的大山巍峨嶒崚,偶露雨渍漫漶的黑岩壁。对面下游方向有一道裂隙,那无疑是山涧的路径。领路的村民主任说:那里有一个溪边洞,可以藏三四十人,当年闽东红军独立师的人在里面住过很长时间。有一次战斗,叶飞在周宁这边负伤,越过龙亭溪,就藏在那个洞里养伤。大山苍茫,在险峻之地,要抓一个人,确实如大海捞针。
我们再次走到四峭,看过猪头石,终究还是没能下溪谷。看我有点不甘,村民主任解释道,前一段老下雨,路不好走。现在时间也来不及,快的话,从这里下去要一个半小时,上来还要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路很难走,整座山都是石头,要顺着山势的石壁,碰到岩壁还得绕过去,爬上爬下。等下我们去水库坝头,也可以下到溪里看一看。
也许看我一介书生,上下谈何容易;也许陪客太多,省一次算一次;也许路真的水毁了。反正于人于事,我的机缘均尚未到临。
其实,进登水库已经出了官山半岛,属于龙亭溪上游,车可以直接抵达。
从水库大坝边下到河滩,走了两百来米,前方一方粉蓝色水潭拦阻,爬上一块圆溜溜的大石。这里溪面宽阔,山势不高,岩壁节理纵横,很多地方龇牙咧嘴的,重力崩塌下来的石块,纷纷滚落溪谷。在经年不息的水流冲击下,一概光滑圆润,像这似那。立足的岩石顶,有一条白亮亮石英脉,还现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粗糙晶窟。
资料里介绍,这一带的地形是距今1亿年前后的白垩纪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后来的几次造山运动,鹫峰山脉脱海而起,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丰沛的水流沿花岗岩裂隙不断切蚀,形成狭窄的V形峡谷,由于此地海拔高、落差大,水流裹挟着沙粒、砾石数万年重复一个动作,下切与侧蚀。花岗岩里那些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等松散成分和晶洞分崩离析,被侵蚀成大小孔洞。
发现前面圆石上有个盛水石洞,用长焦调近,水里还有一个深绿色的椭圆形石杵。依知识知道,在瀑布、跌水陡崖和坡度较陡河床上,急流带来的砾石落入凹坑,在河水漩涡流冲击下,砾石在坑洞里打转,彼此研磨。不断有新的砾石进驻,孔洞越磨越大,遂成了壶成了瓮,甚至成了井。若边上还有相邻洞穴,便形成串珠壶穴,彼此侵蚀切穿后,就有了侧壁成S形波状弯曲的孤壁沟槽,形似一个个葫芦。这便是满溪壶穴景观的初始身世。
眼前情形,让我想起内蒙古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大青山园区,它保存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岩臼群。在巨型花岗岩石蛋上,分布有200多个呈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半圆形岩臼。直径10米的,大如池;几厘米的,小如汤匙。盛着水的,在风里涟漪荡漾;长有青草和灌木的,俨然天然盆景;趴伏于岩壁的,便是浅浅的仙人脚印。呈现出岩臼不同时期的发育阶段,被称为“九缸十八锅”。学术界结论是:风蚀遗迹。这里是风力强盛的赤峰风道,几万年来处于强风吹袭路经。风裹挟着沙粒在岩石表面不断打磨,结构疏松之处先出现小坑洞,再逐渐扩大战果,形成岩臼。
同样的石臼景观,还有冰川消融后出露的冰臼。这些石臼虽然成因不同,外观却大同小异,都不如水蚀壶穴来得光洁流畅、细腻润滑。
我回头望了一眼水库大坝,好像还得感谢它。反正已经雕琢成型,这主河道一截,流水少了,满溪白石出,原先藏在水里的、立在水面的,统统现身,养了我们大家的眼。
2010年10月,宁德地质公园成为全球第64个世界地质公园,它由白水洋、白云山和太姥山三个园区组成,其中白云山是以河流侵蚀形成的大型河谷壶穴群和深切峡谷曲流等多种类型地貌景观为核心资源的园区,官山紧邻白云山,地处地质公园范围内。为了盘点家底,旅游局组织十几个人,下到龙亭溪测量、拍照10天。通过肖局长的讲述和观看、读取大量视频、照片后,我仿佛亲临官山峡谷游历了一番。
河道最宽处120米,最窄处30米,两岸山壁基本都在四五十度,山顶到溪面的垂直高度大约有400米。最精彩的壶穴景观,集中在东面与白云山景区毗邻那一截。那里湍流险滩多,记录了数万年河床下切和侧蚀的历史,溪底已经淘到了基岩。光润的花岗岩连续不断几百米、上几千米,5公里长的溪面,十步一滩、百步一潭、千步一弯,大小壶穴成窝成片。
由跌水冲蚀、激流侵蚀、漩涡流侧蚀等不同水动力形成的壶穴,散布于基岩河床与河床基岩阶地,恍若各种器具,造型精细,大的状似瓮、小的形如缸,有的若盆、有的似槽,穿蚀透的像柱,数量繁多。深的口小腹大,人站在里面只露出个头,还有的连环相套。经数万年前仆后继的水流冲击、沙石打磨和雨水洗礼,精雕细琢定型,无一不工艺精湛,光润似玉。满个溪谷和谐得一气呵成,触目浑圆可爱,所有石头都在营造一种氛围,无棱无角,唯恐磕了蹭了,让人感觉误入一处儿童乐园,洋溢着童话王国才有的安恬和静谧。
大山之脚立地河床,裸壁上垂直出现条条道道凹槽,那是流水差异冲刷蚀化造成的,颇似武夷山的晒布岩。石壁上呈现各种肖形肖物的图案,俨然浮雕长廊。基岩被掏空的,重力崩塌下来,轰然落水,便成了一摞摞的无字天书。
峡谷深切,曲流深邃悠长,两岸石壁如削,峭崖耸天,巉岩嶙峋。山腰上的奇岩怪石,或像这或似那,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我记住了溪谷当中立起的一尊硕石,它的一侧被急流侵蚀成弧壁,仿佛一个三四人高的巨浪翻卷而起,迎头砸将下来时被定格住了。这使我有了再一次抵临溪谷之念,我好想在浪头下摆一个极酷的冲浪者PS,一生留念。
再来,一定选好天气挑好同行者,并公示:我在海拔4700米到5700米的高亢之地,徒步过58公里,体能和徒步经验毫无问题。大家闲话休讲,直奔官山龙亭溪谷便是。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湄洲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