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7 09:4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美玉

西行漫记四篇


高原上的青藏铁路


天 路

此刻,我坐在高海拔的青藏铁路车上。眼前横列的是皑皑白雪的昆仑山脉和绕着千年冻土流转的涓涓小流。从格尔木到拉萨的1142公里路上,见不到一处人烟,一只飞鸟,或一部车子……触目所及尽是干瘠的贫土,湿地,冻土,或高原冰川……尽管列车上一再广播要旅客们安心并说氧气供应充足,若有特殊情况,亦可透过个人使用接口吸取氧气。但,一整夜仍被那颠颠簸簸的震动和恼人的鼾声所困扰。

太阳终于出来了,晨曦照耀着大片可可西里无人区。来自不同国度的观光客,互道早安,表示能一夜同居,共赴西游而感到幸运。吃过了早餐,我走向“硬坐”,一打开车厢门,迎鼻扑来一股羊膻味儿,东倒西歪的疲惫的藏人,面前堆着一盘盘啃光的羊骨头。他们身上裹着毛毯,一人一座位,看似有钱的中阶人家,脸上表情憨厚纯朴……

火车仍在海拔4000米上的高原奔驰着。穿越了全球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球最长的铁路桥——清水河特大桥,以及全球海拔最高(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此外,就是一望无垠的茫茫大荒和绵延550公里的千年冻土地带。而眼前峰峰相连,绵亘千万里的白雪山头,就是我童稚时代的梦幻之乡——昆仑山。小时候,乡间庙会的布袋戏台上,凡是道行高强、武功盖世的“神仙”,都来自昆仑山!操戏者让他们一出场,即金光闪闪瑞气千条。而且只要屈指一算,便知那里发生灾厄,立刻腾云驾雾,飞往驰救;这仗义行侠的大气概,一直是我们这些小萝卜头的“偶像”。如今,与它近距离对望,内心真有说不出的兴奋和喜悦!

“藏羚羊!一只、三只……跑过去了。”有人隔着车窗大喊。“沱沱河!”又是一阵惊呼。原来,这条不起眼的小水流,竟是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

车轮越爬越高,快接近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车站——世界最高铁路车站时,身体渐感不适。此时,火车速度渐渐缓慢下来,所有旅客,都站在窗前,拿着相机或摄像机,对着雪片纷飞下的那一块模糊站牌——唐古拉山车站,猛拍猛摄。大家不远千里而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的似乎就是这一刻!我勉强站起,拿着“傻瓜”相机,拍下这一世一生的奇遇。约莫停留两三分钟后,火车再度驶离,我躺回铺位卧看窗外云天,感觉蓝天触手可及,白云像棉花糖,一团团一簇簇地在眼前飘移……天空清澄透亮,几条小流,穿过漫无人烟的大片旷野,分不清哪条是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哪条是怒江上游。同行的孙工程师拿着地图对照藏北草原、那曲、当雄的方位,并指着远方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瞬间,天地变色,乌云密布,细雨飘窗;才一愕,又见阳光普照,天清地明……这一俯一仰之间,让我见证了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演出,见证了一场巫婆与天使的较量,见证了一场翻脸如翻书的戏曲……

当初那些冒着九死一生的筑路工人,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在这险恶的天候下钻地、植热棒、灌浆?是秉持着什么样的信念,在这千年冻土湿地的高原上,建造了这条举世无双的“天路”!工程师又指着一根根插在冻土上的短棒子告诉我,“它们被灌入阿摩尼亚……以防地陷……工程难如登天!因此,牺牲了许多生命……”看看脚下的冰原、荒漠、平流,我心中百感交集。千百年前那些一步一蹭,跋山涉水,耗时一整年,从青海走到西藏的苦行僧,如今坐火车只要一天一夜!这怎能不感激脚下的那些无名英魂呢。

车行渐渐接近拉萨,每人内心无比雀跃。突然间,又是一阵欢呼——一片缥碧湖水呈现出来。这就是高原明珠——错那湖。湖面浩瀚无波,映着蓝天白云、像一面高悬的明镜,将天地间的瑕瑜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返照出来。同时,也让准备进入西藏的所有旅人,涤去一身凡尘,以一颗纯真无邪的心,踏进地球上的一块天然净土。

拉萨行脚

抵达拉萨当晚,风雨交加,壮观宏伟的现代化车站,挤满了来自各国的观光客。每人拖着大小行李,冒雨穿过站前广场上了大巴士。虽然已临近深夜,但街上看来依然十分热闹。整条街面灯火通明,人来人往,与想象中的“落后”与“神秘”恰好相反。

车过“北京路”,转进一家豪华大酒店,立即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藏族风味。整个大厅内的格局、挂画、窗饰和地毯……都充满着富丽的贵族风。而宽敞的现代化卫浴设备,尤其舒适方便。但,片刻之后就感到头痛、胸闷、恶心……虽然房间内备有红景天及氧气罐等急救品……但单房独人,万一……不知该向谁去求救。昏昏沉沉中,忽闻一阵急叩门声,此时,浴室内的灯,竟悄悄地熄灭了……黑暗中仿佛有一股神力朝着我。我想要按铃求救,但又担心惊扰别人而作罢。天亮时,才知道大家都有相同的困扰——浴室内灯光会“自动”熄灭。这在旅游过的世界各国还是头一遭。至于半夜敲门声,大概是晚归者找错了房门。

上午行程只安排大昭寺和逛八角街。寺前广场上熙熙攘攘,一团接一团的观光客,互相推挤。而环绕大昭寺的大街小衢,充满着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由手工打磨的大小石块铺成的旧街道,商店林立,流动货摊更超过千家,卖着各式各样的转经筒、藏袍、藏刀及生动拙朴的宗教用品。蓦然,我被一顶帅呆的西部牛仔帽吸引,停步试戴后掏钱付账,一转头,队伍不见了!心慌地站在十字街口东张西望,只见摩肩接踵的陌生人潮,不见导游手举的鲜明旗帜。只好一个人独自东逛西晃,并取出相机捕捉广场上步履匆匆的“众生相”。

面壁而坐的大昭寺前,聚着一小群衣履破旧的藏民。他们手拿佛经,口念佛号,一站一仆,一跪一趴地对着寺内的释迦牟尼佛行五体投地大礼。黑黝的脸上布满着深深的皱纹和疲惫的眼神。身旁放着简单的行囊,喝剩的水,几件单薄的脏衣物。此外,别无他物。他们,就是远从千里外的家乡,三步一叩首,走了经年累月,一步一蹭地到达拉萨的穷苦老百姓!就是存了一辈子的钱,完成一生一世心愿的虔诚佛教徒!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张昂贵的入寺参观门票,只讷讷地坐在地上,木然地望着衣履光鲜的游客。这幅活生生的贫富悬殊对比,叫我不忍举起相机来对着他们拍照。看看四周并无任何捐钱的钵盆,只有穿着制服走来走去的保安人员。

“喂,你头上那一顶牛仔帽很好看,再买一顶啦!”摊贩拿出那顶造型酷呆的深褐色帽子怂恿我买。我二话不说再往头上一罩,却引来路人注目微笑。“哇,你戴‘高帽子’耶!”一位帅哥朝我走来:“我来帮你拍照一张!”我递出相机,“谢谢”。两人萍水相逢,却似一见如故。我仍一派轻松自得闲逛着,忘了时间,忘了饥饿,也忘了自己是个失群的羔羊。累了,就坐在广场上看天,看云,吹风。想着1300多年前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陪她前来的那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此刻,却仅一墙之隔无缘亲睹。相较于广场上那些餐风露宿,走了一整年才能到此“面壁”朝拜的贫苦藏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懊悔。

“嗨,原来坐在这儿!”导游小姐往我后背一拍,“你为什么躲在这儿不愿进去参观呢?”我啼笑皆非,“原先你宣布先逛八角街,再进入大昭寺,为何临时变卦……”她自知理亏,允诺下午拨出时间带我一偿宿愿。

当我踏入寺内,一股莫名的喜乐自心底汩汩涌起;当我合掌下跪的那一刻……热泪竟夺眶而出……而每座佛像前都聚着攒动的人头,有的掏钱奉敬,有的喃喃祈福,其中一位日本女子跪在佛陀12岁等身像前,久久不愿起来。

“来看这幅唐卡!1000多年了,颜色可鲜呢。”导游领着我走向那一幅价值连城的壁画。那是用珍珠、宝石、珊瑚等磨粉制成的七彩颜料,画上当代庶民生活、动物群像及尼泊尔摔角等活灵活现的图案。

走出寺外,阳光普照,风儿把每个人的围巾飘起,像一支支展姿高飞的藏幡,而左前方那座气势雄伟的高原宫殿——布达拉宫,在蔚蓝的天空下,正召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繁密脚印……

雅鲁藏布江畔的吉光片羽

浩浩天风,深秘峡谷,咆哮激流,两岸高耸的西藏古柏,喜马拉雅山的冷杉……构成一幅迤逦千里的天然奇景。

从拉萨出发,开了整整10多个小时的车程,一路“惊艳”到林芝(有西藏江南之称,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其间,除了在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丈夫)的故乡、尼洋河畔及海拔高达5013.25米的米拉山口稍作短暂停留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绕着人间仙境般的天然美景,惊叹连连。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的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它流经地球上唯一的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流经地势最险恶的区域、最高的山峰、最美的河流、最深的峡谷……也是西藏生命之源泉——一切生命和文明均发源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它孕育了政教中心的拉萨、后藏首府日喀则以及西藏东南第一大城——林芝;它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天斧,在林芝附近,将阻挡的东喜马拉雅山,“劈”开一道大山口,直奔平坦广阔的印度大平原,让暖湿的印度洋气流,源源“输送”到青藏高原。因之,得天独厚的林芝,各种百草奇木蓊蓊郁郁,花开遍地,欣欣向荣,素有“自然博物馆”之称。农业发达,产品极丰富,稀珍野菇菌类蓬勃滋生,不仅藏民受惠,收入大增,华宅美屋一栋栋盖起,就连封闭了10多个世纪的天然风貌(雅鲁藏布江峡谷在1994年才被发现),也被世人争相欲睹的最后一块秘境。

我站在岸边,临风振衣,一面欣赏这世界第一大峡谷,一面听那滔滔巨奔,似千军万马踪山跃谷,如万箭齐发戮进山腰……仰观地球上最险峻的山峰,鼻吸鲜奶般清甜甘凉的空气,内心真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车子转进林芝县,弯入一段颠簸的崎岖小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摇晃震动,使得每人如坐按摩椅,昏昏欲睡。渐渐地,一股薄荷般的芬芳自茂密林间源源释出,令人精神大振!阳光穿过林隙,投下一地形状不一的金辉。天蓝得叫人屏息,林木深处隐约出现一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湖泊。它,就叫巴松错湖。

这海拔3700米,被群山镶嵌在大峡谷中的湖泊,美得叫人不敢置信!湖水清凉见底,群鸭悠游,白鹤对唱,四周雪山林木掩映,花开烂漫。它,就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湖中一寺,建于唐代,湖畔四周,住着藏人。几棵参天古树,系着藏幡,随风轻飘,朱红藏青嫩黄……映着雪山湖泊……令人陶醉。树下不远处是水葬场,几排竹筏随波摇荡,益加一份神秘感。仰望群山,惊叹天神布局,循着美丽神话绕着一块巨石,据说它能治百病,年轻的藏女,娓娓诉说着一段美丽与哀愁的故事。

它虽然隐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慕名而至的游客,却络绎于途。他们迢迢千里除了寻幽探秘之外,最大因素还是为了要一睹那日夜奔号的巨流,那惊心动魄的“天上水”!那可在地球最高地上“通舟楫”的大江……

星空下的雅鲁藏布江,此刻,正如杜甫笔下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境。而边城林芝,大厦如林,广场上,聚着男女青年,随着晚风,翩翩起舞。团员中有几位嚷着要下车“伴舞”,果然,当他们拥着佳人,随着旋律,跳一支以群山为背景,以江水为伴奏的世纪劲舞时,四周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一弯新月自山间冉冉飘升,此刻,躺在群山怀抱中的第一大城啊,如婴儿般,沉入摇篮曲般的琮琤江声之中……

天葬山

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的途中,天依然蓝得晶亮透澈;水依然绿得如型款不一的超大翡翠。天地间的美景,似乎都集中在这条绵延千万里的天然画廊上——叫你看得瞠目结舌,看得惊心动魄。我举起相机,对着一山一石、一峡一谷、一江一水、一草一木……猛按快门,深怕漏失了稍纵即逝的山姿水影。

巍然耸峙的高山上,飘系着五颜六色的藏幡。远远望去好似一座展翅欲飞的“鸟巢”。“巢”里伸出千手指向苍穹,指向无极,指向天神——祈求降福。

刚到西藏的那几天,就被到处悬挂的藏幡,触起了一份不可言喻的神秘感。是天神特别垂怜这块高原净土,还是藏民日日礼佛苦修,感动了它们。才让生息在这大片荒原上的老百姓,造设(天造地设)了这么一座庞大无比的“天然”灵修道场,供世世代代向佛祈福。

车子终于绕出了千转山水,迎向大片青稞田。田里堆着一束束刚刚采收过后的干茎梗,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齐齐得如同散开的行伍。司机仍在乡野村道上狂飙疾驰着。眼前,除了静默的天,静默的云,静默的田野荒地外,看不到一户人烟或一只飞鸟。远方,拔地擎起一座巍峨大山,山形伟岸奇特,沉静稳重如修成正果的“先觉”。透视着尘下的芸芸众生。它,就是天葬山,就是西藏往生者的最后故乡。

导游指着它告诉大家,藏人往生后,家属先请喇嘛到家里来作法超度一番,之后,再把尸身固定成婴儿出生形状,由专人背到山上平台,然后举行天葬……讲到这里,全车顿时鸦雀无声,洗耳恭听:“第一刀……先由背部划开,取出肝、肺、胃、胆、肠子……骨骼和肌肉分开……整个过程大约28分钟……之后就燃起藏香引来秃鹰啄食……”大家听得毛骨悚然,她却说得一派轻松:“骨头及头盖骨用山上大石头敲碎,再掺杂内脏一起喂秃鹰……吃得愈干净,表示此人生前功德好。而它们最爱吃的部位在哪里?你们猜猜看……”这时候大家面面相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告诉你们,就是这里……。”她指着自己的头部说——“脑髓”。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天葬”似乎最合乎环保、卫生的方式。天葬师,也是最佳的“解剖”师。在短短的28分钟内,“游刃有余”地处理每具尸体。而丧家往往为了答谢他们,把往生者身上配戴的项链、手戒等遗物赠送给他们……据说,曾有部分流落到市摊上。所以,导游再三叮咛大家:别去小地摊上乱买。“有人不信邪,买回台湾,戴了之后,产生幻觉……送入精神病院。”团员A君说得煞有介事,大家听后一笑置之,但也不愿在这陌生的地方,招惹麻烦,一切只求平安,小心为妙……

除了天葬以外,难道没有其他的方式吗?有,像土葬,水葬,或树葬。导游回答。但在藏民眼里,“天葬”最为圣洁。

过去,对于生活在这穷山僻壤里的藏民来说,人世间的繁华富贵及享受,都距离他们非常的遥远。而他们也一直认为:人生到了最后,统统是“输”,统统是“无”!空着双手来,也空着双手离世,一切归于“零”。包括躯壳在内。赢的,也许少受一点苦,少流一滴泪水;或多一点欢笑,多留给后人一些恩泽和怀念而已……

走了一趟西藏,对于生命有更深一层的体验。在这里,艰苦地生活,其实就是一种修行。修来世,修后生,日日转经轮,存善念,一步一叩首,向着天,跪着地,口念阿弥陀佛,心净如蓝天白云,心诚如一座座不移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