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4 15: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意华


藏在深闺的诒安堡


黄意华


闽南漳浦县有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是赵家堡,二是诒安堡,前者名闻遐迩,后者鲜为人知。赵家堡,又称赵家城,是南宋赵氏王朝的后裔,于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建于湖西乡硕高山。全城周长1200米,高6米,厚2.5米。城内建筑多显宋朝特色,不少是当年汴京建筑缩影,体现着皇族后裔对故国的眷恋之情,所以又有“宋城”之称。正因为赵家堡有如此神秘的色彩,所以前往探秘览胜的游客不绝于途。

诒安堡,又称诒安城,是清初佐助朝廷收复台湾的一品功臣黄性震建造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位于湖西乡城内村,距赵家堡约10多分钟车程。

诒安堡城墙周长1200米,高6.7米,厚2.2米,面积与赵家堡相同。只不过诒安堡平面呈锁形,赵家堡平面呈方形。显然,诒安堡是仿赵家堡而建造的,因此两堡又有姐妹堡之称。

赵家堡和诒安堡都是具有防御功能的小城池,建赵家堡的是舞文弄墨的文官,建诒安堡的是长于攻防的武将,所以诒安堡的防御功能比赵家堡更胜一筹。诒安堡的城墙上,全是用条石筑成的马道,马道外侧建2米高的女墙,全城均开365个垛口。城内侧每隔50米设登城石阶。城转角处设深、宽各3米的敌楼,用于瞭望和射击。全城设4个城门,东、南、西三门的城楼,仿船形,寄寓城主黄性震收复台湾事迹。南门至西门前开凿护城河,河宽10米。有古代军事知识的游客评论说,诒安堡是中国古城池的缩影和活化石。

诒安堡之所以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堡内至今还居住着数百户黄氏后裔,当年建造的95排,一排10间的民房,基本保存完好。每排民房间有8米宽的石砌街道用以纵横沟通,全城建筑因此排列有序。从城墙上俯视诒安堡,颇似古代的营盘。

诒安堡中有两座二进三楹的黄氏宗祠,祠前石埕各立旗杆8支,各有一口鱼池,池畔绿树成荫,池中鱼影穿梭,水光潋滟。宗祠内陈列有城主黄性震的业绩。

黄性震(1637-1701年),漳浦湖西乡人,幼时家境贫寒,然胸有大志,发奋读书。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割据台湾的郑经领兵攻陷沿海10县。黄性震毅然投军于闽省总督姚启圣麾下,面陈“平台十策”,为姚所赏识。台湾收复后,朝廷委黄性震为“同知”,后耀升为“佥事道”。他励精图治,灭盗匪、兴水利,发展农桑,皇帝赞之“治行天下第一”,官至太常寺正卿,正一品。

黄性震因病回乡时,倾资建筑了诒安堡。期间,他南下广东,西进四川,四处寻找因兵灾匪害而流离各地的黄氏族人,迁回诒安堡定居。堡成后,黄性震离乡赴任,最后病逝于河北。

赵家堡如今声名远播,诒安堡却鲜为人知。凭心而论,赵家堡的“宋城”色彩,与诒安堡的营盘式的民居,各有特色,前者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后者有令人生探秘之兴趣。现在,有关部门正规划开发诒安堡的旅游资源,相信不久的将来,赵家堡与诒安堡将成为并驾齐驱的“姐妹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