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23:3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唐 颐



 

 

 

 

 

倚栏而立,稔泰阁上,如置身云端,脚下是念山千亩梯田。适逢立夏季节,梯田全蓄满了水,大的有一二亩,小的不过几平方米,就像一面面不规则的镜子,高低不平,错落有致,延伸至山脚,一望无际,闪闪发亮。

眺望远山近田和挤在角落的村庄,俯瞰蓝天白云倒映在画格般的水面上,不禁赞叹:真是一幅千里江山图,更是一幅人造的山水长卷!

一般情况下,人在壮阔与苍茫的大自然面前总是感觉自己渺小,比如航行于汪洋大海,驱车于戈壁沙漠,仰望雪山冰川,走进热带雨林。此时东坡先生的两句诗最能引起共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今天,同样面对壮阔与苍茫,我却感觉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伟大,此刻引用一位法国博士对云南哈尼梯田的赞语甚为贴切:这才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大地雕塑!

据专家考证,中国梯田大规模开发,至少有2300多年历史,堪称人力改造大自然的杰作。念山梯田开垦时间晚了些,相传1100多年前,黄巢率农民起义军从仙霞岭入闽,攻入闽北关隶(今政和),见此地山高峡深,易守难攻,便安营扎寨,操练部队, 号召农民军与当地民众一起开垦梯田,自力更生,备战备荒。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黄巢起义军,便将散落在梯田四周的七个村庄统称为黄念山,这也是念山地名的由来。

窃以为,黄巢不仅是军事家,还是实干家和艺术家,他指挥军民,战天斗地和精雕细琢,愚公移山和工匠技艺,开垦出天梯之田,创造出了如此大气磅礴、曲线神奇的人间景色。

 

 

念山村地属政和县星溪乡,是个神奇的地方。此番我们采风团队伍中,有一位作家马星辉,于2020年12月被念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同年11月,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念山传奇》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念山传奇》描述了唐朝末期,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中原打到南方,在念山一带安营扎寨、操练与屯垦,欲取八闽首府福州。朝廷闻讯震惊,下旨福建招讨使张瑾率十万官兵前往围剿。农民军与朝廷官兵在此展开激烈对抗,最后一战连续九天九夜,双方损失惨烈,起义军取得最后胜利,同时留下众多传奇故事。

小说的历史背景分为唐末与明代两个时期,讲述了黄巢在念山藏宝,并留看宝人世代看护,引发了朝廷锦衣卫以及倭寇等多方面争夺的故事。小说描述了农民军与官军后代拒绝战争、忘却恩怨,在念山避世农耕、生儿育女、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情感故事。

小说中不少生活场景和现存的文化遗迹遥相呼应,比如“念山开镰节”“抢溪洲、走古事”“黄菊花节”和念山梯田、黄巢井、黄巢庙、英杰山、黄巢菊等,无不体现了当地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和对当年黄巢农民军一种难以忘怀的记忆。

念山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走进念山古村落,一股古朴、安静与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导游小邵女士背诵当地民谣:古树旁, 黄泥墙,小巷弯弯同人家。小邵三年前被上级派驻念山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她为我们导游念山人文与自然风景,自然谈古论今,如数家珍。

古树林中的“黄巢井”,历经千年,依然泉水涌动,清澈见底。小邵介绍:黄巢屯兵念山,遇大旱,即挑选有水利经验的将士300名,打井十余口,解决了军民饮水问题;又用神剑祈雨成功,让庄稼获得丰收。而今,仅存这口黄巢井,井水特别冰凉甘甜,每到夏季,当地人喜欢用井水浸泡西瓜,成为一道美食。古树林中有一株马尾松,高大挺拔,直入云天,树龄达百余年, 小邵称它为“树坚强”。近观,离地面才一尺的树身,被砍去约1/4,据说是“大炼钢铁”年代所为,但不知何故,砍者斧下留情,马尾松坚强生长,终成参天大树。我笑言:一生一世值守黄巢井是它的信念,有信念者必坚强。

图片.png15.png

念山村(余明传  摄,下同)

念山风景区近些年又增添一个新的打卡点——云谷鹊桥,长309米,号称福建省最长玻璃索桥。小邵说,年轻的游客喜欢称它为丘比特箭桥,因为桥下的狭湾深达158米,蜿蜒的河道犹如一张弓,玻璃索桥就是架在弓上的爱情之箭。

黄际瀑布从30余米高处如丝如缕、飞花溅玉而下,一条新辟的木栈道穿越密林,带着你与瀑布亲近。坐在木椅上,望着阳光让瀑布五彩缤纷,呼吸着山水森林味道,我久久不想起身,联想到该瀑布姓黄,应该与黄巢有关系,待回去后好好读读《念山传奇》,寻找答案。

 

 

因为吾辈半个世纪前当过“知青”,那时老人家指的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于我就是一层一层从山脚盘旋到山顶的梯田,多少个春夏秋冬劳作于此,耕耘收获,苦乐自知。所以后来,每遇梯田,我总有一种遇见第二故乡的感觉,同时练就了一双毒眼,只要一瞥面前的梯田,就知道它是否得到善待。

精耕细作是中国农耕之传统,起码保持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开春,草木复苏,梯田的首次耕作谓之“锄田”,锄去旧田埂上的草,制作新田埂,还要在每丘田的四周挖出水沟,以便犁田时,犁出第一页新泥往水沟里翻卷,犁出平整整一丘田。十天半个月过去,新田埂干了,第二次耕作名叫“砍塝”,即挥舞一把长柄砍刀,将梯田塝壁长出的杂草连根劈掉。经过锄田和砍塝的梯田,面貌焕然一新。

遗憾的是,途经景区之外的梯田,只见田埂田塝枯草夹杂着青草丛生,其实那不是荒芜,只是不再精耕细作了。就如我许多年前回到当知青的山村,目睹房前屋外的梯田竟也破败不堪。村民笑言:早已不需要锄田砍塝了,田埂蓄水时修补一下,堵塞漏洞,至于对付田塝杂草,撒上除草剂即可。

但,念山梯田让我精神一振。不论远眺还是近观,皆可体验到主人精耕细作,丝丝入扣的匠心,没有一条田埂不是浑圆匀称,没有一面田塝不是整洁如新,没有一处田埂水闸不是方方正正,没有一块水田不是天光云影。

 图片.png16.pn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传统的锄田砍塝等农活技艺,保留在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那个名为“角厝”的村确实被梯田挤在“角落”里,诠释了著名作家叶辛创作的知青小说《过客亭》中的一句名言:山坡是主人,人是客人。念山梯田四季皆有美景。春天,大小水田如明镜映天,天光云影共徘徊;夏至,禾苗风中摇曳,绿浪滚滚,青翠欲滴;入秋,稻穗飘香,金色梯田连接天边;隆冬,瑞雪降临,条条银龙静卧山岗……

但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金秋。到那时,看完念山金灿灿的梯田,顺道去看金灿灿的古银杏林,一路吟唱黄巢那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