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11: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伟平

 

客梦得清安


吴伟平

 

2023年7月下旬,我赴闽南师范大学参加全省新教师培训开班仪式,闲暇之余顺路登高眺望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厦门一中新校区、海沧贞岱、鼎美学校、天竺山幼儿园、山边幼儿园、海沧职业学校、海沧进修学校附校等十余所闽南嘉庚建筑风格的崭新校园款款入眼底,马銮湾湿地生态公园环湖步道遥相呼应,高架上穿梭的集装箱车尽显海沧自贸区的繁华。

厦门市跨岛发展,海沧风景如画,一座新城崛起!

回眸1994年,这个村庄是当时厦门市最为偏远的贫困村之一。

从海沧到村里,现在仅用时二十来分钟,原先需要两个多小时。时值8月,作为驻村干部的我第一次走进村里,亲亲疏疏散落的矮墙损瓦,勾棱缺角的房前屋后,“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鸡犬慢悠悠地溜达在鲁迅先生“设计”的路上。

村口一排相对规整的房屋,外延有方块土埕,就是村里建于民国时期的小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脱贫。

第一次到村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村书记很热情,带着几位村委在拖拉机的扬尘中把我接到村里。村口一棵是苦楝树,另外一棵也是苦楝树。村庄里处处可见随意挂满枝头的龙眼。

我和村委径直走到田地,水系发达,田间之空隙要在田头水尾立三两片石块才能分辨。正如那首歌《垄上行》所唱:

我从垄上走过

垄上一片秋色

枝头树叶金黄

风来声瑟瑟

可惜这里没有“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

水是海水,田是盐碱地,不宜种庄稼。

脱贫!

必须脱贫!

大家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建议从村后面的水库引来淡水建果园;有的说要致富先修路,把进村土路改成水泥路;有的想就地清淤,蓄水养鱼……群策就像脚底下的浅水湾晃晃悠悠,水花清澈不假,但不是很自信,甚至压根儿没信心。因为有个关键的问题没解决——钱!

钱从哪里来?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我默默地哼着毛阿敏的《思念》。日无所成,夜不能寐。

周末回家,夜灯下,我坐在案边,凝视刚淘来的一沓书,有一本引起我的注意——《摆脱贫困》。

我翻开浏览,好像是写我老家,多是山上的故事:“小时候,我学习的动力就是思维反向,干不了山上农活,经常坐在田埂上捧着书看,大人的唠叨假装听不见。”又好像在写眼前:“我走了不少乡村,看到不少简陋的校舍,心里沉甸甸的”“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

读着读着,书上字里行间的铅字好像一群小兽灵动起来,几天来反复走过的“垄上行”出现反转,虎踞龙盘的景象在眼眸里波光粼粼。

众人行动起来了,把困难一个个踩在脚下。上至干部,下至群众,大家从改善村小学办学理念入手,白天孩子上学,是全日制学校;晚上家长上课,改成农校。家校联动,老师学生家长互动,学习劳动推动,漫漫地下到村庄的雨水越来越真实。

且看,村容村貌、道路硬化、雨污分流剥葱式层层呈现,工农商小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步步笙歌。

我突然回忆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1924年7月,彭湃在广州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还来讲第一课。晚上,村委会为夜校请来职业学校老师、老把式手把手教,插花电脑物流会计市场要啥学啥,村民渐渐学会修花剪草养鱼造桥,工农商十八般武艺能武装一个是一个。现在这情景,和故事中的情景何其相似!

二十多年过去了,依旧清清河边草看花人年少,水还是那分水,田也还是那分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如今,村庄已成为游客闲适栖息、学生科普研习的好去处。

海底地铁,高楼高铁,“高素质高颜值……”站在人行天桥上,环眼皆景也。突然,荡胸生诗意:

一城春色满校园,

万顷碧波拥海宴。

雄风犹吹东方号,

天因有情天不老。

“春风谁主宰,客梦得清安”,曾经在这里驻村一千零一夜的我,此刻竟然是“反主为客”,一时间怎么也想不起依依不舍的是哪一门的亲。

 

    (原载于《炎黄纵横》杂志2024年第3期,作者为福建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