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16: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孙秀斌

批点奇才幽默大师金圣叹


民国线装本《金圣叹王懋公批注——才子古文》

金圣叹(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灭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出生时,家境比较富裕,后因父母早逝,逐渐衰败。

金圣叹性格豪爽,很有文采,但拒绝科举考试,把读书、评书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他评点过《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非常推崇这六部作品,称它们为“六才子书”。他还节评过《左传》《国语》《国策》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他的点评中,既有“愤时傲世”之言,也有“透发心花”、“穷搜诡谲”之笔。他的文字干净利落,精妙绝伦,批评方法明快、热烈,在我国批评史上别具一格,“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乎家置一篇”。

金圣叹最推崇的前人是屈原。他经常一边大声朗读《离骚》,一边大口喝酒,酒后盛气凌人,癫狂若痴,若遇官僚地主,则对他们尽情嘲弄,以为快事。他痛恨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因此大呼“孔夫子死了”,带领一帮学生哭孔庙去,以此抗议清政府残害知识分子。于是,清政府以“蛊惑倡乱”为由判他死罪。

他的两个儿子莲子、梨儿(小名)到监狱探望父亲,父子相对,泪如雨下。金圣叹随口道:“莲子内心苦,梨儿腹中酸。”“莲”“怜”同音,“梨”“离”也同音,他可怜自己的孩子,不忍离别。这短短两句话,将父子之间的生死诀别说得震人心魄。行刑之前,两个儿子问父亲有何遗言。金圣叹在他们耳边小声地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金圣叹的幽默诙谐,是他对清政府的蔑视和反抗。

行刑那天,天降大雪。金圣叹见大地银装素裹,便作了一首自悼诗:“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江山尽白头。一时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珠流。”吟完,刽子手行刑,刀光闪处,人头落地,一代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文坛巨星就这样陨落了。就在金圣叹人头落地之时,有两个纸团从他耳朵里落了下来。刽子手打开一看,只见一个上面写着“好”字,一个上面写着“痛”字,豪放不羁金大师,临终也没忘了幽上一默。

金圣叹因“哭庙”案入狱前,刚批点完《水浒传》《西厢记》,在报国寺小住。一天夜里,批书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辗转复侧,到了半夜仍无睡意,便披衣秉烛去见方丈,想借佛经批点。方丈知其来意,慢条斯理地说:“想批书可以,我有一个条件在先,我出一联,如你能对出,既取出佛经让你批点,否则,请恕老僧不给脸面。”

其时正值子时,忽听外面“笃笃”几声梆子声,老方丈灵机一动,脱口说出上联:“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冥思苦想对不上来,只得抱憾而归。三年后,在刑场上,刚逾知天命之年的金圣叹,看到儿子痛哭,便劝慰道:“别哭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道:“八月十五日,中秋。”听到“中秋”二字,金圣叹仰天大笑,高兴地说:“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他要儿子马上去报国寺告诉老方丈,已对出下联。然而这时,他再也不能为佛经批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