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 16:0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 英

宋慈在长汀


长汀宋慈亭

宋慈(1186—1249年),字惠文,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后为江西赣州信丰主簿,历任福建长汀知县、南剑州通判以及广东、江西、湖南提点刑狱使等职, 63岁在广东任上病逝。

福建有两座“宋慈亭”,一座建在宋慈故乡建阳,另一座建于宋慈任知县的长汀。

那么,宋慈在长汀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令长汀人筑亭纪念呢?

一、为百姓解决食盐大难题

很早之前,汀州百姓吃的盐要从千里之外的福州,靠走山路挑运来的。由于来自福州,百姓称它为“福盐”。汀州山路漫漫,没有水路可通闽江,所以,“福盐”从海口福州溯闽江航运到南平后,中途上岸转陆运,再由挑夫翻山越岭,一年多时间才能运到长汀。这样,加上运费,盐价自然昂贵,穷苦百姓买不起,缺碘患大脖子病的不少。

宋绍定五年(1232年),风尘仆仆的宋慈从江西信丰主簿调往汀州任知县。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细察民情疾苦,了解到百姓食盐难、盐价贵。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和汀州知事李华一起,向朝廷奏请改向广东潮州采购食盐。

原先“潮盐”从潮州起运,沿汀江只可运到峰市,再从峰市陆运到上杭回龙。峰市段水路成了“卡脖子”航道。宋慈亲临汀江下游观测探险,认为只要整治疏通好峰市段水路,汀江水运全程可以贯通。“潮盐”可以从汀江下游潮州经韩江、汀江直抵汀州城,往返只要三个月,大大节省了运费。于是他领导了河道疏浚工程,开辟汀江水路,引潮盐入汀。从此,汀州管辖下的各地以及汀江沿岸百姓都吃得起盐,百姓无不感恩戴德。直至今日,都不曾忘记这位宋慈“县太爷”。

二、发展水上航运事业

汀江航道的开通,给古汀州带来了繁荣,长汀从此逐渐成为闽赣粤边区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1993年版《长汀县志》“交通卷”记载:“汀江水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舟植之利。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知县宋慈开辟汀江长途航运,运潮盐至汀。此后至20世纪50年代,汀江航道均是闽粤赣边区的主要水路交通线,更是福建省唯一通往外省的内河航道。往返船只号称‘上三千、下八百’”。

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汀江水运长盛不衰。民间有“千猪牛羊万担米”之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前后,每日从江西赣南、闽西各县运集长汀的农副产品达2000余担,由汀江水运到广东潮州、汕头市场,又从那儿回运盐、煤油、海味、药材、布匹、百货等物资至汀,散销闽西和赣南。”汀州成为闽粤赣三省的通衢。可以说,汀江航运带来了经济繁荣,宋慈功不可没。

客家母亲园雕塑

三、方便客家人向南洋迁徙

汀江航道的开通,还带来了汀州文明。不断聚集而来的客家人开始由汀江向广东等地迁徙,从山区走向海外五大洲。汀江成为汀州人的母亲河。许多海外客家人,至今仍记得汀江,记得自己来自汀州。他们在汀江之畔,竖立起一位“母亲”的塑像。

从这个角度说,宋慈对汀州最大的贡献是开通了汀江航运。

四、长汀丰富了《洗冤集录》内容

宋慈穷其毕生心血,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成为世界法医学奠基人。这部5卷本的《洗冤集录》是宋慈以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吸收了当地民间流传的医药知识编纂而成的。其中,还包含宋慈在长汀的断案故事。例如,《仵作世家》与《芳草人形案》。《宋慈文化丛书》指出:“宋慈到汀州之后,轻而易举地断了‘抢盐之案’,又办了几个十分漂亮的案子,惩办了几个从中作梗的盐商、盐吏与劫盐凶徒。”

五、修葺长汀县治

清乾隆版《汀州府志公署》还记载了宋慈修葺长汀县治的贡献:“长汀县治,在府城南,唐大历年间建。宋建炎间知县黄渥、嘉泰间知县谢周卿、绍定间知县宋慈,相继修葺。旧有如心堂、冉香亭、砥柱亭、蓬莱阁、道爱堂、弦歌书院、万雪亭,年久俱废。”

如今,七百多年过去了,长汀人民仍然没有忘记宋慈的恩德。在汀州古城墙附近的汀江河畔、乌石山上,人们为他建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六角亭——“宋慈亭”,用以纪念这位爱民如子、断案如神、可亲可敬的县太爷。

汀州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