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鸦片战争180周年暨
林则徐诞辰235周年专题·
林则徐禁烟处分刍议
林 立
[摘要]对林则徐的禁烟处分经历了一个过程,其根本的原因是清廷将抗英失败归罪于禁烟的林则徐,这是极不公正的。这件事折射出清廷的评价原则,客观彰显了林则徐的高尚情操,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林则徐禁烟处分始末
我在《从档案文献看道光朝的禁烟政策及林则徐禁烟成果——纪念虎门销烟180周年》一文曾说:“虎门销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隐藏在其后的巨大民族危机正在酝酿发酵。”就禁烟运动而言,虎门销烟是阶段性的胜利,朝廷对这一阶段禁烟的成果是满意的,上谕《粤省查缴烟土著委员解京核验林则徐等著交部议叙》[1]《林则徐邓桢等著各赏加记录》[2],道光十九年四月初三日,礼部尚书奕经等《遵旨酌议奖叙林则徐邓廷桢等》[3],都是对林则徐办理实效的肯定和奖赏。收烟、销烟的目的是为了禁烟,而禁烟主要是查拿吸食,断绝来源。收缴、销烟虽取得成果,但禁烟酝酿的事件仍在发酵,随着义律的不断违抗、滋扰,禁烟逐步出现复杂的事态。道光十九年八月份英国决定发动对华战争,明确显示了禁烟不仅是国内事务,断绝鸦片来源也不仅是广东一省的事,抗英更应是举国之举。由于之前仅仅将禁烟视为国内事务,对英帝国的侵略本性缺乏应由的认识,导致鸦片战争初期英军北上,攻陷定海,锋指天津,迫使清政府妥协。就虎门销烟的孤例看,上谕《著林则徐等尽数收缴鸦片驱逐喳顿余党并严谕义律等》[4]《通谕各直省将军督抚等务将烟具烟膏销毁尽净》[5],似乎大功告吉,鸦片从此禁绝。就实效看,朝廷只把禁烟大事看作分派个人的任务,上谕《著林则徐等通盘筹划禁烟事宜办理结实净绝根株》[6]《著林则徐驱逐英船筹划堵塞透漏弊窦》[7]《林则徐责无旁贷著委员严查断绝英商私售之路》[8]。这是全局性的认知错误。所以当仓皇应付英国侵略失效时,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四日,道光帝即在林则徐《广东省续获鸦片人犯烟具确核实数》[9]折后朱批:“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返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何辞对朕也。”林则徐恭读朱批后,即于八月二十九日上《恭读批谕自请从重治罪》折[10],说:“实无词以对君父,惟有仰求圣主将臣从重治罪,以儆无能,不胜战栗屏营之至。”九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前因鸦片流毒海内,特派林则徐驰往广东海口,会同邓廷桢查办,原期肃清内地,断绝来源,随地随时妥为办理,乃至查办以来,内而奸民犯法不能净尽,外而兴贩来源不能断绝,甚至本年英夷船只沿海游奕,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直隶、盛京等省纷纷征调,糜饷劳师,此皆林则徐等办理不善之所致。林则徐、邓廷桢著交部分别严加议处。林则徐即行来京,听候部议。两广总督著琦善署理,琦善未到任以前,著怡良暂行护理。此次英夷各处投递禀帖,诉称冤抑,朕洞悉各情,断不为其所动。惟该督等以特派会办大臣,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误国病民,莫此为甚,是以特加惩处,并非因该夷禀诉,遽以严议也。”[11]吏部根据这个上谕,上《遵旨严议林则徐应照溺职例革职邓廷桢应行革任》[12]。九月初八日上谕:“兹据吏部遵旨将该督等议以革职,实属咎所应得。林则徐、邓廷桢均著照部议革职。林则徐著即折回。”[13]林则徐复上《密陈查办鸦片不能歇手并请戴罪赴浙随营效力》[14]。道光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上谕:“传知林则徐赏给四品卿衘,迅即驰驿前赴浙江省听候谕旨。”[15]五月初十日上谕:“前任两广总督林则徐,经朕特给钦差大臣关防,办理广东事件,继复令其实授总督,全省军务皆其统辖。既知兵丁染习甚深,便应多方训导,勤加练习,其于夷务亦当德威并用,空驭得宜,乃办理殊未妥协,深负委任。邓廷桢业经革职,林则徐著革去四品卿衘,均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即由各该处起解,以为废弛营务者戒。”[16]五月二十五日,“刘抚军处接兵部五月十三日咨文,亲往询之,知奉上谕,以则徐前在粤省所办营务、夷务均未能妥协,与前督邓俱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17]七月初三日上谕:“林则徐著免其遣戍,即发往东河效力赎罪。”并飞饬遣戍沿途地方官令林则徐折回东河。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上年降旨将林则徐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嗣因东河需人委用,将林则徐调赴河工差遣,现在东河合龙在即,林则徐著仍遵前旨,即行起解,发往伊犁效力赎罪。”[18]林则徐到新疆三年,上谕传谕林则徐履勘阿克苏、喀什噶尔、库车、伊拉里克、塔尔纳沁等地。道光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内阁奉上谕:布彦泰奏,查勘开垦事务将次完竣等语,前据该将军奏称,林则徐于伊犁开垦阿齐乌苏地亩案内捐办要工,嗣因新疆南北各城开垦事务,叠经降旨派令林则徐同全庆前往履勘。兹据布彦泰奏,各城开垦九十月间即可完竣。林则徐自饬派查勘以来,自备斧资,效力奔驰将近一载,著有微劳,著饬令回京,加恩以四五品京堂候补。”[19]林则徐禁烟处分至此结束。
二、禁烟处分分析
就今天来看,鸦片战争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联系链条。对外贸易,打开国外市场是英国的国策。而闭关自守、自给自足是中国的国策。这就导致了两个国家的必然碰撞,而且是英帝国对中国的主动碰撞。这个碰撞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是躲避不开的。禁烟只是触发了这个碰撞机制,使得可能滞后的侵略提前到来。这就出现两个选择,一是否禁烟,二是否抵抗。就人类正义而言,林则徐在《密陈查办鸦片不能歇手并请戴罪赴浙随营效力》片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鸦片之为害甚于洪水猛兽,即尧舜在今日,亦不能不为驱除。圣人执法惩奸,实为天下万世计,而天下万世之人亦断无以鸦片为不禁之理。若谓夷兵之来,西又禁烟而起,则彼之以鸦片入内地者,早已包藏祸心,发之于此时,与发之于异日,其轻重当必有辨。”因此,禁烟、抗英是必然之势。就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来看,灾难是越来越深重。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越早碰撞,就越早促进民族的觉醒。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封建主义所决定的。这个责任应该由体制承当,而不是林则徐个人。在处分的问题上,看三个方面反应。
(一)道光帝
禁烟是道光帝定的国策,也是林则徐与道光帝的共识。禁烟后果是要面对大英帝国的船坚炮利,他们始料不及。道光帝不是不想抵抗,而是在抵抗与妥协之间首鼠两端。当面临百年未有的变局时,他轻率多变。他把禁烟的失败归罪于林则徐,看作是大臣的事,忘记了一国之君的责任,甚至意气用事,以为惩罚了林则徐就能消除英国人的怨气,平息事端,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事态认识不清。他对江鸿升说,用错了人。但是琦善、伊里布、逆靖、扬威皆其所用,而无不归于失败。当颜伯焘、刘韵珂《沥陈准林则徐邓廷桢戴罪自赎驰驿赴浙会同筹办攻剿》时,道光帝朱批:“一片妄言。不料汝等有是意见,而又敢形诸奏牍,殊增愤懑也。”[20]。就禁烟而言,他未做通盘周详的考虑,而是委事于人,及至失败,而说:朕以天下付诸臣,诸臣待朕只是一个欺字。他对林则徐的销烟,先说:“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翻手即云:“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禁烟成功,他说:“不但卿等能膺懋赏,即垂诸史册,朕之光辉岂浅鲜哉!”英国入侵,指责林则徐“误国病民,莫此为甚。”他对林则徐是委任于人、诿过于人,将英国的全面入侵,诿罪两广,对林则徐的处分是不公正的。虽然他说:“朕洞悉各情,断不为其所动。”但实际就是妥协诿过。禁烟的失败,他要负总责。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酝酿出深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作为一国之君,道光帝的历史责任不可推卸。虽然,他在《办理洋务情形及为民除害本意》上谕中对禁烟和对英帝国图谋有新的认识,但对比林则徐的坚决禁烟与坚决抵抗,他是有差距的。
(二)吏部
林则徐是奉旨交部处分的,要惩罚林则徐是皇上的意思,所以部议如上所引,依据就是上谕,但也有部议的常规。议处一般有罚俸、革职留任、降级调用、革职、革职拿问、革职永不叙用等。林则徐以溺职论,革职。邓廷桢原议降五级调用,加上遽请开复官员不实,应行革任,属于降级调用而级不足者。在此之后,琦善是革职拿问,也是钦定。东河合龙在即决口,部议王鼎革职,皇上加恩留任。咸丰即位,穆彰阿是从宽革职,永不叙用。因此,林则徐的处分不是最重的,其根本依据就是办理不善。吏部并不讨论林则徐工作的困难与否、主客观因素,而是按照皇帝的意思考察办事的实效。这种不问是非曲直,不问办事难易,不讲办事实情,惟皇帝意志是准而议定处分,是有很大欠缺的。王鼎原议革职,皇帝加恩留任,东河合龙,晋太子太师。穆彰阿既定永不叙用,咸丰三年捐军饷,予五品顶戴。可知处分有一定的依据,但皇上的意思是最主要的。综合看来,根据上谕部议的这一套奖惩机制对个人未必公正,对国家运行、发展更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舆论尚能彰显别种声音。吏科给事中周春祺《密奏林则徐在粤防堵周密可令其独当一面戴罪图功》[21]颜伯焘、刘韵珂《沥陈准林则徐邓廷桢戴罪自赎驰驿赴浙会同筹办攻剿》[22]就是林则徐巨大禁烟抗英社会声誉的证明。
(三)林则徐
在出任钦差之前,林则徐对禁烟的难度有一定的认识,但他将个人升降置之度外,而认定禁烟必行,所以雷厉风行,数月之间即销烟于虎门。断绝来源的实际困难是林则徐到广东后逐步认识的。中国海岸线很长,一口通商是清廷的一厢情愿,鸦片走私在两广就有中路和东路,并有陆路,沿海各地更不知有多少。所以当曾望颜提请封关禁海时,林则徐在《遵旨筹议曾望颜所陈封关禁海事》[23]中,提出鸦片断与不断,不在封关,禁海则实在难行。就是在禁烟实践中看到问题的复杂性。林则徐说:“并闻奸夷口出狂言,谓关以内法度虽严,关以外汪洋无际,通商则受管束而不能违禁,不通商则不管束而正好卖烟。此种贪狡之心,令人发指。”说明仅广东查禁,很难断绝鸦片来源,尤其是英国侵华以后,情况更加复杂。此时没有全国一盘棋的决策,没有有效的对应,而下结论说林则徐不能断绝来源,办理不善,是强人所难,诿罪于人的。林则徐虽对英国发动侵华战争预计不足,对战争的后果估计不够(实际上朝廷上下都对英国侵华的真正意图不十分清楚),但可贵的是,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在知道不免获罪的情况下,勇于承担责任,坚持上诉禁烟的正义性,在《密陈查办鸦片不能歇手并请戴罪赴浙随营效力》片中,他说:“一身之获咎犹小,而国体之攸关甚大。”所以自请前赴浙江随营效力。林则徐对朝廷的论事规则是清楚的,他在个人与国家之间,他以国家利益为上;在英国侵略当前,他坚决抵抗;在获罪与正义之间,他坚持正义。林则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出发点始终是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即便抗敌失败,他仍在思索、寻找失败的原因,在后来的《致姚椿王柏心》信中,林则徐更是升华了制夷之策。中华的民族精神恰恰是在对抗强敌中铸就的。林则徐说:“中原果能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这是何等爱国情怀。
三、总结
林则徐是彪炳史册的禁烟先驱,他的坚决禁烟和坚决抗英,受到人们的敬仰。由于英帝国的全面侵华和清朝的抵抗失败,他受到革职处分,遣戍伊犁。虎门销烟是经过朝廷批准的,而“将烧烟专属我们名下,是则早有先入之言”[24]对林则徐的处分,折射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反映出封建体制评价体系的无常状态,归根到底,对林则徐的处分是禁烟失败的一个结果,但对比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个人的损失不算什么,对此,林则徐有清醒的认知,并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他坚持禁烟,宣示中国人民的正义之声;他坚决抗英,体现了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禁烟成就了林则徐的大名,抗英更将他的人格外化为民族精神。对林则徐的处分,虽极不公正,但使林则徐精神更富有内涵,使他的形象更有穿透历史的光芒。逆境中的林则徐更好地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个千古名言。
注释:
[1]《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1册,465页。
[2]《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1册,480页。
[3]《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
[4]《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1册,509页。
[5]《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1册,603页。
[6]《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2册,154页。
[7]《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2册,238页。
[8]《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2册,326页。
[9]《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190页。
[10]《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260页。
[11]《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325页。
[12]《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327页。
[13]《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323页。
[14]《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422页。
[15]《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16]《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17]《林则徐全集》第九册日记463页。
[18]《东河合龙在即林则徐著即行起解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486页。
[19]《林则徐效力垦荒著有微劳著回京以四五品京堂候补》,《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5册,40页。
[20]《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438页。
[21]《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430页。
[22]《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4册434页。
[23]《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23册130页。
[24]《林则徐全集》第七册信札,3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