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10:3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梅芬

 

呈给省委书记项南的一封信

林梅芬

项南纪念碑.jpg

项南纪念碑

 

上世纪80年代,我在《福建科技报》当记者。1983年9月15日,《福建日报》报道,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提出,在全省幼林地套种几百万亩玉米,是件大事,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落实。《福建科技报》社总编辑韩仁煦当即派我去组织稿件。

我到林业厅,请十几位林业专家座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回来向韩总汇报了座谈情况和他们的合理建议。事关重大,韩总当即让我起草一封信呈给项南同志。信的内容如下:

项南同志:

我们看到9月15日《福建日报》报道,您在专员、市(县)长会上提出,明年幼林地套种几百万亩玉米,我们感到这是一件大事,决定好好宣传推动一下。16日,我报派记者去省林业厅找一些从事林业技术的同志商量有关报道事宜。他们认为,幼林地套种玉米确是解决饲料问题的重要措施,但从我省的具体情况看,要套种几百万亩玉米是有困难的。这是因为:一、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肥量大,需水量多,而又不耐涝,只能在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的幼林地上套种;二、玉米根系发达,植株高大,需肥量多,种植前土壤要深翻细耙,管理过程中需中耕除草,只能选坡度小于25度的山坡幼林地套种,才不会引起水土流失。如果在坡度大的地方套种,必须修梯田。目前我省林地管理粗放,山坡林地多没修梯田,若要在陡坡整梯田,势必花许多劳力、物力、财力,从经济效益看是不可行的;三、玉米是高秆作物,套种玉米林地的树种必须是生长较慢而且需要侧方遮阴的树种,如楠木、檫树等,或是三年生以下的杉木,才不会影响林木生长。

我省每年新造林250万亩左右,符合上述条件的幼林地多说也只占20%,即50万亩左右,其余的幼林地,不是树种不适宜,就是坡度大或土壤贫瘠的山坡,套种玉米必然引起水土流失,既影响幼林生长和生态平衡,也难望玉米高产。

林业厅有关同志还谈到,幼林地头3~5年可以套种农作物,但要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年龄,根据林地的立地条件,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群众习惯等,来选择套种的农作物。除了玉米外,套种小米、旱稻、豆类、绿肥作物等,同样也能达到增加饲料的目的,而且有的农作物如绿肥作物、豆类等,不但可增加经济收益,还能改良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以上情况特向您汇报。

此致敬礼

福建科技报社 

1983年9月17日 

此信送到省委办公厅后,很快就收到项南同志的回信。内容如下:

科技报:

九月十七信悉。

你们的意见是对的,实事求是的,可按你们的意见组织宣传。

敬礼

项南九月廿二日 

项南下乡.jpg

项南下乡

看了项南书记的来信,全社同志很受鼓舞,纷纷表示:省委书记如此重视我们报社反映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工作。于是,我再到省林业厅组织相关稿件,并进行了系列报道。

项南在调研.jpg

项南调研

这件事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终身难忘。它告诉我:人民利益高于天。党和党的干部是实事求是,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要把党的民主作风和优良传统牢记心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对人民负责,敢于担当,敢于向上“开直通车”,也就是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和具备基本修养。

福建一茶山.jpg

福建一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