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10: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彭一万

 

鼓浪屿曾有十八个国家设立领事馆

彭一万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以“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申遗53个核心要素中,包括有各国领事馆建筑。

过去都认为各国驻厦门领事馆有10~12个,经过笔者到海内外各地搜集资料发现,清代,各国驻厦门领事馆有17个,1946年增加菲律宾。这18个领事馆均驻于鼓浪屿。它们是:

英国、美国、西班牙、挪威、法国、丹麦、葡萄牙、荷兰、德国、瑞典、奥地利(奥匈帝国)、日本、比利时、夏威夷、意大利、墨西哥、俄罗斯、菲律宾等领事馆。

下面,略举几个国家领事馆的所作所为,揭露列强在新中国成立前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英国驻厦领事馆

位于鼓浪屿鹿礁路16号的原英国驻厦领事馆旧址,是近代西方列强在厦门最早的领事馆旧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军占领厦门,进入鼓浪屿。1943年11月2日,英国政府即派舰长纪里布担任驻厦首任领事,苏里文任副领事。1869年(另一说1870年),他们在鹿礁路建筑两幢洋楼,作为办公楼,并附设监狱。同时,其旁建筑一座领事公馆,田尾路建筑一座副领事公馆。

领事馆办公楼由英国建筑师设计。1887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在楼前建造了一座狮型装饰纪念碑,碑侧竖立一旗杆。

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jpg

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图)

外国势力侵入中国的过程中,领事往往是急先锋。《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于1843年11月3日正式开埠。以英国籍船舶为主的各国船舶纷至沓来,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商人纷纷来厦门设立贸易机构,其中英国洋行就有16家,英国鸦片贩子将鸦片大量运来厦门销售,牟取暴利。后任的一些领事,还为掠卖华工使尽力气。1877年,英国、德国两国领事勾结,联名照会兴泉永道,要求模仿上海外国租界,在鼓浪屿设立“工部局”,以掌控鼓浪屿的行政权;1902年11月21日,鼓浪屿沦为各国的“公共地界”。

可以说,英国驻厦领事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文化上,一直是对华侵略的急先锋。

英国领事馆曾因着火而有所损坏,20世纪末,在旧址仿原楼风格建造三层楼房,编列为鹿礁路14号,拟作为博物馆之用。

美国驻厦领事馆

美国驻厦门领事馆位于鼓浪屿三明路(原称三和路)26号。

1844年7月,美国政府命令其驻北平(北京)大使馆委派哥伦布,到厦门设立“交通邮政办事处”,兼行领事之职,同时,筹备建设领事馆,旋即选址于鼓浪屿田尾“球埔边”。1865年,该办事处正式升格为美国驻厦门领事馆,以三和路(今三明路)26号作为办公处。美国驻厦门领事馆领区兼管闽南、闽西。

 

鼓浪屿的美国领事馆.jpg

鼓浪屿的美国领事馆

从清同治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97年间,美国驻厦门领事馆的领事们,根据美国政府的指令,策划了一个个阴谋。在19世纪对华鸦片侵略、掠卖华工过程中,也干尽了坏事。1866—1872年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还是臭名昭彰的人口贩子,不断干涉中国内政。1901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巴詹声,根据美国政府要求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提出把鼓浪屿开辟为“万国公地”的要求。1902年,《厦门鼓浪屿公地章程》和《续订公地章程》开始生效。从此,鼓浪屿沦为各国的“公共租界”,实际上成为外国人的天下。

日本领事馆——“南进”的据点

日本驻厦门领事馆位于鼓浪屿鹿礁路24-26-28号,是一座仿英国维多利亚式住宅建筑,拱券宽廊,砖木结构。上部两层,面积600多平方米,楼下作办公厅,楼上为领事公馆及会客厅,另有半地堡式地下室一层。该楼始建于1896年3月,1898年2月落成。大楼墙体下部为花岗岩,上部为清水红砖,双坡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廊部为平顶,楼前有宽广的院落花园。1928年7月,大楼右侧又建造了两座红砖楼,一座作为警察署,一座作为宿舍,警察署地下室设置刑讯室和监狱,对无辜被关押的中国百姓及爱国者,进行严刑拷打。

日本在厦门设置领事馆的目的非常清楚:以厦门作为日本帝国“南进”侵略的据点。

1897年2月,上野专一通过日本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划定“专管租界”范围,企图独扼厦鼓,后遭到各国领事掣肘和厦门各界强烈反对而未能得逞。

1899年6月,日本驻厦领事馆配合日本台湾总督府,筹划设置台湾银行厦门支店,1900年1月正式开业,充当“日本帝国南进的前驱”。

1900年8月24日,上野专一策划自焚厦门“东本愿寺事件”,以此为借口,日本海军全副武装赶到现场,另一支日军以保护日本领事馆为名登陆鼓浪屿,企图吞占厦门。

1915年日本领事馆内附设了警察所、拘留所和监狱。

1935年,日本以厦门为据点,加紧扩张,策划“华南国”、“福建省自治运动”以及“亚细亚大同盟”等阴谋活动。

1937年2月5日,山田芳太郎代理总领事时,以领袖领事的身份,主持洋人纳税者常年会各种会务。从此,日本领事馆还利用流氓、歹狗充当爪牙,为非作歹,荼毒厦门百姓。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日本总领事馆撤离厦门。

1938年5月13日,日军占领厦门,5月28日,日本驻厦总领事馆重返厦门。11月,他们占用鹭江道的海港检疫所为总领事馆,鼓浪屿原址作为官邸;不久,日本总领事馆移到深田路日本兴亚院。

1938年6月9日,由日本海军将领、驻厦门总领事、台湾总督府代表等,成立“厦门复兴委员会”,6月20日,又成立厦门治安维持会。

1939年3月10日,成立兴亚院厦门联络部,这是军事兼特务机构,对厦门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监控。

1939年6月,成立伪“厦门特别市政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驻厦门总领事馆停止一切活动。

荷兰驻厦门领事馆

鼓浪屿中华路5号,即荷兰驻厦门领事馆原址。这座建筑物本来是鼓浪屿正道院,建于1890年,具有欧洲哥特式风格。

荷兰政府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厦门设置领事,由德记洋行老板、英国人德滴兼任,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6月间,荷兰为了方便在厦门大量招募华工(即掠卖华工的延续,所谓的“卖猪仔”),前往其殖民地苏门答腊、日里开辟烟草种植场,就正式在厦门建立领事馆,首任领事赫墨耳。1925年,荷兰安达银行来厦门营业,荷兰驻厦门领事即由该行经理兼任。

荷兰领事馆原为鼓浪屿正道院,历经百年沧桑,楼房陈旧,已成危房,本世纪初拆除重建,基本保留原有风格,高度略有增加,成三层楼,可以作为展厅及办公之用。

 

鼓浪屿的英国领事馆2.jpg

鼓浪屿的英国领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