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陵园——百阶冢
唐 颐
百阶冢
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古称十八盂。本世纪初,这里的万寿岩被国家考古队确定为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历史提前了18万年。颇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是唐末王审知三兄弟的开闽第一站,王审知一统八闽后,在万寿岩设营。其子王延钧称帝,感念岩前为创建闽王朝有特殊贡献,视为发祥地,重兵守护。
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岩前是18万年前福建人类文明史的曙光之地;岩前是1100多年前中原文化入闽的桥头堡。
王氏开闽第一站的遗迹,现有二处保存甚好,颇有名气,一处是王氏一门大宗祠开闽堂,另一处是百阶冢,均修建于元至正年间(约1270—1299年),皆为王审知第十代孙王九三杰作,距今已700余年。
戊戌年冬日,阳光明媚,慕名来到岩前采风。该村2400多人口,其中一半以上姓王,三明王氏宗亲联谊会长王本增是岩前人,已届“知天命”之年,是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化石发现先行者,对王氏宗族家谱和唐末王氏兄弟入闽第一站等历史事件研究颇深,是一位乡土文化执着守望者,向他讨教岩前乡土文化,请他陪同拜谒百阶冢,我则深感荣幸。
百阶冢原来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座大墓,由于墓冢前有100级砖石砌成的台阶而得名,但2006年之后有了新发现,大墓突然拓展为一座大陵园。
是年中秋时节,岩前村王氏后裔循例前来百阶冢祭扫,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本增,雇来一辆挖掘机,本想好好清理一下墓前的淤泥,那天只见挖掘机一铲下去,卡嚓作响,竟挖出一叠青砖。王本增见状,连忙喊停,他想起2000年自己参与万寿岩古人类遗址考古挖掘的过程,考古专家嘱托“以后有发现古文物遗迹,要特别注意保护”的言语,马上决定改为人工挖掘,自己示范,带领大家用锄头轻轻开挖,在五六十厘米深处,挖到竖铺青砖一截路面,于是顺藤摸瓜,不断拓展,从墓前一直挖掘到山坳出口处,挖掘出意想不到的奇迹:一条长达100米、宽2.8米的竖铺青砖道路,完好如初展现在人们眼前。
王本增及时请来省市文物专家考证,专家认为,这座占地30亩,约2万平方米,100级台阶,再加上这条与众不同的竖铺青砖“神道”,综合其规模、形制、材料、作工等特点,可以确定,百阶冢是福建省迄今发现的宋元之际最大的古陵园。2009年,省政府将之确定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步入苔藓斑驳的神道,仰望百级台阶的大墓,确实被震撼了。墓室呈圆弧形,位于最上方,面朝东北方向,四面群山环卫,古树参天。大墓依宋制而建,通堂石阶17级,登上之后,便是比较宽敞的肖生埕,设有享堂、坟凳等,而后再登须弥座砖阶83级,刚好100级,到达圆弧形的墓室前。100余米的神道之前还有牌坊、大埕和半月池等。整座陵园构思奇特,规模宏大,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令人感觉到,有如缩小版的皇家陵园。
王本增介绍,神道挖掘恢复之后,王氏后裔无不欢欣鼓舞,他便与王源楠等有威望的宗亲商议,带头发动族人捐款30多万元,义务投工投劳3600个工日,对古陵园进行修复。专家考证,并提出牌坊之前、大埕之下应有泮月池。王本增便组织人员,寻找旧址开挖,果然如愿,并在池中觅得一股泉眼,清澈甘甜,四季不涸,恢复之后的泮月池给陵园增添了灵气。陵园修复过程,管理人员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根本没有预先计划工期,但奇特的是,从动工之日到完工那天,竟是整整100日。还有更奇特的事:前些年发生了一起盗墓事件,大墓的墓埕被开挖一个窟窿,所幸没有挖到墓室,但几天之后,又被秘密修复如初,王氏宗亲会多方调查,终究不知何人所为,看来答案只有一个:盗墓贼良心发现或因某种原因不得不修复。
墓室由青砖平砌成扇面状箕形坡面,背围垅两侧相围成半月形,厚重端庄,墓室前坪(俗称天池)十分开阔,伫立此处可眺望远方九重山岭,一条高速公路在前面两山之间穿过,距大墓大约五六百米,恰似墓前的一张书案。王本增告诉我,各级党委政府很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前几年规划高速公路时,为了百阶冢特地降低了路的高度,才有了如今满目绿水青山相协调的画面。
拜谒了百阶冢陵园和岩前王氏一门大宗祠之后,王本增邀我到他家喝茶,我就百阶冢留给我的几个“谜”向他讨教。
关于百阶冢主人的身份问题。据王本增考证,王审知传至三世王继鹏,闽王国因内乱而亡国,子孙避祸于闽西北等地,少有闻达人士。到了元朝至正年间,十世孙王九三(1228—1299年,讳仕宁),靠经商发家,“俱以货殖闻”“颇立产业”,斥资建墓茔葬其先祖,捐银80两修建永安清水乡龙吴村罗兜祠,祀开闽三王母亲徐氏(河间夫人)及三王牌位;捐银120两在岩前建王氏一门大宗祠,祀王潮、王审邦、王审知和王彦复牌位。九三公乐善好施,声名远扬,被选举孝廉,赐进士为连城县令,居县令官职达16年,留下清名。相传他相中岩前村“当豪坑”这块风水宝地,买下4000多亩山林和200亩田地,传延后代,并为自己营造墓地。岩前村《太原王氏家谱》称:“冢依宋制,砖砌数重,坟前砌阶百级,故呼为百阶冢。”
关于百阶冢从大墓变成大陵园之谜。2006年之前,岩前村王氏族人每年中秋时节,都会聚集百阶冢,祭祀九三公,打扫大墓,年复一年,就是没有人想到100多米长的气派的神道,被埋在厚厚黄土之下,因为从来没有听老一辈人讲过,连旧族谱也只字未提,待到神道重见天日,并发现神道之下的排水系统合理完善,施工考究,不能不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难道九三公建好陵园,故意将神道掩埋?答案是肯定的,这在神道挖掘过程已经得到验证,那为么要故意掩埋呢?
笔者以为,最大的可能性是九三公为了防范“僭越”罪名。封建朝代等级分明,岩前王氏家族即使祖先曾经贵尊“闽王”,但历经400年,几番改朝換代,此时的九三公不过是举孝廉得来的七品芝麻官,建造一座形同王侯等级的陵园,显然有僭越之嫌,若以此定罪,那是要诛九族的。其实九三公的真实心思已隐藏在百阶冢的布局中,比如陵园的规模与设置,比如百级台阶两侧青砖镌刻着10个“王”字,寓意深刻,即可理解为闽王王审知第十世孙的身份,也是念念不忘先祖八闽称王的辉煌时代。
闽王王审知治理福建期间,史上称之盛世而千古流芳,九三公虽然没有先祖的辉煌功绩,却以另一种方式,将700余年前的历史文化,定格在一座古陵园,让后人去品读,功绩依然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