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11:0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益群

 

王十朋仕泉

黄益群

王十朋1.jpg

王十朋画像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人,他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有《梅溪先生文集》传世。

王十朋的父亲王辅是农耕出身的读书人,颇有名望,王十朋母亲万氏,知书史,笃于教子。王十朋聪明颖悟,日诵千言,深得长辈喜爱。

37岁时,王十朋省试落第,回到家乡兴办梅溪书院。学生多达百人,他们分别从江浙、安徽、山东等地来,在王十朋的精心教导下,梅溪书院有很多人中举,声名大振。

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二月,46岁的王十朋参加丁丑榜的殿试,他呈上万言《廷试策》劝谏高宗:“正身以为本,任贤以为助,博采兼听以收其效”,高宗阅后御批:“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一时间,四海之内争相传诵。

乾道四年(1168年)八月,王十朋派任泉州知州。

繁华的古城热闹非凡,令王十朋耳目一新。但他无心佳景,安置下来,就给下属七县的知县们布置工作。他即兴赋诗,表明自己抚爱黎民的心愿:“九重宵旰爱民深,令尹宜怀抚字心。今日黄堂一杯酒,殷勤端为庶民斟”,王十朋希望下属们常怀恤民之心,“抚”字在先,催科在后。为了时刻警戒自己与同僚,王十朋还在治所建一块戒石,题刻宋太宗御制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上民易虐,苍天难欺”。王十朋再作戒石诗一首:“君以民脂膏,禄尔大夫士。脂膏饱其腹,曾不念赤子。贪暴以自诛,诛求不知耻。指呼有鹰犬,嗜欲肆蛇豸。但言民至愚,孰谓天在迩。昭然甚可畏,殃必反乎尔。圣训十有六,简严具天理。大字刻山骨,朝夕临坐起。一念苟或违,方寸宁不愧。清源庭中石,整顿自今起,何敢警同僚,兢兢惟勒己”。

王十朋为减轻百姓负担,废除前任太守食盐官营专卖令,允许盐民出售私盐,让利于民。时隔不久,逢八闽大旱,泉南尤剧,但见河沟干裂、稻菽枯黄,一片荒凉凄清场景。王十朋循例率吏民祈雨,一路上,百姓们披麻焚香,声声哀号。王十朋则忧心忡忡:“清源太守鬓如蓬,未遂归农又劝农。农事正兴天不雨,谁能唤起老黄龙?”

天不垂怜美,如之奈何?王十朋带领僚属,走出衙门,来到乡间访问灾民、了解灾情。经过实地勘察,多方问询,他作出疏浚洑田塘的决定。组织修建、疏浚,实施七首塘工程,他采用修涵、开圳引接天然湖蓄水的方法,把周围大小溪流加以引导,开凿水渠,把沿塘、沙塘、芙蓉塘、洑田塘、龟湖塘、象畔唐、拱塘联通,成为有源头的活水。从此,作为七塘之首的洑田塘,到明朝时还受益良田8000亩,惠及三个都近百个乡社。

王十朋纪念馆12.jpg

王十朋纪念馆.jpg

王十朋纪念馆外景与大厅

 

泉州有名扬天下的第一石桥“万安桥”,这条在洛江上修造的石桥全长1200米,但因江宽水急,加之洪水时常泛滥,屡修屡毁。王十朋倾听百姓呼声,决计重修万安桥。深入洛江两岸,实地考察,经过调查研究,他分析出万安桥多次被冲毁是因为桥梁无法承受洪水冲击的缘故,便果断采取“分流减负”的措施,发动泉民在洛江上游兴修水利,分凿若干支流。此举不仅可利用上游水源灌溉农田,又能缓减洛江水势,降低水位,减轻洪水冲击力,一举多得。为了纪念王十朋的功绩,泉州人民把“万安桥”改名为“状元桥”。

百姓安居乐业,王十朋心中欢悦,他更希望民众在精神上得到滋养。泉州原有“忠献堂”,奉祀北宋政治家、名将韩琦。韩琦出生泉州,泉人以韩琦为荣,四时奉祀,香火不断。但是“忠献堂”却毁于俗吏,王十朋决定修复“忠献堂”,立韩魏公祠,他写下《州治有忠献堂以韩魏公始生得名废于俗吏,更以清暑今复之》诗:“相出相州生此州,巍巍勋业宋伊周。后人莫要轻更改,别有堂名胜此不”记事。“忠献堂”修复后,王十朋意趣盎然,与耆老们饮酒啜茶赋诗,还在八月间率同僚一起前往祭祀,他写道:“韩魏公生于泉南州宅,故未有祠,于典为阙,郡圃有庵名大隐,即之以祠,八月戊子,率同僚祠之”,诗中有“紫帽清源发光彩,郡园深处立新祠”句。

王十朋体恤百姓,以“乐育人才为己任”,宋史记载:“起知泉州,十朋前在湖割仕俸钱创贡闱,又为泉建之,尤宏壮”。王十朋拿出自己的薪俸办官学,在泉州城中心建造贡院,为各县士子考秀才提供场所。每到初一、十五,王十朋就亲自到贡院视学、讲学,询问冷暖,他还经常拜访地方贤士,召集诸生讲学,泉州因此文风大开,士人迭出。贡院落成的中秋日,王十朋在贡院举办宴会,为上京应试的泉州士子践行,留下诗作:“栋梁翚飞气象新,画工妙思亦通神。要令寒士皆春色,四景之中独画春。”

泉州文庙现藏有一块明代“夫子庙”碑刻,中刻“夫子泉”三个大字,两旁刻“宋王梅溪有诗”。原来,泉州夫子庙在隆兴初年有清泉迸出,甘香特异,府学教授黄启宗率诸生拜祝,在泉水旁筑边环绕成井状,命名为“夫子泉”。王十朋重视教育,经常视察府学文庙,他品尝了文庙甘甜的泉水之后,挥笔写下《咏夫子泉》一诗,节录于下:

刺桐城中泮宫里,大成殿下新泉水,不须更以品第论,混混源流自夫子。

诸生游泳芹藻间,日饮一瓢心慕颜,聪明不数远公社,清白大胜卧龙山。

圣毓尼邱家阙里,泉脉胡为今在是?周流天下皆美泉,浚井得之泉更美。

我来酌泉仍叩头,遐思洙泗三千游,世间何处有此水,此州无愧名泉州。

“夫子泉”泉水的兴废,成为泉州学风昌盛与否的重要标志。泉州赶考的士子们饮用这甘甜的家乡泉水,带着王十朋之诗赋予“夫子泉”特别的含义和祝福,纷纷走上赶考之路。

王十朋在泉州任职没多久,就来到府城的北边,看到城墙上有座楼被压得倾斜,他询问周边的人,才知道这是北楼。

从此,王十朋牵挂北楼。其时,贡院修建完毕,剩下的材料颇多,他即雇请工匠修葺城楼,竣工后,带领同僚来北楼游览,并写了诗,作了《重修北楼记》,留下千古佳话。

政事之余,王十朋喜欢游山玩水的习性未变,他会抽空出门游冶。今日泉州,依然能看到王十朋留下的遗迹。晋江东石乡南天村北面的岱山上,有南天禅寺,嘉定九年(1216年),寺依山崖镂刻弥陀、观音、势至三尊石佛,石佛各高6米,宽约3米,盘坐莲台,端庄肃穆,丰腴温润。南天禅寺濒海,风景幽雅,进香的游客络绎不绝,是泉州的名胜之一。有一天,王十朋慕名而来,在寺右石佛旁的巉岩石壁上写下“泉南佛国”四个大字,劲健凝重,气韵、风神绝佳,落款为“时乾道五年七月乙未王十朋书”。

在晋江灵秀山上有金相院,院中有寺庙,香火旺盛。寺庙边有一巨石,上建一亭,巨石上刻着王十朋的七绝:“小小精篮亦自奇,一峰灵秀蕴幽姿。无缘细听山僧话,太守偷闲只片时。”

王十朋任职泉州,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泉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喜爱遍植于泉州的刺桐花,写下“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

乾道五年冬,王十朋调离泉州,泉州男女老幼涕泣遮道,苦苦挽留,《朱子语类》载:“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不计其数,公亦为之垂涕”。泉州百姓为了留住王十朋,把他必经的桥梁拆断,王十朋只好绕道而行,百姓们依依不舍,跟随着王十朋一直走到仙游县的枫亭驿,方垂泪惜别。王十朋在答谢泉州官民《越境送别》诗中写道:“我念泉人仍惜别,此身虽去首频回”。王十朋虽然离去,但泉州百姓怀念他,把先前拆断的桥梁重修,命名为“梅溪桥”,为了纪念王十朋,泉人在东街建“梅溪祠”,四时祭祀,《泉州府志·学校》载:“王忠文祠在府东衮绣铺,乾道中建,祀郡守王十朋”,理学家朱熹评价王十朋:“舒畅洞达,如青天白日,磊磊君子也”;南宋诗人戴复古《题泉州王梅溪祠堂》云: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泰华轻。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从戴复古的诗中可窥见,王十朋在泉州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王十朋2.jpg

王十朋廷试第一名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