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12: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茅林立



·“时代激流中的林则徐”论坛专题·

在时代激流中

——遣戍西行后林则徐的思想转变

 

茅林立


 

 微信图片_20211209130040.jpg     

      由于英帝国主义发动的鸦片战争,烽火进逼天津,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受到处分。随着东南沿海防卫吃紧,清廷将办理不善的责任加诸禁烟抗英的林则徐身上。林则徐被遣戍西行,尽管期间一度因为黄河决口开封祥符,上谕免其遣戍,发往河工效力赎罪。但随着黄河堵口即将竣工,林则徐“仍遵前旨,即行起解,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曾经满腔热情在浙江军营积极备战,也曾热心投身堵口工程,希望堵复决口后能够回籍养疴,但残酷的现实一次一次使他觉醒,国家的灾难深重与他的命运多舛时刻相关,促使他深入思考国之大计。遣戍之后,林则徐退出抗英斗争的前线,他的政治生涯暂告段落。正因为如此,林则徐才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对国运的思考,他的思想这个时期有了重要转变,全面的国家治理和国防思想逐步形成。以下分别论述。

 

一、传播外国资料的思想启蒙

 

在广东主持抗英期间,因为现实需要,林则徐开始网罗熟知外文的人才,组织翻译外国情报、资料,并分送邓廷桢、怡良等人阅看,以应对时局变化,并将情况上报朝廷。到浙营效力不久,林则徐即被革去四品卿衘,遣戍伊犁。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林则徐西行路过京口,与魏源相见,他将在广州收集的外国资料交给魏源,后来的资料的一部分《四洲志》收入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对待外国情报资料,林则徐原先是与邓廷桢、怡良等共同参阅的,此时,他将这些资料交与魏源,客观上为后来的传播启蒙起到积极地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首先就是了解夷情。部分外国资料,林则徐遣戍西行,一直携带着,后来他在新疆以儿子聪彝的名义致信陈德培,谈到“《新闻纸》留在西安寓中,并未带来”,另以聪彝、拱枢名致信说:“《华事夷言》只有三本,南坡太守所存想系传抄之书,并非家君手勘之本。”从中可知林则徐曾校勘外国资料,并携带西行,有抄本流传世间。今天人们所见林则徐当年组织翻译的外国资料,主要就是这些流传在外的抄本。后来陈德培根据林则徐的资料编成《洋事杂录》。代聪彝、拱枢信说:“所云之十二本者,系合所抄之《新闻纸》而言耳”,将部分外国资料的规模也做了大致的描述。林则徐被认定“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就是因为他首先组织翻译外国资料,作为对外交往及对敌斗争的信息参考,一改前人的闭目塞听。而林则徐主动将自己组织翻译的外国资料向外传播,无疑属于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二、对敌八字要诀的总结

 

林则徐在面对强敌时总结出的八字要诀,现在见到的,首先是道光二十二年八月至姚椿、王柏心的信。“徐尝谓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林则徐举例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也耳。不此之务,即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阵之一哄。”“为今之计,战船制造不及,惟漳、潮、泉三郡民商之船尚可雇。其水军亦须于彼募敢死之士,缘其平时顶凶舍命,有死无生,今以重资募其赴敌,尚有生死两途,必能效命。次则老虎颈之盐船与人,亦尚可以酌用,但须善于驾驭耳。”在八字要诀中,器良技熟,先于胆壮心齐。所谓漳、潮、泉三郡民及老虎颈盐枭,都是民风悍勇,视死如生的人,只知斗狠,不问是非。林则徐在广州雇募的水勇,就是漳、泉之民。他们除了胆壮,械斗时同进退,虽父子对敌,不问也。所以林则徐认为勇气可嘉,但要善于驾驭。这种思想,后来运用于军事斗争,在道光二十六年剿灭黒错寺番众的战斗中,林则徐与布彦泰报告撤回畏葸迁延的西宁镇总兵站柱,表彰了将士奋勇用命的战斗精神,胆壮、心齐是振营务、树军威的先决条件,在八字要诀中有集中的实践事例。林则徐任云贵总督后,云南的回汉民族矛盾愈发尖锐,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剿灭赵州弥渡抗官的战斗报告中,林则徐说:“此次打仗官兵异常奋跃,固由兵多气盛,实皆胆壮心齐,并可为保山树一先声,使顽梗亦闻风知惧。”林则徐一再提到胆壮心齐,可知这并非他一时突发灵感,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政治家将其思想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时,思想就化成了政治,成为国家治理的手段。

 

三、建立近代水军的海防思想

 

林则徐打造船炮水军的思想源于广东的抗英实践,他原想通过断英人接济,使其就范,英军北上,林则徐曾奏片《英国兵船续来粤省设防情形并飞咨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密陈英国续来兵船写有说贴滋扰并动向北上情形》,对英军动向提出预警。当浙江巡抚乌尔恭额来咨奏请调广东舟师二千人赴浙会剿时,道光二十年七月十九日林则徐奏片《粤省防堵吃紧骤难分遣赴浙》,足见当时林则徐的防御主张还是分防但相互预警,各自负责。英军北上,海防口岸到处戒严,朝廷指责“纷纷征调,劳师糜饷”,林则徐到浙营效力不久,即被遣戍伊犁。道光二十一年秋季林则徐在开封祥符工地致信戴炯孙说:“果能亟筹船炮,速募水军,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费虽若甚繁,实比陆路分屯,远途征调所省为多。”道光二十二年二月林则徐致吴嘉宾信说:“仆任两粤时,曾筹计船炮水军事宜,恐造船不及,则先雇船,恐铸炮不及且不如法,则先购买夷炮。”“议前年获咎之后,犹以船炮二事冒昧上陈。”“要之船炮水军断非可已之事,即使逆夷逃归海外,此事亦不可不亟为筹画,以为海疆永久之计。况目前驱鳄屏鲸,舍此曷济?”道光二十二年三月,他到达洛阳,致信苏廷玉:“有船有炮,水军主之,往来海中,追奔逐北,彼所能往者,我亦能往,岸上军尽可十撤其九。”“果有大船百只,水军五千,舵工水手一千,南北洋无不可以径驶者。”他同时致信程矞采:“窃谓此时若不亟筹船炮水军,万无了事之日。”“设或乘风北驶,而尾追者竟无一艘,恐所患更不可测,奈何,奈何!”可以这么说,林则徐的水军思想起源于两广任上,英军北犯及朝廷指责,加深了他对这一课题的思考,他是西行一路都带着这个问题的,留存至今的林则徐多件信札证明了他的思考。他还将这一思考传播与友人。到了道光二十二年八月,林则徐在兰州致信姚椿、王柏心:“窃谓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今则岸兵之溃更甚于水,又安所得其短而攻之?”比他之前认为英军腿僵不便岸上,以及他三月致信苏廷玉“彼敢舍舟而攻陆路,占据城垣,吾不信也”,显然有了转变和进步。可以推断,林则徐的水军思想来源于反侵略斗争实践,无船可先应急雇船雇勇,有条件则建立完整的水军,改专事岸防为与敌追逐海上,其思想来源于实践并根据斗争现实而发展的。林则徐的斗争勇气,从来不缺乏,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革职遣戍,远离斗争一线,但他对国家海防、水军的思考一刻没有停止,可惜他的水军思想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对他个人属于抱憾,于民族则是损失。

 

四、火炮利器的讲求与实践

 

在林则徐的思想中,船炮水军是连属一气的,都属于近代的军事致胜利器,为政者不能不讲求。鸦片战争让林则徐看到近代火气的巨大威力,从此他的思考始终没有离开火炮。在致苏廷玉信中,林则徐说:“惟大炮须由官造,必一一如法乃可得用。弟有抄本《炮书》,上年带至江浙,经陈登之刻于扬州,未知曾入览否?”即便远在伊犁,他得知陕西抚标监造大炮二十尊,致信马辅相:“查战具以火器为利用,而火器中能以致远攻坚,则又首推大炮,诚使铸造如法,工料皆精,而又时刻铴磨,朝夕演放,技熟器良,所向皆可克敌,又何至于漫无把握乎?尊处既专办此事,自必精益求精。操练能勤,手脚快利,且有准头,可以大壮军心,大振军气。风声所树,定足建树伟猷矣。企望奚既。”他代聪彝、拱枢致信陈德培,说:“承示校正《火攻挈要》讹字,倍仰研究精详,莫名钦佩。已将摘出各条邮递关中,嘱家兄将原板更正矣。”可知林则徐不但研究《火攻挈要》,还将其雕版印行。黄冕到伊犁探望他,他们尽日讨论铸炮。关于火炮,林则徐西行遣戍后,终其余生都在讲求、运用。这在林则徐早年的工作中是少见的。

 

五、西北安边的思想主张

 

关于西北边防,主要是新疆、甘肃的防卫。新疆原为西戎之地,汉通西域,于新疆设西域都护,天山以南三十六国归属,天山以北,以东匈奴、西乌孙。东汉山北如故,山南五十余国,设都护、长史治理,三绝三通。三国以后,乌孙、鲜卑、龟兹、于阗、柔然、高车、突厥、铁勒、鄯善再次经营。唐于西州设北庭大都护府,统领沙陀、突厥、回鹘,于龟兹设安西大都护府统帅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唐中叶以后,基本失控。清顺治年间,哈密内附,四卫拉特占据,准噶尔几次侵略喀尔喀,康熙皇帝亲征。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平定。可以看出来,中国控制新疆都在强大的朝代,实际控制的时间并不长,真正归入中国版图的应该在清乾隆二十年。新疆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主要居民是维吾尔族,因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新疆也叫回疆。新疆满人主要是官员、驻军,汉人主要是驻军、商人和遣犯。整个清朝,保卫、巩固新疆一直是执政的重要任务。清乾隆二十二年,收库车、阿克苏、乌什,二十三年收和阗、叶尔羌、喀什噶尔。到二十七年设伊犁总统将军、参赞、办事、协办、领队诸大臣,分驻各城,并设阿奇木伯克处理回务。乾隆二十九年建筑惠远城,为了巩固新疆,清朝在伊犁设立将军,建立九城(惠远、惠宁、熙春、宁远、绥定、塔勒奇、瞻德、广仁、拱宸),统御天山南北和伊犁河谷。伊犁将军是新疆的最高领导人,驻扎惠远城。清从乾隆二十五年驻兵新疆,最初只有二千五百人,以五百人操练,二千人屯田,分二十五屯。到道光十年,惠远城满兵四千六百人。伊犁将军节制一镇,统辖军标二营。伊犁镇总兵统辖镇标四营,包括绥定城守营和宁远城营。新疆尚有巴里坤镇总兵,兼辖哈密、古城,阿克苏镇总兵,兼辖乌什协、哈喇沙尔。实际上,新疆各处都驻兵,到咸丰年间,驻军达到四万人。

林则徐在新疆,由于身份是废员,因此政治作为有限,他的安边思想主要体现在代伊犁将军布彦泰拟阻止伊犁镇撤总兵奏稿,以及南疆勘查地亩各有关文件、书信中。道光二十二年,奕经上报英国兵船拟北上滋扰天津,道光帝立即派赛尚阿为钦差赴天津与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商量防堵事宜,当时虽有来自山西、蒙古、吉林各处兵马调赴天津,道光帝仍感到防备不足,决定在天津额设总兵之外,添设一总兵,调新疆巴里坤镇总兵防卫天津南部。这个意见兵部议后认为巴里坤为扼要之地,建议改调与伊犁将军驻防相近的伊犁镇总兵。道光帝同意了这一建议,指示陕甘总督、伊犁将军议复此事。十二月,布彦泰收到兵部尚书裕诚议复裁撤伊犁镇总兵移置天津奏稿副本,旋即与相关人员商议应对。据林则徐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日记,十七日“常、皂、开、花四领带并绥定福总戎先后俱来晤谈。午后嶰翁来,为将军商拟稿件,留晚饭。”林则徐日记载连日与布彦泰将军、福珠洪阿总兵往来,十九日,“嶰翁约诸同人至其寓,齐作坡公生日,主客共十一人:将军、参赞、五领队、福总戎、三谪宦。”“二十日,将军发折。”布彦泰《新疆边防重地兵制碍难更张遵旨体察情形据实复奏摺》,就裁撤伊犁镇总兵提出意见:一、伊犁镇总兵辖绿营三千人,一千操防,二千屯垦,每年提供满营兵粮四万石;二、总兵驻绥定城,并不与将军同城;三、近来卡外夷情与前迥不相同,遣犯比前多出百倍,达到四千多人,而且大多数是闽、粤强盗,需要弹压;四、伊犁为南北枢纽,并非专卫一城,需要各处策应;五、伊犁兵十分之六屯垦,十分之四操防,屯垦之兵农闲也要操防,并非专一屯垦;六、这些兵十年前已经来了,家口滋繁,裁撤有碍安土重迁,部议霍尔果斯营移驻镇署也有不便;所以“不敢迁就目前,致贻后患”,而陕西兵多,西安镇总兵并非要缺,建议与陕甘总督商量改调西安镇总兵。军机处与兵部以及陕甘总督富尼扬阿都同意这一意见,所以伊犁镇总兵得以保存。后来沙俄就以霍尔果斯河为界河,先后割占我国霍尔果斯河以西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布彦泰的这个奏折,语气全是林则徐的,应该由林则徐主稿。奏稿对天下大事的了解及全局胸怀、长远谋划,非等闲之辈能够识见。

其次是林则徐屯垦思想。浩罕曾扶植张格尔在南疆叛乱,到道光八年方才平定,道光皇帝在保卫西北边疆方面态度坚决,是有贡献的,其对回是防范的。林则徐南疆勘查地亩,针对朝廷防回的思想,提出南疆防务主要是防卡外,卡内之回不需要防,垦地招回耕种是南疆安定的重要手段。他提出:“如果南路欲严备边之法,只有将巴尔楚克旷地大为开垦,设为重镇,厚集兵力,不难成一都会,则卡外各夷如浩罕辈,永远不敢窥边。”中路控驭和南疆稳定,屯戍并举成了新疆治理的主要手段。

对于甘肃,林则徐说:“甘省之要,首在番务。”他曾向有关官员了解甘肃番务,主张打击野番抢夺,保障西路兵道、粮道通行。

林则徐西北安边的思想在甘肃的治理中得到实践,而新疆只能体现在思想中,虽然对南疆荒地招回耕种,皇帝震怒,军机、部议吹求,最终还是无民可招,而林则徐已经渐行渐东,赐环入关。他那时急于入关。担心自己的意见完整而留疆筹办。他的思想失去实践的机会。


六、国家治理的政治实践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国家问题是内部矛盾激化,局势动荡不安,到咸丰朝总爆发了。道光朝的后十年的主要治理,是增加财政收入,戡乱维稳。林则徐遣戍复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维护稳定。道光二十五年林则徐赐环,署理陕甘总督,办理番务。二十六年二月林则徐专片上奏,留黄冕在西宁差遣,“此次臣等仿造洋法制造炮车炸弹,委令督匠密制,尤能加意讲求,得资实用。”面对骑马抢夺、恃众拒敌官兵的番众,甘肃官兵难免畏葸迁延,林则徐除调回不力的总兵,休致年老副将外,主要运用火炮和火攻,击溃负隅拒敌的野番骑兵。在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五日《黒错寺拒缴凶犯被焚毁并酌量撤兵摺》,他报告大炮攻坚克敌作用,“伏贼多名,突来拒敌,经官兵大神跑极力轰洗,毙贼甚多。”“适该匪奔向迤南山梁,经右翼官兵枪炮齐击,全行压下,臣达洪阿即令中路官兵用大神跑击毙执红旗番贼一名,左翼官兵亦在东北山梁架炮轰击,该匪向各沟败窜逃命。”“定更后风雨大作,零贼潜来扑营,复经枪炮击走。”足证火炮对骑兵碾压式的胜利。林则徐认为“扫荡窝巢,更令胆落魂惊,为近年所未经见”,“经此次大加惩创之后,番众知喇嘛寺院不足恃为护符,我兵知大炮抬枪实能远攻克敌。军威既振,贼胆自寒。”在道光二十八年镇压云南赵州弥渡回民战斗中,也是“连放大炮,攻开栅栏”。所不同的是,此次战斗,双方均有枪炮,光缴获回民的大小炮就有十九位,鸟枪五十余杆。至此,林则徐炮须官造精铸的见地所具有的前瞻性,在政治实践表露无遗。剿灭黒错寺番众及歼除弥渡回众的战斗,是林则徐将火炮思想运用于巩固政权、戡乱平叛的实例,从中不难看出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对国家治理的深谋远虑。

 

七、结论

 

林则徐因禁烟抗英,彪炳史册。他的思想来源于现实需求,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时代激流中,与时俱进。林则徐学习、研究先进技术,丰富国家治理手段。虽然,这些手段主要体现在近代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并未涉及这些技术背后的先进制度,这是他本人和时代的局限。但当其作为政治人物失去政治舞台的时候,林则徐并没有停止他的思索,他更多扮演了思想家的角色。他遣戍西行后的思想转变无疑是时代思想意识转变的一个标志。林则徐有关外国资料的传播,开启了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进程。从这点说,他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者。而他的船炮水军思想,无一不具有近代性,开启了时代新风尚,并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得到印证。虽然,林则徐再无机会以近代火炮水军抵御侵略,他运用近代火炮捍卫的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但林则徐作为政治家的务实、远见,不能不说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楷模。中国近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复兴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作为社会大变局中的重要政治人物,林则徐先进思想对历史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今天仍具有启示、借鉴价值,这是今天对他持续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因。

 

参考文献:

[1]《林则徐全集》信札。

[2]《林则徐全集》奏摺。

[3]《林则徐全集》日记。

[4]《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

[5]《清史稿》地理志。

[6]《清史稿》兵志。

[7]《清史稿》宣宗纪。

[8]林则徐未刊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