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16:2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国栋

 

陆空军名将张廷发

杨国栋

空军司令张廷发.jpg

空军司令张廷发

 

张廷发(1918—2010年),福建省沙县夏茂镇人。出生于一个银匠家庭,少时读过一些书。1933年9月,15岁时就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誓死杀出一条血路

1933年的闽西北大地上,红色革命如火如荼,热浪翻卷,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闽浙赣边界连片发展壮大。尤其是彭德怀领导的东方军,打出了声名和威风,让年少的张廷发十分向往,放下了手中书本和农活,与本地20多名有志青年一道,积极参加了苏区红军。入伍后,他作战勇敢,脑子灵活,又有一些文化,很快就当上了连队的文书、排长,接着当上了团里的通信主任。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打响后,张廷发积极参加中央红色苏区保卫战。由于“左”倾路线的严重破坏干扰,毛泽东被排挤在中央红军的核心领导指挥之外。李德、博古脱离实际瞎指挥,采取“堡垒对堡垒”的错误战法,导致中央红军惨遭失败,不得不被迫做出战略转移的决定。张廷发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他和其他战士一样,都是从南方来的,没有见过夏天高峰上还飘着密集纷飞的雪花,便抓起一把雪往嘴里一咬,冰凉凉的,比喝凉开水还爽快惬意。可是,爬雪山,爬着爬着,大家就感觉到身上发寒发冷,呼吸也变得更加困难。有些陡峭路段,双脚一不小心踩滑了,整个人从半山腰跌落百米之下的山脚。有了这样的教训,官兵们就用绳子互相拉着,几个人一组,齐心协力往上攀爬。最危险的时候是在接近雪山的峰巅地带,有些年龄较大的红军官兵,实在疲惫,就坐在背阴的某个平坦雪地上歇息,想喘口气再走。然而山头的风雪无比猛烈,温度低至零下十几度,才几分钟时间,有位坐在那儿的红军便被冻成雪人。战友们无论怎样呼喊他,摇动他,都没能唤醒这位红军……人们无比悲痛,向他脱帽敬礼,表达哀思……

1941年底,张廷发调到八路军129师担任作战科长,直接在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领导下工作。由于沙盘作业、搜集敌情、部署作战方案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不久就提升为作战处长,后又兼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处长。1942年6月,一股日军企图偷袭129师司令部驻地涉县赤岸村,情况十分危急。刘、邓首长亲自点名,让张廷发带领警卫连保卫师部。参谋长李达在危急关头嘱咐他说:张廷发同志,请记住,首长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你,是对你的充分信任。你要带领警卫连,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来,刘、邓首长就在你们的后面跟着前进,你要知道任务的重大,更要明白完成任务的意义!张廷发听了,当即表态:“请参谋长放心,我张廷发就是掉脑袋,也要誓死杀出一条路,坚决保卫刘、邓首长安全转移!”

当时,来犯的是一支由日军专门挑选的精锐人员组成的“挺进队”,专门偷袭八路军首脑机关。张廷发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利用黑夜和山地复杂的地形,硬是在敌人合围的“铁桶”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掩护刘、邓首长和师部机关安全转移。日军像狼狗似的紧咬不放,急切追击。张廷发灵机一动,带领警卫连朝着刘邓首长相反的方向引诱敌人,让尾追的日军离师部机关人员越来越远,保证了首长的安全。在引诱的路上,张廷发时而设伏,从不同方向朝日寇扫射;时而放弃战斗,绕道日寇侧翼。就这样,同日军周旋了三天三夜,将日军搞得疲惫不堪。最后,未伤一人,未丢一枪的警卫连回到师部时,刘邓首长满意地笑了。

大别山脉桐柏英雄

1947年夏,张廷发担任桐柏三分区司令员。

有一天,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找来张廷发,亲自安排任务。刘伯承指着地图对张廷发说:自古以来,千里中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发生在中原地区的战争相当频繁,许多知名的三国历史人物,都在中原地区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如今国共进行大决战,中原地区又将产生众多故事。就在你张廷发领导的三分区里,南阳地区有国民党一个师,襄阳地区有敌人一个整编旅,邓县还有不少的地方武装,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能不能啃下来,就看你张廷发的了。政委邓小平也对张廷发寄予厚望,明确地告诉张廷发:你们桐柏三分区是去开辟新区的,工作任务很艰巨。既要打胜仗,又要占地盘。

接受重大任务的张廷发,随即着手展开工作。他将自己辖区内的南阳以南、襄樊以北、老河口以东、桐柏山以西的襄阳、谷城、光仙、邓县、内乡、镇平、新野七县的地方武装领导人找来开会,研究对策。在那段艰辛奋战的一年多时间中,张廷发领导的桐柏三分区,配合主力部队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建立起大片的解放区。

1948年 8月24日,邓小平亲笔给中央写报告,他在分析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几十个分区的情况后,专门写道:“……桐柏三分区则从两个团中分散小部分掩护地方工作,集中一个团积极歼击反动武装,结果胜利最多、士气民气最好、发展最大。这种方式比较妥善,即在初期应以集中力量消灭敌之军事力量为原则。”邓小平在报告中连续使用了三个“最”字来夸奖他手下干部,这是极少见的,说明张廷发的工作成绩非常突出。

1949年5月,张廷发担任中共襄樊地委书记、襄樊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组织领导进行当地的剿匪、土地改革和巩固解放区的工作。他身先士卒,英勇战斗,再次彰显出他的领导魄力和工作成果。其后,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入四川,张廷发依然留在了襄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的任上,为剿灭襄阳一带的凶悍山匪,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设空军再立新功

1953年2月,刚刚从抗美援朝前线归来的张廷发,奉命调入空军,组建人民空军第5军军部。不久,张廷发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分管作战工作。他坚持从严治军,严格管理,每次安排专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坚持靠前指挥,主动克服困难,保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行及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访华的专机飞行安全。

195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开通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空中交通航线,并把开辟北京至拉萨空中航线的艰巨任务交给了空军部队。从接受任务之日起,到拉萨机场建成通航(1956年8月),只有9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在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聚集的世界屋脊上,寻找一条适合当时螺旋桨运输机飞行的安全空中航线,还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选修一处适合飞机起降的机场,建立起保证飞行的全套指挥、通信、导航、气象保障和场站组织,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空军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由张廷发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被挑选的试航员是他熟悉的独立四团团长姚长川。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张廷发将军派出空军司令部领航处领航科科长张执之,登机进行指导。姚长川经过四次试航,终于找到了一条北京飞往拉萨的优选航线。就在这一年的4月3日,姚长川机组驾驶杜—4飞机,历时数小时的飞行,通过念青唐古拉山口,顺利飞抵拉萨,首次打通了从内地飞往西藏的空中航线,谱写了新中国航空史上的辉煌篇章。

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在拉萨召开成立大会,由姚长川率领的张国祥机组驾驶杜—4飞机准时飞临会场上空。飞机降低高度后盘旋了一圈又一圈,撒下五彩缤纷的祝贺传单。 5月29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发布嘉奖令称:此次西宁——拉萨间试航中,有关空勤、地勤工作同志,表现了坚忍不拔、英勇搏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突破了所谓“空中禁区”,试航取得成功,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1977年4月,张廷发将军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空军党委第一书记,是继刘亚楼之后第二位福建籍的空军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