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
关于林则徐的生平、传记著作之多,在中国近代初期的人物中首屈一指。但是在大量的历史著作中,虽记有一些禁烟中林则徐发出的外交文书,却很少记载林则徐直接参与的外交活动,这是一个缺憾。
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的图书中,有一本20世纪60年代台湾出版的《林则徐传》引人瞩目。这部传记的作者是林则徐的后裔林崇墉先生(已故)。此书有许多特色——内容丰富,近70万字,书的封面由蒋中正亲笔题写书名,扉页后的林则徐画像上方,又有“蒋中正敬题”的楷书。由此可见,蒋介石对林则徐是很尊敬的,为同一本书两处题字,所见仅此。尤其可贵的是这部著作的“附录”,有英国人希尔医生写的《林钦差会谈记》一文刊登在当年的《澳门月报》。希尔近距离地见到了林则徐,并和他有直接的接触与轻松的笑谈,因此希尔写的文章是可靠的纪实作品,太可贵了!此文近4000字,作者对林则徐的形象、衣着、气度、举止、言谈,甚至一些行动细节都有生动的记述。阅读这篇文章,林则徐极富魅力的大政治家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他严禁鸦片、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立场,以及与外国力求平等友好往来的外交方略,也清晰地再现出来了。当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林则徐突破这个局限,主动与英国人接触,应该说是鸦片战争前夕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史书当予记载。现将希尔的文章简要地介绍如下——
先说发生这一事件的背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等于把英国人的金山银山抛到大海里去了。英国侵略者怀恨在心,同年7月7日,一些英国水手在尖沙咀行凶,殴打当地居民,其中一个名叫林维喜的人被5个英国人殴打致死。为此林则徐要英方至少交出一名凶手由中国审判,英国官员拒不同意,林则徐为捍卫国家主权,下令停止供应英船食物,撤回为英商服务的买办和差役,中英关系十分紧张。同年10月12日,英国三桅船“杉达号”在海南岛附近遇难沉没。船上一部分英国人侥幸生还,其中包括医生希尔。中国有关方面本着人道、友好的精神,把生还的英国人护送到了广州。据林则徐日记载,此次英国货船在文昌县海面遭难,17人淹毙,加力臣等15人凫水登岸生还。(《林则徐全集》第9册,第416页)林则徐得知此事后,决定在同年12月16日亲自接见这些普通的英国人。这一决定的本身就说明了林则徐作为一位大政治家气度与风格。钦差大臣是皇上的代表,林则徐并不因此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在整个接见的全过程中,林钦差始终平等待人而又正气凛然;高屋建瓴而又不耻下问,使被接见者心悦诚服。
会见英国人的地点是在广州的天后宫,宫内有一长方形的大厅是林则徐接见英国人的地方,希尔写道:“墙壁周围挂着镜子和字画,两架玻璃灯从天花板下垂。大厅两边设桌子两张,椅子数把,地上铺着英国地毯。钦差坐在首席,他的右边坐着总督及粤海关监督,左边坐着巡抚”。希尔还写道,当一些中国的行商、通事(注:即翻译)向林则徐跪拜的时候,林则徐“躬身还礼,极其谦恭”,这和那些当了个芝麻官便横着走路的官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林则徐的形象如何?照相技术是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1854年世界上才有了他在法国开设的第一家照相馆,林则徐于1850年逝世,因此他没能留下照片,只有一些画像和文字描述。清人李元度在《林文忠公事略》中说林则徐——
“生机敏,长不满六尺,英光四射,声如宏钟,每剧谈,隔数舍重聆之,辄了了。”
清人金安清在《林文忠公传》中说林则徐——
“公身体不逾中人,端凝庄重,行止如载华岳,眉目疏朗,光奕奕出数步外,神采威秀,顾盼风生,与人和易温粹,虽卑官下僚,辄与坐论终日,鲜有惰容骄色,能使人尽言。”
以上是中国人眼中的林则徐形象和作风,我们再看一下英国人希尔是怎样描述林则徐的,他写道——
林钦差稍胖而短,年龄约45岁左右(注:当时实为55岁),面目可悦,眼小睛黑,目光锐利,前额文雅聪明。他的声音雄壮、清楚而宏亮。他穿着极其朴素的衣服,而其他官员则是全副官服。
上述中外三人对林则徐形象的描述基本一致。当这些洋人向林则徐行鞠躬礼时,林则徐还礼后,不耻下问,向被接见的人提出了一系列地理、航海、贸易等方面的问题。希尔写道:“……然后他说:对于目前中英两国之间所存在的纠纷,他深为抱憾。二百年来,中英两国一向非常和睦,事事都能顺利进行,对于两国都是有利的。他很抱憾那些愉快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总望能够见到那些好日子再回来。这次纷乱是因为英国人倾销鸦片,而英国人知道鸦片是中国人严禁输入的东西。”
林则徐一再说明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中国的危害,他强调对禁烟绝不半途而废。希尔写道:“他决意要在有效地贯彻这个目的之后才肯回去(他谈到这里,神情甚为激昂),他说:他很知道我们所经营的别种货品也是利益很厚的,但为什么我们还不知足,还要来散播毒药呢?他要我们自问良心,经营鸦片是不是一个可怖的大罪?他确信这是天理所不容的,任何从事鸦片生意的人,一定要在良心上受谴责。”随后希尔说:“林则徐谈到了他的同胞林维喜的被杀害,对于凶手迄未交出的事实,表示非常不满。他不能想象我方竟然找不出凶手。尤其是我方明明知道其中有5人参加那场凶殴的。这5人中,总有一个人要交出来抵罪。”希尔还强调说:“他对于英国人并无丝毫的仇隙,只是痛恨那些贩卖鸦片的英国人。如果捕获了带有鸦片的人,不分英国人或中国人,一律同罪……”
在不停顿的谈话后,林则徐在谈笑风生中辟谣。希尔写道:“他问我们有否在广州听到他个人健康的传说,因为他曾听到,在铜鼓(注:虎门一带)那边,流传着他患了重病,大约不久人世的消息。谈到这里,他大笑起来,还问我们看看他的健康状况如何,我们立刻称他体态健壮,并向他道贺。”
一阵笑谈后,林则徐拿出了他写给英国女王的信,其意思是请这些英国人看看译文是否有不妥之处。希尔写道:“我阅读之下,不禁失笑,他一见到这情状,立即追问是否其中有何不妥。我们说,我们所笑的仅是文中少许错误,于是他嘱咐我们带信进入里房,在那里修改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错误,并在那里用茶点。原缄很长,是用毛笔写的,笔迹很清楚,主要是说鸦片贸易及其恶果的一篇长文,并希望女王陛下能加以干涉,协力阻遏烟祸。”讲完这些重大的事件后,会见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起来。当希尔遵照林则徐的意思校对给英国女王的信件时,“船员们正在酣饮及吃烧猪等物。我们走的时候,他们也送我们4双烧猪。当我们回到客厅时,看见钦差和其他贵官们正围绕圆桌坐着。他们多半已不再穿官服,正和我们的一个侍役谈笑取乐,问他许多问题,诸如姓名、年岁、父母存亡、是否喜欢航海等等。他们并要他朗读了一两页英文,而聆听之下,很表愉快。
“钦差又问起各种鸦片出产的地名,要我把那些地名给他写下,我当即照办。提到土耳其的名时,他问我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我们告诉他土耳其距离中国约需一个月的航程,他似乎有点惊异。以后,他一直站着和我们交谈,态度极为亲密,总督及其他大员也都站着。
“他仔细地察看我们的衣服,和他的朋友们就西装的各部分谈笑取乐。他似乎对我们的大副大感兴趣,关照他的秘书领着这位大副走绕一圈,一会向这个方向走,一会又向那个方向走,他戴起眼镜仔细察看他的形状,连称‘妙妙’不已。
“最后他通知我们,小船已经备妥,以便送我们到铜鼓和我们的国人相会,他希望我们在自己国人面前,对他善为称道,我们答应照办,于是他向我们说‘请,请’,和我们告别了。”希尔的文章到此结束。
笔者不清楚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开篇应从何年、何月、何日、何事件开始。如果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算起的话,那么林则徐这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发生在1839年12月16日,距1840年仅差15天,因此可以看做是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开篇杰作。林则徐开爱国、主权、平等、友好的外交活动之先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林则徐还不知道土耳其在哪里,不知道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由此可见中国紧闭国门的严重后果。这种状况,更促使林则徐急于了解中国以外的情形,倾力编译《四洲志》,成为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