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11:2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其彬

 

从小货郎到大卖家

——闽津茶业总经理陈金堂

陈其彬

11.jpg

陈金堂(左一)在茉莉花茶传统

窨制工艺传承人赛上接受记者采访。

 

福州联合闽津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金堂,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了福州。他白手起家,经过30多年的奋斗,从一个农村穷小子,成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传承人和国家评茶师。他忘不了创业的艰辛,忘不了骑着一辆自行车载货卖茶的情景。

陈金堂出生于长乐市鹤上镇仙街村。家里兄姐多,他排行第九。1981年16岁那年,没念完初中就辍学了,跟着泥水师傅学艺,一天工资1元。1985年春节过后,听说上海打工好挣钱,便跟着村里人懵懵懂懂到嘉定做泥水工。年关结算时,因工程验收不过关,工程队只发给他3000多元工钱,剩下的一二千元打了水漂。做泥水工既劳累又挣不到钱,第二年,便跟着妻兄到长乐古槐茶厂学制茶。两年后的1988年春,“不安本分”的陈金堂做起茶叶销售营生。从茶厂赊来一批半成品茶,自己加工精制,然后到福州推销。赊一批,卖一批,还一批款。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陈金堂与他人一起,在台江区苍霞农贸市场合租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房子,堆放茶叶,也权当宿舍。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吃过早饭,他就推着一辆二手自行车,后架上驮着几十斤茶叶,走街串巷,朗声叫卖,晚上七八点钟回家。几乎每天都这样,累得精疲力尽。一年下来,挣的钱也只够交房租和维持生计。

陈金堂意识到,小货郎式推销茶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把推销的目光瞄准街头巷尾的食杂店。

陈金堂5.jpg

闽津茶室茉莉飘香。

刚开始,一些店主担心他的茶叶品质不过关,不愿进货。陈金堂登门造访一个个店主,向他们挑明可以“先赊货,后结账,每斤茶叶比批发价低2角钱”。这个办法立即生效,茶叶销售很快有了起色,月销售量从最初的100多斤上升至四五百斤,最高达七八百斤。那时,每斤茶叶可赚1元多,陈金堂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

有了小本钱后,陈金堂胆子壮了许多,铆足劲头接一些较大的订单。

1993年春,福州市鼓楼区新开一家鼓乐便利店。陈金堂意识到这种自助选购的消费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市场发展的主流,必须捷足先登。经朋友引荐,他找到店主,说明来意,并介绍了自己的茶叶。他还承诺,别人半斤茶叶卖18元,我也卖18元,包装比别人好,如做不到,即下架退货。店主答应一试。结果发现,陈金堂的茶叶质量确实好,每月销售量都多于其他上柜茶叶,多卖一二千元。店长十分满意,接受陈金堂为茶叶专柜供应商。

经过多年拼搏,陈金堂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些许积蓄。1997年7月1日,装饰一新的福州闽津茶业公司茶叶专营店,终于在福州市晋安区五里亭茶叶市场开业。

“从台江区到晋安区,虽然仓库面积增加到600多平方米,但变的是地方,不变的是‘客户第一’的服务宗旨。”陈金堂说,这些年,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做到开一家门店,就稳定一家;发展一批客户,就巩固一批,靠的是把“客户第一”的宗旨落到实处。闽津公司成为福州市区和京津地区、东北地区200多家超市与门店的茶叶直接供应商,年销售茶叶1000多吨,实现营业额5000多万元。2018年,“闽津”商标品牌价值1个亿,“闽津”茉莉花茶系列产品入选福建省名优农产品。

“这些年来,福州茉莉花茶销售情况低迷。市场上销售的一些茉莉花茶,不耐泡,买的人自然就少。”陈金堂发现,主要是一些厂家为节省成本,减少窨花次数所至。他认为,多窨制不仅闻着有花香,冲泡六七次仍有余香的花茶,销售一定会好。

思想决定行动。福州茉莉花采收时节,陈金堂挑选饱满花蕾,按照传统工艺窨制,严格做到“四窨一提”。这样制作出来的茉莉花茶,香气浓郁,鲜灵持久。其时正值福州永辉超市火车站门店开业,闽津茉莉花茶上架后,众多旅客闻香心动,驻足品尝、选购。年关前大约半年时间,这家门店就卖掉当年窨制的3000多斤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产业是个传统行业,工艺复杂,制作辛苦,获取利润不易。陈金堂却认为,虽然利润空间不大,但只要开动脑筋,诚实守信,也能做大经营,创造较大的企业财富。

陈金堂2.jpg

陈金堂3.jpg

荣誉证书与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