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11: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孙秀斌

 

闻一多和高孝贞

孙秀斌

 

闻一多与高孝贞.jpg

民国时期,闻一多写下《红豆》组诗,向爱妻高孝贞表达思念之情,演绎出真实的爱情故事。

其实,闻一多最初并不喜欢高孝贞,也不看好他们的婚姻。原来,1912年,才14岁的闻一多刚考上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父母就为他定下了娃娃亲。高孝贞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是闻一多的表妹,比闻一多小4岁。1922年,闻一多接到父母催婚的信,思想经历一番激烈斗争,心不甘情不愿地被迫接受了这个婚姻。只是提出了几条要求:一是婚礼上不向长辈行跪拜礼;二是不拜祖宗;三是婚后送高孝贞入学读书。父母答应了他的条件。

婚后,闻一多的父母真把高孝贞送到了武昌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22年7月,闻一多到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攻读美术。在美期间,闻一多十分关心高孝贞的学习情况,从精神上鼓励她要有志气,努力成为一个有本事有学问的人。高孝贞也很争气,她把丈夫要她上学,作为自己脱胎换骨的机会与动力。与闻一多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并逐渐成为丈夫事业上的有力支持者。

远在美国的闻一多,十分想念妻子高孝贞,写下《红豆》一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相思着了火,有雷雨洒着,还烧的好一点;最难禁的,是突如其来,赶不及哭的干相思……”可见,此时的闻一多算是“恋爱”了,而且产生了相濡以沫的感情。

闻一多一家人.jpg

闻一多一家人

1925年6月,闻一多回国,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次年,他就把高孝贞和女儿立瑛接来北平。闻一多主外,高孝贞主内,家务之余夫妻读读唐诗,逗逗女儿,家中充满欢声笑语。他曾对好友说:“世上最好听的音乐和享受,莫过于午夜醒来,静听妻室儿女在自己身旁之轻轻的、均匀的鼾息声。”如此温馨幸福,把两人日子酿成了诗。而这样的日子,也仅仅过了5年,就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所打破了。

卢沟桥的炮声,暴露出日本侵略者侵吞我国华北的狼子野心。当时,闻一多一家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来到西南联大,尚在北平的妻儿,与他的联系靠着一封封书信,传递着彼此的牵挂和惦念。1938年,几经周折的闻一多妻儿也来到云南,一家人得以团聚。云南清苦的生活,艰难的岁月,闻一多与高孝贞的爱情锤炼得更加牢固。这时候,作为诗人、学者的爱国民主斗士的闻一多,高扬头颅,为国家图存,为民族苦难,为一致抗日而呼吁呐喊。高孝贞是闻一多最坚定的支持者,对丈夫的民族气节十分敬佩,她毅然决然地承担起全部家务与教育子女的重担。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上,闻一多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壮山河的讲演,痛斥特务罪行。当天下午,闻一多就在自己家的巷子口被特务暗杀,年仅47岁。听到枪声后的高孝贞奔出大门,扑向已倒在血泊中的丈夫,然而她再也唤不醒自己的爱人了。

高孝贞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继承丈夫的遗志,将自己名字改名高真。从此,她的家成了中共的秘密联络点。1948年3月,她又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孩子奔向解放区,投入战斗,用自己的力量与反动派作不妥协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