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8 15:2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意华 吴淑华

人类学上闯新途

——记我省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


林耀华著《义序的宗族研究》书影


中国第一部人类学专著《义序的宗族研究》


林耀华的家处于古田溪与闽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方便,商贾往来不息。他的家庭务农又经商,由于家道丰裕,他在家塾里受到良师启蒙,又由于家庭在宗族中的地位很高,他得以参加祭祖及各种民俗活动,耳闻目染了礼仪程序,场面布置,并铭记于心。读完私塾后,林耀华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毕业后考取北平燕京大学攻读社会学。

1935年,林耀华为完成硕士论文,来到福州郊区黄氏宗族聚居的村庄义序考察,历时3月写成15万字的《义序的宗族研究》一书。书中他将国学知识、乡村民俗事象与社会学理论融为一炉,分析了中国宗族社会的结构功能,引起学界重视,称此书是“中国人类学者以参与观察法研究中国汉族的家族、宗族而写成的第一部人类学专著”。

1937年,林耀华到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攻读社会学、哲学博士学位,接受了系统的跨文化研究训练。1941年,林耀华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此后,他利用余暇时间,以自己的家族为背景,用小说笔法,撰写了《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闽中山区的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此书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出版后畅销一时,并被译成8种文字在海外发行。《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义序宗族的研究》两本书成为汉人社会学研究的学术经典,在国际人类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是国内外人类学课堂教学的必读书目和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延续性主题,产生了持久的学术影响。由于这两本书都立足、取材于福建,对福建社会学、历史学及民俗研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重要开拓者

林耀华对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特别对彝族的研究,可以说是对汉人社会研究的自然而然的学术延伸和扩展。林耀华自1937年到哈佛大学转攻人类学后,对少数民族研究开始成为其学术兴趣点之一,其博士论文《贵州苗民》(1941年)广征博引,精确考证了贵州苗民52支系的分布,简略描述了各支系的饮食、服饰等习俗,此文是他对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试笔。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林耀华放弃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机会,辗转回到云南昆明,加入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两校的田野工作站,半年后被吴文藻先生派到当时在成都的燕京大学,从李安宅先生手中接掌社会学系。此后,林耀华冒着被掠去当娃子(奴隶)的危险,连续几年暑假实地考察凉山彝族、康北藏族和川康北界嘉戎藏族,先后完成了《凉山彝族》等重要著作。《凉山彝族》出版后,海内外学者称之为“对中国西南省份有史以来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社会研究专著。”

林耀华对彝族的研究可以说是锲而不舍,新中国成立后,他一有机会就对凉山进行实地考察研究。1975年“文革”后期,林耀华二上凉山,写成《凉山彝族今昔》长文。1984年,74岁的林耀华为指导研究生实习而三上凉山,回京后写成《三上凉山——探索凉山彝族现代文化中心的新课题》一文,分析了彝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等,并提出新建议。1990年初,林耀华委托出身凉山的彝族博士生潘蛟四上凉山进行调查,师徒根据调查材料合写成《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族的巨变》一文,对1956年以来凉山彝族社会文化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描述和分析。1995年《凉山彝族的巨变》出版,它与《凉山彝族》一道成为研究凉山彝族社会文化变迁不可或缺的书籍。

年轻时的林耀华



上中学时的林耀华



林耀华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发生发展的重要开拓者。他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和《凉山彝族》是两本最有代表性的力作。其中“金翼”已成为国际人类学主题——中国汉人宗族社会研究的奠基作品之一,同时也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学家族与社会网络研究的基本国情依据之一。同样,《凉山彝族》也早已被公认为现代彝族研究的开创性著作,他对彝族文化与社会的双重观察,提示了现代中国多民族发展急需加以区域关照和整体性协调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林耀华长期致力于新中国社会学、民族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他编著了《原始社会》、《民族学通论》,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学术界尊他为“新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科、人类学科的创建和发展的奠基人”。

民族识别是一种很复杂的研究工作,1953年,林耀华受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派遣,率队赴黑龙江和内蒙古,对达斡尔人进行民族识别。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林耀华主导写成报告,确认达斡尔人在历史上虽与蒙古族同源,但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已形成不同的特点与认同意识,宜于识别为单一民族。1954年,中央确认这一意见。1954年他再度受命率队到云南,对彝、壮、傣、哈尼等族的不同支系进行识别。调查组在缜密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研究报告,除确定了一些群体的彝、白、傣、苗、哈尼等族属外,还对68个具有不同称谓的族体进行了正名或归并。

令人仰慕的教育家和学术播种人

林耀华既是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学术权威,同时也是令人仰慕的教育家和学术播种人。改革开放以后,林耀华积极推动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确定研究专题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设想和安排,为日后他的弟子们在整体学术发展方面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中国学术界,林耀华的学术传人与专题研究线索已相当明了,著名社会学家庄孔韶教授继承了林耀华的宗族乡村研究等主题,加上再传弟子,已经不少人活跃在这一专题研究领域。庄孔韶还完成了林耀华名著“金翼”的姐妹篇《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

自1935年林耀华在福州郊区义序进行社会调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重访义序。但他对义序一往情深,义序黄氏宗亲也经常派代表去北京看望他。1985年,他对义序黄氏宗亲说:“物转星移,转瞬间半个世纪过去了,义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30年代义序黄氏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今天的义序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无奈我年事已高,无力再返义序作跟踪调查,只有留待后学了。”语虽如此,义序黄氏民众还是盼望林耀华能重返义序,然而,等来的却是林耀华于2000年11月27日逝世的噩耗。

2010年3月,在林耀华诞辰百年之际,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学者们在缅怀林耀华学术成就时指出,林耀华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田野调查工作,是中国人类学研究以更为成熟的面貌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