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2 10: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泉佃

 

我一直叫他“少川同志”

李泉佃

 

在云霄将军山公园,领略“开漳圣地”璀璨的文化底蕴。.jpg

与采风团成员一起走访云霄将军山公园。

 

少川同志是122日走的。他走的前几天,我跟他在厦门的一位亲戚聊起他。我说,少川同志若到厦门,一定要告诉我,我已很久没跟他见面了。

岂料,少川同志却匆匆地走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哀思。

说来,我是不该直呼“少川同志”的。因为,他先后在福建日报社工作20余年,组织领导和主持我省宣传思想工作17年多,为我省宣传思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我的老领导、老前辈。

称他“少川同志”,是受我原来工作过的福建日报社领导和同事的影响。少川同志任过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宣传部长,但报社的领导、同事,很少称他职务,都叫他“少川同志”。这是其一。其二,我进福建日报社时,少川同志刚从福建日报副总编辑职位履新省委宣传部长,跟我擦肩而过。我本没有多少机会跟他直接见面,但少川同志非常重视省委机关报工作,凡是涉及全省重大典型宣传、重要言论撰写,他都直接指挥,自己审稿。我当时在福建日报总编辑室当夜班编辑,常常要送稿子给少川同志审阅。记得第一次送稿子到少川同志办公室时,我怯怯地叫了一声“何部长”。少川同志看了我一眼,和蔼地问我是不是新进报社的毕业生?读什么专业的?几岁了?我有些紧张,磕磕巴巴地作了回答。少川同志面带微笑,对我说,报社有一个老传统、好传统,就是对领导同志不称呼职务,一律叫“同志”,希望我也叫他“少川同志”。这样,我也就“随大流”了。后来,我一直叫他“少川同志”。

我上夜班,白天有点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就隔三差五给创刊不久的《福州晚报》《泉州晚报》副刊写一些小言论。一次,我又送稿子到少川同志办公室。他看完稿件后,对我说,他在晚报上看到我写的言论,特别提及两三篇发表在《泉州晚报》上的言论。他说,要在党报上有所作为,必须过好两道关,一个是夜班,一个是言论。夜班,可以学到如何把握大局、如何统筹版面;言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的意志的体现。一个合格的党报编辑,是要有“几把刷子”的。他对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言论表示肯定,同时,也指出我写的“豆腐块”文章存在的缺陷,比如,立意不高、阐述不深、层次不明等。我后来坚持杂文写作,很大程度是受少川同志的影响。

1994年过完春节,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我到同安县挂职任副县长。因为之前,我已到福建日报社福州记者站当驻站记者,加上我也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所以,也就没有将到同安挂职的事情报告少川同志。

然而,19956月的一个上午,我刚刚上班,就接到少川同志秘书的电话,说是何书记(少川同志时任省委副书记)到漳州调研,要回福州,想顺道到同安看看我,问我在不在。我回答了后,有些局促不安。因为,少川同志是省委领导,他到县里,我一个挂职干部,是不敢随便接待的。于是,我马上给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同安县委书记陈昆源打电话,向他报告少川同志要到同安的消息。不巧的是,陈昆源当天上午在市里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但他说,他争取中午赶回来陪少川同志吃个便饭。我将情况报告给少川同志的秘书后,少川同志立即给我打电话,说他是顺道来看看我的,千万不要打扰县里的领导,要我一定转达给昆源同志。

当天上午约莫11点,少川同志的车子进了县委大院,他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让我下来。少川同志见了我,第一句话就说,不要进办公室了,免得打扰大家上班,就直接到县招待所,找个地方聊聊。我将少川同志带到县招待所。得知来的客人是省委副书记,所长有点惊讶,说是大大小小的领导她也算接待过不少,像少川同志这样轻车简从的,还不多见。少川同志问了我工作上的一些情况,比如,分管什么、适应不适应、什么时候结束挂职等。我向他汇报了挂职的一些体会,他说,可见,省委作出的决策是对的,年轻干部要增长才干,就要到第一线淬炼。

聊着聊着,已到午饭时分,少川同志说,同安的炒米粉挺不错的,中午就吃炒米粉。我将少川同志的意思,跟招待所所长说了,所长有点为难,问要不要请示昆源同志。我知道少川同志的脾气,就坚持了。

吃完午饭,少川同志说,要赶回福州,让我跟昆源同志说一下。所以,当昆源同志赶回来时,少川同志一行已经启程离去。

由于我老家在同安,老父亲多次希望我能回家乡工作,所以,挂职结束不久,在时任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维钦,时任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昆源的支持下,1997年初,我终于要回厦门工作了。临行前,我到省委大院向少川同志辞行。他有些不解,问我是不是工作不顺心,或者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他出面跟黄诗筠同志(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社社长)、黄种生同志(时任福建日报总编辑)说说?我赶紧将回厦门的原委跟少川同志做了解释,他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叮嘱我,今后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要多请示、多学习、多研究。

少川同志退休后,倡导组织对福建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梳理,带领采风团,走遍全省各市县区,采写并终审编撰了一地一册的散文集,生动展现新发展,热情讴歌新时代。有一年,他到思明区采风,特地到厦门日报社看我。他跟我聊了新时期党报的一些思考,如舆论引导、社会责任、媒介格局、公信力等,让我受益匪浅。到了晚饭时间,他说就在报社食堂用餐,再感受感受报社的氛围。

少川同志就是这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志,所以,他深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少川同志,您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