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萧克将军的回忆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将军走完了他的百岁人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是一名年轻的少尉参谋,曾经怀着崇敬的心情远远地望着这位我军军事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上将。1980年10月16日,我作为来自当年中央苏区闽西红土地的一名作家,贸然提出要访问他,没想到他很快就答应了。
那一天,身为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的萧克,穿着当时不带军衔的军服,知道我刚从龙岩来京,一见面就亲切地说:“当年(1929年)我们(红四军)从汀州到龙岩,一天走90里路,那时大家年轻,脚杆子硬。到小池后,闽西特委派了很好的同志带路,迂回55里路到了南门浮桥,凌晨发起战斗,9时就打下龙岩。”
萧克政委谈到红四军入闽以后的军事发展情况,曾经是我心中的一个谜团。萧克政委的谈话,解答了我的困惑。他说红四军下井冈时,只有3个纵队,到闽西后把邓子恢、张鼎丞、傅柏翠领导的岩、永、杭地方红军编为第4纵队。到了1930年6月,红四军汀州整编成立红一军团,共有3个纵队,朱德为军团长,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其中,新三纵是以闽西红军第三路军司令张赤男带来的汀、杭、连、武子弟兵1000余人为基础,由萧克带了原林彪一纵的教导团80余人合编而成,萧克为纵队司令员,张赤男为政委。长征中,这一纵队成为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主力红二师,刘亚楼、杨成武、刘忠、张南生、王集成等都在这个师,后来都成为八路军抗日的著名战将。而原张鼎丞、谭震林的四纵编入新十二军,几番变更大多成为闽西地方红军。通过萧克将军的回忆与讲述,我对后来闽西30000子弟兵长征抵达陕北犹存2000健儿编为八路军,以及坚持当地游击战争的3000健儿编成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江南抗日的历史轮廓,有了清晰的了解。
1981年11月27日,萧克将军重访闽西故地。陪同他的是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他知道我正在采写闽西中央苏区的史料,就把我拉到大巴车上,让我能够贴近萧克将军的身旁聆听他动情的回忆和叙述。
萧将军先从其搭档的红四军三纵政委张赤男谈起。张赤男从长汀奔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因过了考期,后到叶剑英的教导团参加了广州起义。萧克将军微笑地说,他从湖南嘉禾出发,也是过了考期而入宪兵第65辅助团,而后在叶挺师任七十一团二营八连指导员参加南昌起义,1927年9月又随起义军到过长汀,1929年3月再随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入闽。那次入闽算是第二次了。
萧克将军到龙岩一直惦记着两个地方,一是龙岩城南门。他说,毛泽东在小池赞生店听取县委书记郭滴人汇报后,命令二、三纵攻占虎岭山和北门、西门,而林彪率一纵经石锣石鼓绕行莲花山到南门。萧克支队赶抵龙津河渡口,有一道木船链接成的浮桥,萧克率部冒着陈国辉旅机枪连密集的射击,奋勇越过浮桥冲入龙岩城。于是,我陪同老将军到南门战地寻觅,终于在横跨龙津河的预应力长桥底下,找到了当年栓木船浮桥铁链的一个石墩子。萧克将军走前去俯身抚摩那个石墩子,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二是,寻找打下龙岩城后,召开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的一座二层小楼。我领他去当年毛泽东居住的三进两落河洛遗风的民居新邱厝。他沉思片刻,说:“记得当时开会的地方是两层的西式小楼。不像眼前这座楼。”我们在当地一位老者的引领下,寻到龙岩一中南大门西侧草坪,这里原来建有公民小学的一座西式小楼,可惜已荡然无存了。
萧克将军感喟地说,从井冈山一路走来,关于建军的两种思想的争论在这里爆发,当时红军中存在极端民主化,前委本是党中央派到军中的领导机构,代表们却通过选举,把陈毅推上前委书记,毛泽东竟落选了。他庄重而歉然地说:“当时,我是投陈毅的票,只有林彪少数几个人投了毛泽东同志的票。后来陈毅去中央汇报,带回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二月来信’请回毛主席,召开古田会议,产生了建党建军纲领——古田会议决议。”我和几个随行人员在一旁听到他的谈话内心深为震撼,顿时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勇气。记得“文革”中,他谈论井冈山朱毛会师,有时加上陈毅,绝不提林彪,认为那时像林彪这一级的干部多得很。而现在,人们对折戟黄沙的林彪三缄其口,他却坚定地说出那段历史深处的真实。
到了长汀,萧克将军幽默地说出了一段往事:当年红四军打下长汀,建立中央苏区第一个政权后,募得军饷,每人做了一套制式军装,官兵一律每人领到一块光洋,许多人都到汀州府的名菜馆点菜,萧克却仍啃萝卜干,把钱都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的作品,行军途中背不动,就寄到陈毅的马褡子上,没想到被同样嗜书如命的“川中才子”陈毅充公了。打回瑞金与红三军会师,几个南昌起义和井冈山的战友重聚时,他们要萧克把在汀州“发了饷”拿出来请客,可是萧克已身无分文了,好在粟裕掏钱替他解了围。
在军中不忘读书,是萧克将军的长期习惯。无论在红军中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还是在红二方面军任副总指挥,只要作战间隙,他就手执一卷。他读的书有马列、毛泽东著作,也有苏联小说《铁流》。最令人佩服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他担任八路军一二 师副师长(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频繁战斗间隙,开始了《浴血罗霄》长篇小说的创作。这部作品整整经历了半个世纪才完成。1991年,《浴血罗霄》荣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1989年12月,萧克将军参加古田会议60周年纪念会时再度到龙岩,特地嘱张国琦秘书通知我到闽西宾馆去见他,并亲笔签名将《浴血罗霄》赠我。现在,这部书成了我珍藏中的极品。到了1992年,86岁高龄的萧老,仍不忘将他新出版的《萧克诗稿》寄赠给我,我还能背诵其79岁所作的《感怀》一诗。诗曰:
我怀夸父志,
追日步不停。
愈追只愈近,
愈近而愈明。
萧克将军晚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出任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主持《中国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著作辞书的编纂。他不愧为一员儒将兼文化大师。斯人已去著作犹存。每当我捧起他的著作和回忆起往事,就会联想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赠萧克将军的那首诗:
寂寞沙场百战身,
青史盛留李广名。
夜度将军罗霄曲,
清香伴我到天明。
可见,党的领袖和平民百姓的我,对萧克将军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