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遗简忆六庵先师
福建师范大学是我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母校,使我难忘的不是长安山的自然环境,而是身所浸沐的教养。
我要特别感谢黄寿祺教授,在他百年诞辰之际,我重温他的手示,缅怀风采,铭记教益。
经学大师黄寿祺,字之六,号六庵,人称六师。
我虽然中文系出身,但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工作,未能在古典文学上下功夫,底子太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我国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与古典文学的渊源很深。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新闻的开山祖师,《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是当今报刊上的“文前按语”与“编后”的滥觞;从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记》和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到今天的文中按语,可以找到相通的轨迹。
“桐城”自称宗韩,而韩愈的文章师自《孟子》。王韬是从桐城派的“清真雅洁”走到“经世致用”的第一人,他把孟子以后中国传统的政论文章,用在评论时事政治问题上,他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
毛泽东1918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加入了新闻学研究会,接受过早期的新闻教育,获得了蔡元培校长1919年10月16日颁发的证书。他善于吸取古典文学的精华,他写的新闻和新闻评论自成一格,是一代宗师。在毛泽东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当代党报党刊的评论风格。
六师工于旧体诗词,遣词洒脱,意境俱佳。他在文革期间曾应邀来厦门大学作“毛主席给陈毅同志一封信”的辅导报告,分析鉴赏,非常精彩,细致的讲解和广泛的联系,使听众极有兴味。
黄寿祺教授娴于古典文学,他写的诗文很讲究开头,向他学习有助于我们写新闻作品时提事实之要,出观点之新,见用语之精。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带着人物通讯《五好工人方金水》的初稿去向六师请教。他认真审阅两遍之后教我读欧阳修的《秋声赋》,他说这篇文章一起笔就借声写风,立即入题,领起全篇,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尊稿的开头可以借鉴这个技巧”。
过了两天,我又收到六师的手教:通过人物的一颦一笑,几个动作几句话,去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心里活动,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传统手法。曹雪芹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大师,他笔下的人物,常使读者有“呼之欲出”的感觉。“你写福建省劳动模范方金水的文章,应该学习这种手法。”
我遵循六师的教诲对拙稿进行了加工和修改,终于交了合格的“答卷”,受到读者的赞扬。
他耳提面命,嘱我细读《史记》和《汉书》,认真咀嚼与吟哦。他说要以客观的态度从众多史实中选取自己所需的材料,提要勾玄,去芜存精。
黄老久负盛名,但谦恭自处。1974年5月2日,他赐函云:“你有疑难问题,可写信向笠山先生请教。他的旧学根柢,实际上较我坚实得多。”
黄寿祺教授和包树棠(笠山)教授几十年苦乐与共,交深情厚,早已成为福建教坛的一件美谈,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六师诚挚坦率,蔼然可亲,他曾将著名历史学家熊德基(鉴堂)先生请他推敲的批判“四人帮”的诗抄示给我,征求意见,熊诗有句云“鲁迅飞眼真如电”,我斗胆提出“飞眼”系一“巨眼”之误,此诗末句也欠妥……1977年8月5日,黄老欣然来函:“近得熊鉴堂同志复信,‘鲁迅巨眼真如电’一句,是‘巨眼’,非‘飞眼’,你所见甚是。此诗末句,拟代改为:‘狄克原来是匪徒’,以核事实。”我甚赞末句改得好,钩出了张春桥的丑恶嘴脸,刺向咽喉。
黄老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周恩来同志早年写的一首诗,便致函问难。黄老担任福建师大副校长,工作甚忙,于1977年9月21日夜作复:“周总理诗虽只四句,但句句均有所本,而又不为原来所用故事束缚,所以终为大手笔也”。
黄老在我抄奉周诗的另纸上作了注解:
“大江歌罢掉头东———此用苏东坡词‘大江东去’语意。
邃密群科济世穷———此用朱元晦和陆子静诗‘旧学商量加邃密’语意。
面壁十年图破壁———此用达摩十年面壁故事而进一步发挥之。
难酬蹈海亦英雄———此用鲁仲连不肯帝秦故事。”
黄老的解读,使我对周总理善于将历史典故和奇闻轶事糅进画面形象和纵意叙谈中去,化为自己的见解,悦服赞叹。
六师为人敦厚忠实,笃于友谊,喜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表示对弟子的垂爱,从他 1984年10月20日给我的惠函中可见一斑:蓉芳老同学:
我于4月初旬从曲阜归来,知承移玉造访,未及接待,殊深歉仄。
大作纪念荫亭先生的文章《留在人间的思念》,情文并茂,读之令人感动。在今日犹有笃于师生之谊如足下者,真可谓凤毛麟角。荫亭有知,九泉之下,当亦感激!
祺已嘱助手王小婧同志为录副保存。足下如欲寄阿骝,鄙意可将香港《文汇报》原件寄去,更足以表示深情。兹遣宪儿将《文汇报》原件送还,希启收。
祺春间曾为萨镇冰上将军写《仁寿堂吟草序》,近已印出。又赴曲阜前,写《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近亦印出征求意见本。又《福建师大学报》第三期发表祺春间在全国政协礼堂先师吴检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报告》一篇,及近在曲阜等地所作诗五首,统奉寄,请指正!余不一一,即候著祉!黄寿祺 1984.10.20
我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牢记六师的勖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