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8 15:3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缪慈朝

深切怀念崔华大姐


崔华向学生作革命传统报告


今年1月15日,崔华大姐在福州逝世。这天清早,在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礼堂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早已挤满了悼念大厅,许多人只好撑着雨伞站在厅外的场地上向崔大姐作最后的惜别。

1928年7月7日,崔华大姐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在四姐妹中排行第三,7岁丧父,备受欺凌,是新四军解救了她一家。家庭的不幸和苦难磨炼了崔华的坚强意志。1941年9月,14岁的崔华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了抗日青年先锋队,15岁参加新四军,当上一师三旅七团文化教员、师文工团员。在对日军最后一战的高邮战役中,她和刘述卿(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一起,一个晚上就从战场上抬下40多位新四军伤员,亲手掩埋了6名战友尸体,被师部评为“救死扶伤”模范,师长陶勇、政委伍洪祥亲自为她颁奖。她18岁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舍生忘死,3次负伤,9次立功。1949年6月,她参加“南下服务团”,进军福建,担任福建人民革命大学指导员、班主任,投身建国初期培养和输送干部的神圣事业,被评为“优秀班主任”。随后,她在福安、晋江地委党校等单位任职。1956年7月,她担任福建医学院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人事处长。“文革”中她受到冲击,被关进“狗棚”(即饲养实验用狗的地方),在常常挨批斗的同时,一天还要打扫十多个厕所。就在这种惨况下,她拒绝了“造反派”威逼她在开除党籍的意见书上签字。1971年11月她调任省卫生局党的核心小组成员、政工组长,1973年11月至1994年3月一直担任省卫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职达20余年。这期间,她于1980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派,担任赴南非博茨瓦纳医疗队考察团团长,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卫生部和受援国的好评。1988年荣获卫生部颁发的“热心从事援外医疗队工作贡献奖”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30年”荣誉证书;1989年又获得卫生部授予的“妇幼卫生工作特殊贡献奖”。据统计,崔华大姐一生获奖至少25次。

福建是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被敌摧毁的革命基点村有2841个,烧毁房屋45万多间,被杀害和摧残致死的革命群众近50万人,载入民政部《英名录》的革命烈士5万多,还有无名英雄不计其数。崔华对福建老区苏区怀有特殊感情,崔华的丈夫刘国兴,老家在闽北原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镇曹墩村,其父刘德章、母亲李绍珠都是苏维埃时期的乡干部,先后在参加崇浦暴动和支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壮烈牺牲。丈夫刘国兴14岁参加红军,曾任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独立团政委,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成功突围幸存者之一,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建国后任过原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正军职)。福建革命老区,无论于国于家,在崔华心中都有割舍不下的情感。

正是满怀对老区苏区“情难忘、愿未了”的大爱情怀,崔华于1994年1月还未办理离休手续时,就应邀担任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一届理事(2003年4月任常务理事),不顾年老多病,自2000年4月至2007年4月先后5次带领省立、协和、福州总院27人组成的专家医疗队分别深入到老区苏区南平、武夷山、福安、蕉城、宁化、清流、明溪等11个县(市、区)开展义诊服务,共诊治4200多人次(其中做手术24台),开展医学卫生讲座13场(听众2000多人),赠送药品和医疗器械价值78万元。更令人感动的是,她所带领的省级专家医疗队员,不住宾馆、不参加宴请、不游玩景区、不收红包和礼品,为排长队的老区群众义诊,常常连午饭都顾不得吃,边啃红薯边看病,因而深受老区苏区人民的称颂。记得有一次,省级专家医疗队来到武夷山吴屯乡,一位中年妇女挺着大肚子,由家人搀扶着艰难地走来,医生们都以为她怀孕了,她却哭着说几年前腹部长瘤了,没钱进城看病,一直拖延,越长越大,只能等死,听说省里专家来了,便抱着一线希望来看病。崔大姐见到后,马上组织医生对她进行检查,确定了治疗方案,免费为她切除了长在腹部已有20多斤重的良性肿瘤,村妇一家人感激得热泪盈眶,紧紧拉着崔华和医生的手,千恩万谢,久久不肯离去。省级专家医疗队的义诊举动,带动和促进了市、县卫生医疗部门,他们也纷纷组织医疗队加入了情系老区人民疾苦的义诊队伍。

从2003年8月开始,崔华花了一年时间,动手写出了《赴老区义诊的启示》,登在省《政协天地》上。2004年8月20日,时任省政协主席的陈明义看后作出批示,并分别给当时的省委副书记黄瑞霖、副省长汪毅夫、省卫生厅厅长杨平写信说:“崔华同志是卫生厅老领导、三届省政协常委,在今天‘委员活动日’专门来告诉我,她花了一年时间写了这篇文章,自己亲历了多次赴老区的巡回义诊。她在《政协天地》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农村和老区卫生工作的建议,希望省政协帮助向省领导反映一下,专此呈阅。”这一建议和批示,很快引起省委、省政府及省卫生厅领导的重视,并选择3个老区县(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试点工作。崔华大姐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可谓尽心尽力。

2005年7月上旬,在省老区促进会副会长李青藻和崔华大姐带领下,省卫生厅张心耕处长和我参加,一同冒着炎热,前往龙岩市新罗区和泉州市的安溪县、泉港区调查,先后召开7场有97人参加的各类座谈会,实地察看了有关档案资料数据及场所设备。在调研中发现,“新农合”试点区,凡医疗基金份额中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受到欢迎,参保率高;反之,政府只出小头、农民出大头,参保率较低。我们一行,对“新农合”表示支持,继续探索,同时建议政府出资份额应有所提高,农民缴费则应相应减少。实践证明,这一主张是正确的。

崔华大姐情系老区,胸怀大爱,知恩图报。除组织专家义诊外,她还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就从卫生部争取到10万元和省厅2万元资金率先帮助武夷山曹墩村农民改水改厕,经卫生部验收,评为“全国卫生村”,成为当时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她又于2010年通过省卫生厅给武夷山著名旅游区的星村镇卫生院拨款30万元扩充医疗设备,便于游客及当地农民就近看病,也巩固了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她还积极牵线搭桥,于2011年上半年从天津市妇女儿童基金会争取捐赠10万元,用于武夷山市捐建3所中小学“爱心图书室”。

崔华大姐一生不但立功立德,还建言立言。自1981年以来,她在各类报刊发表过 68篇文章,其中专论老区医疗事业建设的有16篇。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革命史、医德建设、妇幼工作等诸方面。

在革命史方面,她以亲身经历,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感人事迹,发表了《深切怀念粟裕司令》、《中国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忆新四军对日军的最后一仗》等10多篇。其中有一篇于2003年8月发表在《红土地》杂志上,题为《血染的姓名岂容玷污》,尖锐地评析了当时新编小说《沙家浜》歪曲历史、颠倒黑白、胡编乱造等错误,力主把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传给后人。

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崔华深知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平事、缺德事,因此她花了大量心血进行医疗卫生系统道德建设方面的研究,自1985年1月以来先后在《中华医学伦理学》、《医学与哲学》、《福建卫生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培养高尚的医德》、《大医学观与控制性病的战略对策》、《医德———卫生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人人健康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道德原则》、《确立经济建设的健康公德原则》、《药品质量的道德思考》等20多篇,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医疗服务商品化,于1999年8月荣获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颁发的“学会工作贡献奖”。

在革命老区医疗卫生方面,她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发表了《赴武夷山老区的调查》、《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公益原则与贫困地区卫生政策和道德问题》、《我国乡医队伍面临的新情况及改革思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建议》等10多篇。

在妇幼保健方面,她以专业工作者的视角,与关注妇女和下一代健康成长紧密联系,发表了《科学教养独生子女》、《把优生优育摆上重要位置》、《福建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与展望》等7篇,并为《小儿智能开发与教养》一书作序。2009年12月,82岁的崔华大姐被评为全国优秀老区妇女工作者,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表彰大会。

“为理想信念坚定毕生奋斗不息,爱人民鞠躬尽瘁高风亮节永存。”这是后人对崔华一生高度的概括,也是我对崔华大姐的深深缅怀。



崔华接受采访



崔华回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