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事闻重译 传经固绝伦
——中国船政精英罗丰禄
杜志明
罗丰禄,字稷臣,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中的精英,中国第一批海军留欧生,回国后尽职于李鸿章幕府,参与洋务运动及办理外交事务,先后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进行外事交涉,陪同李鸿章出使欧美,又以优秀的表现出使英国,期间为国内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国事交涉,争论高升轮赔偿案,多次磋磨借款。
罗丰禄照片
罗丰禄是晚清史上重大事件的参与者,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1903 年,罗丰禄在福州病故,严复赠送挽联——“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挽联前句出自杜甫诗《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中的“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后句出自杜甫诗《上韦左相二十韵》中的“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严复将“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合用,盛赞罗丰禄的洋务、外交才华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在教授和传播西方语言和科学技术方面颇有成就。
一、求学岁月
1866 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设局试造轮船,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沿海被率先攻击,因此要加强海防,欲加强海防“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建议在福建海口罗星塔一带建立船厂制造自己的船炮,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中国的水师人才。同年底,求是堂艺局公开考试,录用了第一批学生罗臻禄、罗丰禄、严复等人。
1867 年 1 月 6 日,求是堂艺局开学,由于马尾船政学堂的教室还未完工,先在福州定光寺开课。罗丰禄和严复是“同舍生”,学习英国语言文字、天文算法等学科。罗丰禄是这批学生中的佼佼者,他的英文老师德勒色在 20多年后谈起在福建船政学堂教书情况,称赞罗丰禄“聪明能学”。1871 年,罗丰禄被选为福建船政学堂后学堂,并担任驾驶班教习。
随着船政学堂教育的发展,左宗棠、沈葆桢等人深感要想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必须选派留学生到西方国家进行深入学习。 1877 年,罗丰禄以翻译的身份与船政学堂毕业生一同前往欧洲,业余时间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求学,学习物理、化学。严复在回复郭嵩焘的信中评价留学欧洲各人学业状况,首推罗丰禄。清末第一位担任驻外公使的郭嵩焘则认为严复、罗丰禄在“阅历学问”上“可以方驾”。
罗丰禄凭借其优秀的英文水平担任清国驻英使馆翻译,帮助郭嵩焘和英人交流及处理使馆内的英文书信文件,并经常和郭嵩焘等人探讨英国政治优劣、经济发展状况等。 1888 年,李凤苞被清廷任命为驻德公使,借调罗丰禄、陈季同,郭嵩焘评价罗丰禄“静默可以讨论学问”,陈季同“活泼可以泛应世务”。罗丰禄在德国期间除了忙于外交事务外,还考察了德国的军事工业、博物院书库等。罗丰禄在欧洲期间对工作尽职尽责,利用闲暇时间充分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受到了清国重臣李鸿章的赏识,为进入李鸿章幕府奠定了基础。
陈季同由于做人张扬,在国外欠了私人外债,被清廷召回,还是罗丰禄帮其将私债了解,方将此事平息,但陈季同也因此离开了欧洲的外交界。而适合“讨论学问”的罗丰禄则凭着在李鸿章手下的扎实工作,一直参与洋务建设及与列国进行外事交涉,最终成为一代驻英国兼意大利、比利时公使。
二、幕府生涯
1880 年 4 月,中国首届留欧生学满 3 年,罗丰禄带领学有所成的学生回华。1880 年5 月,李鸿章奏请罗丰禄担任大沽船坞第一任总办,一直到 1883 年由刘汝翼代替。1880 年 8 月 19日,李鸿章奏请在天津创建水师学堂,罗丰禄被任命为天津水师学堂驾驶学堂委员兼任教习。1881 年夏季,罗丰禄被李鸿章派办天津水师营务处工作,除了管理水师营务以外还兼办洋务。
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李鸿章接受清帝的任命前往日本和谈,认为“奉命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关系重要,与寻常出使不同,自应慎选熟悉条约、讲求西律、谙习洋情、精通翻译之员,以资臂助”。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罗丰禄早年求学船政学堂,随后留学欧洲,回国后在李鸿章幕府尽职十几年,筹办洋务和外交,被李鸿章“平日所知,调派随往”。在第一次会谈前,双方互换全权文凭,李鸿章令日文翻译与罗丰禄“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又让罗丰禄“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双方开始正式谈判。在马关的各场谈判中,罗丰禄都有出席,目睹了谈判的全过程。
1895 年 12 月 28 日,清廷派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为俄皇加冕贺使,但俄人以王之春地位不够显赫而拒绝。1896 年 2 月 10 日,清廷改派李鸿章赴俄致贺俄皇加冕,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访问。 1896 年 2 月 26 日,李鸿章奏调记名海关道罗丰禄等随行。在李鸿章正式奏调罗丰禄之前,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宗室麟书、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桐、翰林编修丁立钧等联合上奏,反对李经方和罗丰禄与李鸿章随行,称“李鸿章办理洋务,素善英倭,其党李经方、罗丰禄以及驻英使臣龚照瑗辈,多与英倭阴相结纳,平日即情存偏袒,临事遂私以废公”,并请严饬李鸿章“不得仍将万众指目之李经方、罗丰禄各员,率行带往”。李鸿章为了调用李经方、罗丰禄,和“清流领袖”李鸿藻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声明“非此两人不可”。
在访问欧美各国期间,罗丰禄敏捷的才思、流利的英语、广博的知识不仅给李鸿章增光不少,也为其本人获得了英国各界的青睐。当时伦敦的《特报》云:“罗君 ( 丰禄 ) 之来吾英,有不得不令人羡慕者。聆其传译之言,既巧且妙。不知君之在华与在天津也,得有何种名誉?然在此间,辩才无碍,能善达主意以成英文,兼能化数语而作一大论,美哉君乎!君于数年前,曾在伦敦读富国策及文法、格物、化学等书,又曾学德、法两国语言文字,盖无异于我国读书种子也。”伦敦《每日电报》称罗丰禄“为英书院高才生,英人相视莫逆”。 1896 年 9 月 3 日,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前半部分由总督的私人医生马克先生做翻译,随着问题越来越深入、详细,马克先生招架不住,只好由罗丰禄应付了”。《纽约时报》评价:“罗丰禄的英语讲得呱呱叫……在清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
三、出使英国
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要一大笔银两支付赔款,希望提高关税,增加收入。当时与中国贸易量最多的国家就是英国,而管理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正是英国人赫德,因此要增加关税的要求和英国的利益关系最大。李鸿章访问英国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增加清朝的关税,但是以失败告终,可李鸿章并不甘心,将增加清朝的关税寄托在下一任驻英公使身上,而罗丰禄“精湛西学,胸襟坦白,英人多相视莫逆;整顿增税事宜,亦能善成中堂之志。且中国欲增关税,惟英实握其权。今至伦敦,吾知其必有合也”。后来罗丰禄做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但弱国无外交,多数以失败告终,并没有能够提高中国的海关关税。
1900 年大清特使罗丰禄参访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合金纪念章
李鸿章以罗丰禄“通达治体,才堪专对”,保举罗丰禄担任清国驻英大臣。翁同龢在 1896年 10 月 27 日的日记中提到罗丰禄,“李保出使,人甚聪明”。 1896 年 11 月 23 日,罗丰禄以二品顶戴记海关道赏四品京卿衔被清廷正式任命为驻英公使兼驻意、比公使。以前清国所派出的外交公使不知道所驻国的语言,不了解该国的国情和文化,而新任命的驻英公使罗丰禄,和一同被任命的驻美公使伍廷芳都曾经留过学,办过洋务,熟知国际法律和事务,他们的出使开启了近代中国外交走向职业化的大门。郑孝胥本来答应随同罗丰禄前往英国工作,但因家事无力同行而颇感歉意,作诗一首赠送罗丰禄:“书生奉使孰堪称?前辈惟闻郭与曾。四海弦龛推学术,一时卿月继飞腾。难忘情款同谈艺,永矢沈沦独附膺。今日故人重车笠,却惭无分比邾滕。”
在中日战争爆发之际,日本悍然在海面上击沉清国运送军队的“高升号”轮船,此事轰动全世界。“高升号”是罗丰禄向英国一家轮船公司租借的,事情发生后参与了该事件的调查。虽然罗丰禄在担任驻英公使期间,对于高升轮案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争论,但清政府在英国强大压力下屈服,被迫赔偿高升轮的损失。1903 年罗丰禄在病危之际,认为中国官员对于“公法交涉尚未了然于心”,在国际交往中遇事不免掣肘,不是办不成国家的差事,就是吃亏上当。
四、对中国现代化的主张与贡献
在 19 世纪末,罗丰禄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兴学敦化,是其本也;理财治兵,是其标也”,即发展军事、经济这只能治疗东方国家表面的疲弱,而要从根本上强大起来,必须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认识到西方国家的理财观念和手段是先进的,绝非古人“王安石、刘晏之比也”,主张“有国者,不可不知”。当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的层面时,他已经看到这只能治标,而要治本则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
罗丰禄的《应诏陈言书》
1901 年春,时任驻英国公使的罗丰禄向清廷递交了《应诏陈言书》,提出了改革的罗丰禄的《应诏陈言书》七条建议,希望清政府能够“采外国之长,以补中国之短”。罗丰禄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培养人才。罗丰禄在船政学堂学习时期,就已担任教学助教,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1877 年,以翻译的身份帮同管理中国第一批留欧生出国深造;1880 年,带同完成学业的留欧生回国,不久任教于天津水师学堂; 1897 年,出使英国,成为清国驻英第六任公使后,又管理、监督中国留学生的学业。
第二,筹办洋务。1880 年,留学欧洲回国后,罗丰禄被李鸿章奏请担任天津大沽船坞第一任总办,设立码头、轮机厂、锅炉、枪炮检查等厂,建造舰艇检修、避冻的船坞多座。 1883 年,他从大沽船坞升调北洋水师营务处工作,负责北洋水师的后勤事务,包括购买船舰枪炮、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洋员聘请及其管理等等。在担任驻英公使期间,他聘请选矿师派往中国各地寻找优质矿石,提炼金属,发展我国近代工业。1898 年底,李鸿章奉旨治理黄河,但中国已有的治河方案极为陈旧,故李鸿章命罗丰禄聘请治河专家,因“印度恒河沙多,与黄河相似”,故雇佣印度治理河工好手三人,用现代治河理念和工具整顿“山东河务”。 1899 年,罗丰禄参加英法两国通讯的马可尼试验,介绍与广东省当局,将无线电报技术引入中国。1900 年,罗丰禄引进了英国先进的制币机器,但国内混乱的局势使得这批设备不知去向。湖广总督张之洞以为“建筑铁道,必须自造钢轨,惟自造钢轨,尤非自炼铁质不可”。在罗丰禄的协助下,张之洞创建了大冶铁矿,后来与汉阳铁成、萍乡煤矿组建了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即“汉冶萍公司”。
罗丰禄面对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救亡图存倡导洋务运动,为国家的利益和列强斡旋磋磨,推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罗丰禄说,人类社会发展“惟前进之一途”,别无选择。
(原载于《炎黄纵横》2024年第2期,作者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