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8 19:0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叶军彪、叶翠珍



叶明根家庭勤俭节约,不搞特殊化

 

叶军彪  叶翠珍

 

 

2020年12月19日,宁德古田县城东街道桃溪村的村民们喜气洋洋,开心得像过年似的。这一天,当地政府和村民们自发筹集资金举办的“叶明根生平事迹展” 在这座千年古村开展!

这位1994年去世的“新中国成立后古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缘何在26年后,家乡群众还在深切缅怀他?甚至在离古田县70公里之外的福州闽清,当地群众也自发捐款为他建亭塑像题楹联,亭柱上的两副楹联:“明智劬劳行国策,根基深厚泽民心”,“明昭日月功堪颂,根固江山绩可扬”,开头都嵌进“明”“根”二字,表达着人们对这位人民公仆的尊敬和喜爱。

 

一心为民:百姓称他“叶公”

 

1944年,24岁的优秀学生叶明根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开启了他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他先后参与澄洋暴动、巧袭古田银行、痛歼黄田水警队、武装袭击闽清九都盐站等一系列战斗,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古田县,为解放福建作出重要贡献。叶明根的家族成员在其影响下,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桃溪村叶姓家族有18人参加革命,12人牺牲,其中7人被评为烈士。

微信图片_20230718183745.png

    1952年,叶明根(前排左一)在苏联学习期间与同学合影(叶军彪供图,下同)

1949年,叶明根担任新中国成立后古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之后在福建多地任职。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心为公,真心爱民,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叶公”。

1957年至1968年,叶明根担任闽清县委书记时正遇上三年困难时期,许多老百姓只能靠摘野菜、挖土茯苓、把山苍子叶晒干磨粉做成丸子充饥。

百姓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极度虚弱,患上夜盲症、水肿病等,叶明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他在全县落实“三包一奖”政策,即包田地、包工分、包产量,超产则奖励。在搞好集体生产前提下,可以开荒扩种不受限制,可以发展家庭副业生产,所种植的作物全归社员支配;在农村口粮分配上,强调既要兑现“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又要保证全体社员特别是五保户和困难户的基本生活需要。

叶明根狠抓农业生产,带领群众屯田开荒、兴修池塘水渠、建设水库、创办农场;狠抓工业发展,主持兴办造纸厂、日用瓷厂、县机电厂等企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修筑了一批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这桩桩件件,至今仍被闽清百姓传颂。

叶明根不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打成一片。至今,闽清老人还在传颂着:

“老叶下乡来,常和我们一样打赤脚下水田劳动,跟大家同吃同住。他不但口音和我们一样,说的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心里话。”

 

无亲骨肉:视百姓孩子如己出

 

叶明根结婚后,多年膝下无子,妻子庄赛月劝他另娶,他听后生气地说:

“新中国宪法是一夫一妻制,我是堂堂政府官员,如果照你说的那样做,普天之下岂不全乱了套?我宁可无后,也不让人背后指着脊梁骨骂!老百姓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他在闽清县大力发展教育,组织开办扫盲班,建设了4所普通中学和15所农林专业中学,让当地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叶明根离开闽清县委书记岗位40多年后,闽清县为他修亭、塑像的群众中,许多都是当年那批上学念书孩子的后代!

微信图片_20230718183800.png

叶明根与妻子庄赛月

据叶明根侄子回忆,他们夫妇十分喜欢孩子,得知通讯员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比较拮据,经常接济他们,甚至把最小儿子“阿辉”接来照顾抚养,有时一住就是好几个月,还教他学文化、学做人,情同父子。叶明根逝世时,长大的小“阿辉”特地从外地赶来,像亲人一样默默守在他旁边。

叶明根侄子深情地说,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特别是革命老区“五老”的孩子们,寒暑假期间常会来叔叔家长住玩耍,那里便成了他们童年快乐的回忆。叶明根临终前,福清、古田等地“五老”后代,十几二十个,一拨又一拨,成群结队地到省肿瘤医院病房看望,祝福的花篮从病床前排到门外楼梯口,场面十分感人。

 

勤俭节约:不搞特殊好家风

 

叶明根夫妻未生育,收养了一个侄子为养子。叶明根调到建阳地区任副专员后,养子长大成人,面临找工作问题。妻子庄赛月对丈夫说:“我作为县委书记夫人,没有工作,三番五次请你帮忙安排工作,你总是说:‘我不能搞特殊化,不能以权谋私,不能给国家添负担,只有无私无畏才能把工作做好。’我每天在家养猪,做计件缝纫工贴补家用,我没有任何怨言。但是这回儿子的工作,你是一定要帮忙的!”

叶明根听了妻子的话,把儿子叫到跟前说:

“我是领导,你是领导的孩子,一有好事,我就想着自己的孩子,老百姓该怎么看我?‘靠山山会倒’,人一定要靠自己,只要脚踏实地,总能闯出一番天地!”

就这样,叶明根儿子到南平造纸厂当工人,经过自己努力,在造纸厂旗下的劳动服务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微信图片_20230718183817.png

1962年,叶明根(二排左二)在闽清和家人合影

据叶明根侄女回忆,1970年夏天,她泪流满面地向伯父倾诉没有工作的苦恼时,叶明根说:“孩子,你真的不懂事,县没有招工指标,即使有,你也不符合条件。我作为县委书记,更不能以权谋私,关照亲人。你还年轻,回去后参加‘上山下乡’,努力学习,一切都要靠自己!”

晚上,侄女在叶明根家,看到桌上的“红烧肉”时,难掩终于可以吃上红烧肉的喜悦,可刚咬一口,才知那“红烧肉”竟是加了酱油的冬瓜。侄女回家时,叶明根示意妻子给她5元钱,可那时叶明根家的月生活费也不过9元钱。侄女看着叶明根鬓角的白发、粗糙的双手和洗得发白的衣裳,婉拒了伯父的好意。

1994年4月4日,叶明根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奋斗了几十年的红土地。他离开时,家中仅有两张竹椅、一张办公桌、一个柜子。虽然没有留下分文财产,但叶明根为后辈子孙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畏牺牲、奋力抗争的革命精神,严于律己、勤政为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勤俭节约、周济乡亲、不搞特殊化的优良家风……这永远是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

本文原载于“福建离退休干部”公众号